非遗视角下四川清音的发展传承和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非遗视角下四川清音的发展传承和保护

施敏

巴州区文化馆,四川巴州  636001

摘要:四川清音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四川省传统曲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四川清音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本文从非遗视角出发,探讨了四川清音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传承与发展现状、保护与振兴对策等问题,旨在为四川清音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非遗;四川清音;传承;发展;保护

四川清音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曲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表现形式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价值深厚。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四川清音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出和新文化的兴起,都对四川清音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四川清音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从非遗视角出发,探讨其发展传承和保护问题,以期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1.四川清音的历史渊源

四川清音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曲艺,其历史渊源尚不明确。但从其演出形式、曲牌及其结构形式等方面看来,其一,从北宋时期开始,中国就有了一种联曲体的曲艺形式,例如始于北宋盛于南宋的“唱赚”(赚词)、始于北宋盛于金元的“诸宫调”等都是。因此,虽然不能具体地说“四川清音”起于何时,但是南宋吴自牧《梦梁录》里所记载的“社会有遏云社,女童清音社,豪家子弟绯绿清音社”中的“清音”,或许与此有关。其二,四川清音与“江南小调”“河南曲子”、“单弦牌子曲”、“湖南绁弦”以及“陕北眉鄠”等曲艺形式很相似,在某些方面几乎完全相同。它们的曲牌,也大多都是来自南北曲或明清小曲及其他的俗曲等。所以,以上各曲艺之间必然会有着尚未弄清的姊妹关系。其三,四川清音的吸收源泉非常广阔,吸收的对象也是多方面的。在曲本和音乐上,历来曾吸收过许多地方戏曲(主要是川剧)、曲艺以及古今南北的各种民歌小曲等。四川清音在其流传过程中,由于受地方文化及风俗的影响,不仅演唱风格(曲调、语音等)发生了一些变异,连称谓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2.四川清音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2.1传承人数量减少

四川清音需要有大量的传承人来保证其传承和发展,但现在传承人数量已经减少到了不足百人的地步,这使得四川清音的传承面临极大的压力。传承人年龄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这些都限制了他们传授和表演的能力。同时,由于年轻人对于清音的认可度不高,缺少传承接班人,这也导致了清音传承的问题。

2.2观众数量减少

四川清音的观众数量也在逐年减少,很少有年轻人喜欢听清音,大多数观众是老年人。一方面是因为清音的演唱方式、音乐曲调等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另一方面是因为清音的宣传和推广不够,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2.3保护措施不够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法规,但当前四川清音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尽管四川省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清音,但是实际上的落实还有待加强[1]。目前,四川清音传承中存在一些商业化、市场化的问题,保护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清音得到更好的保护。

2.4传承方式陈旧

传统的四川清音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这种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显得陈旧,无法适应当今的传承需求。传承人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

3.四川清音的保护与振兴对策

3.1建立清音档案库

四川清音的保护工作应该从建立清音档案库开始,对清音的历史、演唱风格、传承人、曲目等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保存。通过建立清音档案库,可以更好地推进清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并且可以使清音更好地为后人所了解和传承。建立清音档案库,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与这些机构进行合作,扩大清音的档案存储空间。

3.2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

四川清音的传承离不开有大量的传承人来保证其传承和发展。因此,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培养出更多的传承人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在学校或文化馆开设清音传承班、组织清音比赛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清音,同时可以发掘和培养潜在的传承人,保证清音的传承和发展。当前,四川清音在巴中已覆盖多个学校,上至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本科生,下至幼儿园。这些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初步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形成了更加适合四川清音等曲艺文化遗产生存的人文生态环境。

3.3扩大清音的演出市场

四川清音的演出市场需要进一步扩大,增加演出机会和空间,提高清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通过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平台等媒体上进行宣传和推广,扩大清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清音比赛、演唱会等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增加清音的演出市场。笔者演唱了众多曲目,其中传统曲目有《秋江》《断桥》《尼姑下山》《昭君出塞》《小放风筝》《摘海棠》《青杠叶》《金陵塔》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送公粮》《江姐上华蓥》等等;自创曲目有《川北凉粉》《农家乐》《梆梆甜》《王大妈》《小康村里春意浓》《中华医药》《革命种籽结苞苞》《竹颂》《义无反顾》《红星闪闪》等。

3.4提高清音的文化内涵

四川清音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它的演唱风格、曲目、演唱技巧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清音的文化内涵,加强对清音的研究和挖掘,进一步挖掘和深化清音的文化内涵,提高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力。例如,巴中市、区文化馆编创演唱的四川清音《中华医药》、《竹颂》等很多清音节目(秦渊作词、向胜编曲、施敏演唱),便是融合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

3.5加强对清音的保护和监管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四川清音,必须加强对清音的保护和监管,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法规。同时,应该建立清音传承机构,加强对清音传承人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传承的正常进行和质量。另外,也需要通过举办清音保护研讨会、召开清音保护论坛等形式,加强清音保护工作的研究和交流,为清音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3.6加强清音的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技术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手段[2]。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清音的演唱内容、演唱技巧、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行记录和保存,便于后人进行学习和传承。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可以为清音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4.结束语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清音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四川清音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四川清音,需要从非遗视角出发,加强清音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加强清音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清音的保护与传承,拓宽清音的市场和观众,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共同推动清音的振兴和发展,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殷欣欣.太和清音艺术传承发展及保护探究[J].花溪,2022(29):0055-0057.

[2]李敏,季琳芳.政策发展视角下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