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要点研究

万根香

身份证号码:362425199111105440  

摘要:为切实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质量,因此,需要更为清晰、直观的反映出水利水电工程工期建设期间存在的质量隐患、工艺问题。工程参建单位必须提高对地基基础岩土试验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工程情况与试验要求选择恰当种类的检测技术,并要求检测人员全面掌握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的实操要点,从而为岩土试验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要点

引言

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重点,所以,在水利水电施工中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标准,后续工程施工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1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的重要性

1.1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应遵循的原则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来说,若想保证施工能够顺利展开,必须将以下原则落实到位。首先是经济效益、工程质量相协调原则,对施工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将工程等级、地基构成、企业资质等均纳入考虑范围中,在保证施工质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对施工技术加以优化,并对成本投入加以严格控制。其次是安装保障、施工设备相协调原则,组织施工时必然要面对一些复杂状况,尤其是地下作业有较大难度,此时必须寻找到可行的措施来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形成更为牢固的安全意识,同时要选择更为先进的施工设备,使人员安全得到保证。最后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协调原则,大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为了保证生态平衡能够真正实现,施工时必须寻找到可行的措施来对环境加以保护,确保耕地、山林等不会受到严重破坏,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自然能够真正实现和谐相处。

1.2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的重要性

如果地基基础更为稳定,水利水电上部受力结构就会得到大幅提升,设计人员就可灵活地展开设计,另外,如果地基基础更为坚固,对其进行维护时所要投入的成本就可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更为重要的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能够有明显提升。

2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常见施工技术

2.1地基强夯处理技术

作为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处理的有效方法,强夯法通常可以与各种机械设备联合使用。设计人员需要在利用强夯法处理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之前,将各个夯点的分布形成全面了解,并针对不平整的地面部分进行推平处理,在施工的间隙也需要反复进行平整工作。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小夯锤敲击个别特殊的地位,但却需要保障锤子下落力度基本维持不变,并在精准的位置上进行敲击。在实践操作中,需要施工人员合理控制重锤下落的高度。强夯法的施工效率会跟随土壤结构差异而产生明显的改变,在砂质、土质这类地基土壤结构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如果在游离水和水分含量较多的施工环境中使用强夯法,需要在补充一定数量的砂石之后方可落实强夯处理,以此强化基础工程的土壤黏性为后续的地基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2.2桩基技术

桩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施工处理工作中有着承载性能和沉降吸收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在施工建设环节中,桩基技术主要是利用重力作用对于地基存在的重力进行转移,确保其能够逐渐转移到地基深层的坚硬岩层或者是土层上,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以目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的桩基施工技术看来,机械成孔成功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是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法。机械成孔灌注桩又可以分为旋转挖成孔灌注桩、冲击成孔灌注桩等,人工挖孔桩一般都是利用施工人员手动挖掘的方法,并在钢筋笼安装之后进行浇筑形成相应的桩基。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部分是以粉质黏土和黏土为主,可以利用人工挖孔桩进行处理。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工程施工区域土质是以淤泥土质或者是流沙为主,则应避免使用人工挖孔桩的方法。人工挖孔从深度一般维持在6~20m,利用人工进行挖掘,桩孔质量能够得到客观的控制,但必须要对护壁的质量进行考虑,避免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3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要点

3.1采样方式

为确保岩土试验检测精准度,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现场采样,保证所采样品具有一定代表性。其中,合理选择采样方式是获取所需样品的前提条件,在实际采样中可以选用未受干扰土壤以及岩石采样两种方式,必须保证样品代表性才能以少量样品反映整体检测结果。因此,为了确保结果更加精确和采样操作的顺利完成,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采样全程给予指导,现场作业人员要全面记录样品规格、采样时间和区域等基本信息,保证检测过程规范科学。此外,为了使样品更具代表性还要合理规划采样区,通过科学设置采样点及其数量,提高采样数据的参考价值。实际检测时沿同一垂直水平面,尽量实现均匀采样。对于滑坡或斜坡的样品采集,要考虑地表降雨、地下水源和其他因素对土壤层的影响情况,如污染成分渗透会改变土壤状态和样品适用性,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样品代表性。

3.2剪切波速试验

剪切波速试验是检测人员使用铁球反复撞击木板,撞击状态下使得木板与现场地面产生运动,持续生成剪切波,剪切波通过钻孔向下方土层传播,后续根据所接收剪切波的特征值来获取检测结果。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此项技术多用于划分场地类型、判断现场是否存在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反映地基处理效果与评价地基基础结构抗震性能。在剪切波速试验期间,要求检测人员合理选择具体技术手段,随后,选用锤体作为压缩波振源,控制锤体反复锤击木板,由测孔内安装的传感器记录剪切波波形,后续根据波形分析结果来获取试验数据。同时,还应了解振源使用、地面平整、测井钻孔时间、套管使用等注意事项,如使用8磅或10磅重锤体作为振源、提前将各处测试孔周边地面进行平整处理。

3.3瑞利波法

瑞利波法是对地基基础部分开展瞬态瑞利波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中的波速传播速度、频散性等特性来判断结构填筑材料干密度的一项检测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相比于其他检测技术,瑞利波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可以单次完成大范围地基基础结构的检测作业,操作流程简单、检测成本低廉,检测结果全面反映地基基础结构特性。在应用瑞利波法时,检测人员需要根据检测项目种类来明确检测要求、制定检测方案与掌握操作要点,具体可用于地基土特性检测、地基强夯检测、地基抗剪强度检测等项目当中。例如,在地基强夯检测项目中,通过瑞利波在被测地层中的频散特性、波长、传播速度来判断地层物理力学性质。检测人员提前在工程现场测区内安装增强型高分辨率地震仪、Hz检波器、记录器等装置,通过震源持续向地基地层发射表面波,表面波穿过地基基础结构后被接收器接收,将接收信号提交至系统后台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即为实测频散曲线,进而判断地基强夯处理效果、地基结构性能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因此,检测人员应搭配采取瑞利波法和静载试验法两项技术手段,对照瑞利波试验结果与静载荷试验结果,以此来克服单一的技术局限性。

结语

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要点对水利水电工程是非常重要的,运用稳定的地基处理技术才能确保施工控制成果,提高岩土试验检测要点,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廷松.自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要点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开发,2020,47(05):161-162.

[2]莫轲.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16):286-287.

[3]刘志萍,李金钟.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