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引流管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一种新型引流管夹

蒋沙沙

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护理单元,

2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在外科病房,为配合手术后有效引流,适当的放置引流管是一种常用措施。将引流管一端置入人体,另一端连接液体容器(引流瓶或引流袋,用于将人体内的积聚的脓、血等液体引出至体外并引入液体容器收集从而避免感染或促进伤口愈合。引流一段时间后,需要将引流容器拆下,更换新的引流容器。具体操作方式是用夹子将引流管夹闭,再拆下引流容器,再用消毒液对引流管端部进行消毒,然后将引流容器与引流管连接。引流管夹闭后应当保持直立使开口向上,以避免夹闭点外的引流管内的液体流出污染病床或病房,也避免引流管端部与其他物品接触。现有引流管夹只有夹闭引流管的作用,而没有使引流管夹闭后保持直立并使开口向上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引流管夹闭后只能手持引流管,由于还要进行引流管消毒和更换引流容器操作,很不方便,并且一人难以完成。此外效果过程中,消毒液和引流管内液体也可能滴下污染病床或病房。现将一种新型引流管夹介绍如下:

1.设计与制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夹,涉及医用管路夹闭器领域提供一种能够夹闭引流管并使引流管端部保持直立,开口向上的引流管夹。引流管夹包括底盘、折弯片和夹闭装置,折弯片和夹闭装置位于底盘中部的上方;折弯片与底盘垂直并与底盘连接;夹闭装置包括铰接座、连接座和夹闭片,铰接座和连接座均与底盘连接,连接座上具有楔形的压紧凸起,夹闭片与折弯片正对且相平行,夹闭片一端与铰接座铰接,另一端位于压紧凸起下方,压紧凸起限制夹闭片向上旋转,夹闭片与底盘之间形成夹闭间隙;连接座能够依靠自身材料弹性向外摆动,使夹闭片能够脱离压紧凸起限制而向上旋转。

1.1引流管夹:包括底盘(1)、折弯片(2)和夹闭装置(3),折弯片(2)和夹闭装置(3)位于底盘(1)中部的上方;折弯片(2)与底盘(1)垂直并与底盘(1)连接;夹闭装置(3)包括铰接座(31)、连接座(33)和夹闭片(32),铰接座(31)和连接座(33)均与底盘(1)连接,连接座(33)上具有楔形的压紧凸起(331),夹闭片(32)与折弯片(2)正对且相平行,夹闭片(32)一端与铰接座(31)铰接,另一端位于压紧凸起(331)下方,压紧凸起(331)限制夹闭片(32)向上旋转,夹闭片(32)与底盘(1)之间形成夹闭间隙(4);连接座(33)能够依靠自身材料弹性向外摆动,使夹闭片(32)能够脱离压紧凸起(331)限制而向上旋转。

1.2如图1至图4所示,引流管夹包括底盘1、折弯片2和夹闭装置3,折弯片2和夹闭装置3位于底盘1中部的上方;折弯片2与底盘1垂直并与底盘1连接;夹闭装置3包括铰接座31、连接座33和夹闭片32,铰接座31和连接座33均与底盘1连接,连接座33上具有楔形的压紧凸起331,夹闭片32与折弯片2正对且相平行,夹闭片32一端与铰接座31铰接,另一端位于压紧凸起331下方,压紧凸起331限制夹闭片32向上旋转,夹闭片32与底盘1之间形成夹闭间隙4;连接座33能够依靠自身材料弹性向外摆动,使夹闭片32能够脱离压紧凸起331限制而向上旋转。

1.3更换引流容器时,将本引流管夹放在病床上。如图5所示,先向外掰开连接座33,将夹闭片32向上旋转打开。然后将引流管5横放到折弯片2上。然后如图6和图7所示,压下夹闭片32,夹闭片32撑开连接座33移动至压紧凸起331下方,压紧凸起331压住夹闭片32,夹闭片32夹闭引流管5,折弯片2使得引流管5端部保持直立。

1.4本实用新型能够夹闭引流管5并使引流管5端部保持直立。此后操作中,护士不需要手持引流管5,一个人即可进行后续拆装引流容器和消毒工作,节省人力,也很方便。

1.5为了避免使用时引流管夹倾倒,底座1应具有一定的面积。引流管5是由橡胶或硅胶等柔软材料制成,其对引流管夹的反作用力并不大,因此底座1的面积不用过大。经发明人试验,底座1为圆形,直径为40~50mm即可。底盘1、折弯片2和夹闭装置3均可由塑料制成。

1.6向外掰开连接座33时,可手持底座1并外掰压紧凸起331,但所需力度大,较不方便。为了方便向外掰开连接座33并更省力,本实用新型优选连接座33包括位于压紧凸起331上方的拨片332。如此则拨动拨片332即可使连接座33摆动,更加方便和省力。

1.7为了避免引流管5横放到折弯片2上后在夹闭操作中移动,导致掉下折弯片2,优选折弯片2上具有限位凹槽21。引流管5放入限位凹槽21即可避免其横向移动掉下折弯片2。

附图说明

图1是引流管夹主视图;

图2是引流管夹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夹闭片打开状态图;

图6夹闭引流管状态的引流管夹的主视图;

图7夹闭引流管状态的引流管夹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底盘1、上凸缘11、折弯片2、限位凹槽21、夹闭装置3、铰接座31、夹闭片32、连接座33、压紧凸起331、拨片332、夹闭间隙4。

图1图2

图3图4

图5图6

图7                         

优势:

1.本实用新型优选底盘1上边缘上具有上凸缘11。拆装引流容器和消毒时,消毒液和夹闭点外的引流管5内的液体若流下,则流到底盘1内收集,由于具有上凸缘11,液体不会流到病床上。引流容器更换完成后,取下引流管5并稍上移,将引流管5擦拭干净,再取走本引流管夹,如此即可避免病床污染。

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更换引流容器时,将本引流管夹放在病床上。如图5所示,先向外掰开连接座,将夹闭片向上旋转。然后将引流管横放到折弯片上。然后如图6和图7所示,压下夹闭片,夹闭片撑开连接座移动至压紧凸起下方,压紧凸起压住夹闭片,夹闭片夹闭引流管,折弯片使得引流管端部保持直立。由于底座具有一定的面积,加上引流管较柔软,引流管夹不会倾倒,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夹闭引流管并使引流管端部保持直立。此后操作中,护士不需要手持引流管,一个人即可进行后续拆装引流容器和消毒工作,节省人力,也很方便。

3.进一步在底盘上边缘上设置上凸缘,则底盘能够容纳液体。消毒液和夹闭点外的引流管内的液体若流下,则流到底盘内收集,不会流到病床上。引流容器更换完成后,取下引流管并稍上移,将引流管擦拭干净。如此即可避免病床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