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新举措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新举措研究

李海峰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怀来县分局   075400)

摘要:随着社会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人们物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要求也越发多样。生态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帮助人们改善旅游形式,推动人们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生态旅游行业每年接待旅客流量巨大,这为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与维护带来全新挑战,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在保证生态环境完好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具备强关联性,可以利用生态旅游带动生态环境保护,也可以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旅游产业良性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旨在研究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新举措,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全新借鉴。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方法

引言

由于社会发展从传统的注重量转变为注重质,这就使得传统社会发展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做出改变。随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发展主流思想,各个行业发展需要充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进行。这样才能保证行业发展健康,符合社会发展主流思想。同时对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为基础,也能有效推动生态旅游产业进步与优化,保证现代旅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生态旅游作为现代社会人们构建精神内涵,放松身心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推动旅游行业发展与保护。但很多游客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比较薄弱,对生态环境保护内容了解不深,在进行生态旅游时不自觉间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很多游客在景区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这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严重影响景区卫生环境安全,更有甚者会在相关古迹上刻字和攀爬,破坏景区内生态体系。因此全面加强旅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其秉持生态环保理念进行旅游,这样既能够维持心情,还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破坏。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护生态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生态资源丰富,这也使得国内生态旅游行业发展蓬勃向上、如火如荼。因此要加强力度进行生态资源保护,确保生态资源使用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生态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受到破坏就会产生一系列后果,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对旅游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重视生态资源保护,构建完整生态资源保护体系,以生态保护带动生态旅游发展,这样有利于保护生态资源。同时要全面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为人们生存环境带来改善,保证生态资源长久利用。

(二)有利于维护物种多样性

生态环境发展本质就是生态体系中不同物种的各自成长,基于其各自特性与生长优势所形成的生态体系,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好践行者。因此要通过完善管理手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确保生态旅游行业能够依托完好生态体系实现利益增长。将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能够有利于维护物种多样性,保证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丰富的物种和多样的生态体系是维持生物圈动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构建良好生物栖息环境,确保生态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有利于获取长久利益

生态环境保护的本质是推动社会发展,拓展全新发展路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现代社会中主流发展观念,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完善生态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因此要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完善,加强对生态资源保护力度,这样有利于生态旅游行业良性发展,获取长久利益。生态旅游作为旅游行业获取利益的全新方法,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挂钩,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性与系统性,这样才能避免生态旅游出现不文明现象,保证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发挥。

三、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举措

(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需要建立完善管理体系,还应全面提高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让游客具备主观保护思维,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正相关性,确保生态旅游良性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让更多游客深度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效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与内涵,引导其进行生态旅游时自觉遵守景区相关规定与要求。比如:可以通过加大宣传让游客掌握生态资源知识,确保其具备环境保护能力,避免其进行旅游时对生态资源产生破坏。教育部门可以充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知识,从基础内容对学生思维意识进行深度培养,将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地位加以提高,保证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对旅游景区进行严格管理,景区可以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制定管理条例,对不文明个人或单位列入黑名单,严重时可以采取一定措施。

(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应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完善的生态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生态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严格约束与管控,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综合保护。针对不同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应制定相关惩罚措施,避免出现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的现象产生。对景区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旅客可以参照相关法律内容进行处罚并列入景区黑名单。保证民法典的全面应用,对违法行为进行民事追责,必要时可以将违法人员列入不文明旅游名单中对各个生态旅游景区进行通报。相关执法部门应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制定因地制宜的处罚方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保证对旅游景区的全方位管理。执法人员作为法律法规的践行者,要保证执法公正、违法必究,避免出现和稀泥的情况,这样才能对不文明旅游现象进行深度管理,实现对生态环境全面保护。

(三)树立完整生态旅游管理观念

生态旅游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理念支持,因此要构建可持续性生态发展理念作为生态旅游管理的支撑,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内容落到实处。需要为游客树立良好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加大旅游景区的引导作用,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进行提醒并予以纠正,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实现。景区管理者应树立综合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利用管理权限在景区内设立警示牌和引导标语,为游客塑造良好生态旅游环境,在潜移默化间实现对游客影响,加强其潜意识中的生态保护意识。由于生态资源大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要全面加强景区管理者环保思维,构建可持续性发展观念,为景区管理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游客管理方法,保证景区利益持续性增长。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具备强关联性,需要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旅游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实际生态环境保护方法应用时,应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树立完整生态旅游管理观念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维系生态旅游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秦珍.生态旅游理念下旅游管理模式创新策略分析[J].旅游与摄影,2022(24):120-122.

[2]董洁.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实现路径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7):159-160.

[3]王巽风.基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研究[J].环境工程,2022,40(08):284.

李海峰,男,汉族,1975-10,河北省怀来县人,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怀来县分局,工程师职称,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水生态环境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