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1
/ 2

关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分析

张阳

231222198308064035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较国外晚,使其在实际的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与改进的地方。基于这种现状考虑,我们必须要提高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完善、优化与创新意识,并通过各种有效性措施的大力落实,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稳定、长效发展。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分析

引言

生物医学工程涵盖了生物材料、生物力学、医学电子、生物控制以及医学影像的多种学科,因此体现为学科交叉的显著特征。进入新时期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正在与医疗器械产业之间实现紧密的融合,该举措有益于建设更高水准的生物医学工程全新专业模式,同时也吻合了塑造应用型人才的思路。与专业建设的传统模式进行对比,可知面向医疗器械产业的全新专业建设思路体现为更优的适用性,确保可以为医疗器械开发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等特殊领域输送新型人才。

1做好市场引导营造产业环境

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升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营造积极的产业环境。市场引导方面,目前的情况是国产医疗器械收费低、售价也低,医院主导市场,或者说是它们身后的企业在主导。国外品牌医疗器械企业通过给医生提供一定的实惠和好处,诱导医生选择它们的产品,例如,医生买进口设备可以出国考察、培训等。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同时对国产设备的价格给予合理的调整,在医保政策方面的给予一定的支持。再如高附加值植介入材料和制品中的牙科材料——烤瓷和医用设备中的起搏器等,国内一些大医院一直采用国外产品,国内也能生产,差距并不大。这些不仅仅是品质问题,更多的是政策问题。如按照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政策,使用国内产品有时不能报销,需要自费。产业环境方面,政府的职能不是扶植某个企业或产业,而是营造一种良好的生产关系,让企业能够快速获得回报。没有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便无法发展。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好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如医疗收费政策、医疗保险政策、产业政策、金融配套服务政策及教育人才政策等,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更快发展。否则,即使投入再多资金,也收效不大。开发新的成果前,政府部门要协调管理。例如,生物医学工程是高科技产业,科技部在组织人力物力开发新成果之前,需要和相关部委协调,提前制定产业化方面的规划,提供配套支持政策。有些产品的安全性,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充分验证,没必要再让企业按照动物实验、临床等一步步重新来做,只需要让企业拿出安全的证据即可。另外,国外企业符合资格后获得CE认证很快,但是我国的安全认证流程很慢,甚至几年都拿不下来。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配套服务好,即使企业没有资金,也较容易通过融资开发产品,因为回报很快。政府应该调整工作重心,营造让企业迅速得到回报的环境,而不是多投资。目前,许多产业国家没有投资,也发展得很好,主要是因为这些产业有良好的产业环境。现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要发展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和健康物联网的技术和产品、服务能力、服务水平要上去,也需要国家各部门的支持,如卫生部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科技部要做好产品投入工作,发改委要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政策。

2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升行动

(1)疫情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攻关新发、突发疫情智能预警、监控管理系统,建设面向大规模突发疫情精准防控的公共数据资源整合治理与应急应用平台,提升疫情发展及走向等预测监控能力。(2)应急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开发适宜应急现场检测的可移动、快速、精准、功能集成的实验室检测装备,发展技术高端、操作智能、功能集成的固定式、可移动式、可穿戴式、模块化、多类型的检验检测设备,有效提升检验检测能力。(3)疾病防治能力建设开发传染病新型消毒灭菌与感染控制设备、个人防护装置、家庭隔离负压装置、传染病人转运正压与负压装备、智能化居家隔离监护系统、应急救援多功能方舱、全自动核酸检测设备、核酸快速诊断设备等,推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高通量检测及测序等装备升级,提升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4)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发展海上远程医学救援装备、航空用便携式紧急医学救援设备、现场急救背囊、应急救援机器人、车载急救手术系统等装备,以及适用于急救的具备影像诊断与治疗功能的综合外科复合手术室建设,增强现场急救、快速检测、紧急处理和医疗转运等能力。(5)医疗装备应急动员能力建设支持医疗装备及其他跨领域企业应用智能制造、共享制造、柔性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强医防结合、平急结合,做好应急医疗装备技术储备、产能储备。完善医疗装备应急采购储备机制,提升应急保障医疗装备供给能力。

3市场需求较小成长潜力巨大

和其他相关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相比,医疗器械目前的市场需求较小,但是市场需求增长却很快,成长潜力巨大。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应把握住市场快速成长的机遇,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升级。在国外,医药产业(包括化学药和生物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在销售额方面相差不太大,两者的销售额比例在1.5:1和1:1之间。而在我国,医药产业比医疗器械产业的销售额要高出很多,两者的比例大概为4:1,甚至更低,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小,且患者承担能力相对较低。虽然国内医药和医疗器械的销售都是国外产品占有更大的份额,但是由于医药的整体需求比较大,所以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得比医疗器械产业要好。另外,医疗产业是对国外开放的,国内医疗器械厂家直接和国外同行竞争,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医疗器械厂家在同国外同行竞争时倍感吃力。相反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这些不对外开放的产业,不存在那么大的竞争压力,容易获得较好的发展。目前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较小,对应的是市场需求增长很快。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只需几年时间,国内医药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在销售额方面的比例能够接近2:1,所以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在和国外同行竞争方面,国外厂家利用技术垄断的优势,将自身产品定价过高。如,一个电子耳蜗,使用国外产品需要15万元到20万元人民币。国内厂家如果能够打破技术垄断,取得价格优势,应该比较容易获得市场份额。目前国内有3家电子耳蜗厂家正在迎头赶上,这是一个好消息。打破技术垄断,以价格优势,争取国内市场,稳住后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不失为一个可行之道。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在医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近年来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对生物医学工程也越来越重视,且医疗器械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信在未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下,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也会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曹德森,医学工程保障中的质量控制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19年03期.

[2]史长宁,我国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学的发展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年03期.

[3]胥绍禹,医院设备维修人员要走建设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道路,医疗设备信息,2020年2期.

[4]杨 芳,杜守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

[5]许东滨,梁明辉,王晓东,等.物联网实验室建设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