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治理理念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0
/ 2

基于生活治理理念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探究

王星翰,张方婷,孙杨,王钫慧  

西安工程大学 710000

摘要: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显著变化就是“效率优位”正在被“质量优位”所取代。“质量强国”战略对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势必将质量追求镶嵌其发展过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已成为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最大的主题,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将质量追求作为引导理念与实现方式。然而,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图景还未全面呈现, 质量现状存在明显问题。究其原因:客观局限与主观不足相互交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不够深入。  

关键词:质量管理;公共服务质量;公共体育服务质量 

1引言

公共服务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不论从设立的初衷还是从理论上看,公共组织追求高质量服务和高水平满意度是由其公共性决定的。公众已经在要求政府像一个商业公司那样运作。然而在实践中,由公共组织特殊制度安排造成的公共悖论和质量困境往往导致公共部门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为弥补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20 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如火如茶的开展起来,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成为当代公共管理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成为各国改革创新的趋势和衡量施政成效的重要指标。质量管理的理念逐渐被引入到公共组织实践中,质量追求成为当代公共组织制度改革的缩略表达。

公共组织开始尝试像私人组织那样运作与思考问题,强调顾客服务与结果导向的市场竞争机制与工商业的管理技术开始应用于公共服务。“服务宪章”可为公共服务供给提供承诺和基准,质量标准体系可规范公共服务供给流程。政府各部门采用含有多重关键技术和属性的质量认证模型改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普遍做法,并为提高组织绩效、树立最佳标杆、提高顾客契合度等质量改进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2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突出短板

2.1农民主体地位尚未得到充分尊重

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只有激发其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活乡村生态振兴的内生动力。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陷入了“政府强推动、农户弱参与”的困境。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未得到充分尊重,农民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自上而下式”的推进方式下,基层政府为了完成各项指标与任务,存在形式主义、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特别是县级财政紧张的地区,并未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优先序。由于缺乏农民的参与,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技术采纳和模式选择中,不能因地制宜,部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为基层政府的“面子工程”。以农村厕所改造为例,部分基层政府并没有根据农民需求和地方实际,选择更适宜地区需要的改厕模式,而是复制发达地区的做法,既浪费了资金,又挫伤了农户参与积极性。

2.2技术缺乏规范性且适应性较差

我国地形地貌复杂,经济、社会、文化和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技术选择上,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生态承载能力。但是,目前推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存在适应性差、不规范等问题,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尚未形成。这就导致了部分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备闲置, 甚至损毁等现象,极大浪费了物力和财力。以村庄规划为例,尽管大多数村庄已经制定发展规划, 但是存在简单套用、移植城市规划思路的问题, 这种简单的“借用”及由此而生的缺陷并不符合地区发展实际,没有突出传统村落的特色,也使得规划无法协调与平衡公共利益,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3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体制机制,对于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维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运营机制、参与机制、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在运营机制方面,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为例, 农村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不断增长,主要构成成分从有机物质向无机物质转变,从而使得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难度不断加大。部分地区虽然投放了大量的垃圾桶、垃圾箱、中转站等,但是在运营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并没有提供详细方案,单纯重视工程建设,而忽略了后期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对策建议

3.1 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基层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明确目标责任。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应该发挥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理念植入人心,筑牢人居环境整治的政治堡垒。通过党员带动和示范,形成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确立目标责任,让基层干部更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使其肩负更重的责任,时刻为农民利益着想,以更大程度上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3.2 因地制宜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和方案

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优先序。由于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所亟待解决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容存在差异,各地区不应该脱离实际情况追赶或比超发达地区的农村,而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困境,根据不同发展类型、不同区位条件,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路线图,并且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出现为追赶而追赶、为指标而指标。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偏远山区,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然后再选择将哪项工作置于优先发展位置,以保障资金使用精准到位。

3.3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第一,让农民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主角,让“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农民始终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维护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其自觉参与是农村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政府、市场和农民三方共同参与完成的系统工程, 只有真正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营造良好氛围。借助微信、微博、QQ 等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其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为例,可以探索建立区域性“生活垃圾绿色银行”,开设“生活垃圾绿色账户”,以生活垃圾分类为前提,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寻找生活垃圾资源化途径为根本,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结论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要充分考虑公共体育服务公共性、均等性、公益性等本质属性以及体验性、多样性、层次性等特殊属性,策略设计要凸显专业性、操作性与可行性。本研究通过构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得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结构与机制, 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

[1] 徐小荣, 孟里中.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之囿与治理之道——基于湖北省某村的调查分析[J]. 社科纵横, 2018, 33(9):5.

[2] 毛青.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之生活污水治理路径研究[J]. 低碳世界, 2021, 11(1):2.

[3] 谭同庆.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之生活污水治理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