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9
/ 2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霍媛媛

山东女子学院(济南) 250000

摘 要

本文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探索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在梳理国家相关教育文件以后,本课题拟从专业课程思政概念入手,结合专业内容,从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观等。对照课程的内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思政元素,应用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第二类高 校 主 要 指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专 门培养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依赖资源、劳动力向依赖创新、人才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正确回答什么是应用型人才、怎样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换言之,应用型人才就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

 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为例研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国际市场营销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篇:国际市场营销导论,第二篇: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第三篇:评估国际市场机会,第四篇: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第五篇: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第六篇:国际市场营销的控制。本课题拟从专业课程思政概念入手,结合专业内容,从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观等。对照课程的内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通过对《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的改革。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肩负使命

首先学习该课程,加入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肩负使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如“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修齐治平”的价值理念等,这些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结合时代要求将这些价值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大学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从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春使命。

(二)启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转换为学习能力

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期,激发其想象力和学习能力非常重要。中华文明无论是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体系的形成,还是“致知格物”的践行理念,无一不对世界文明带来创新性的改变。特别是将传统文化与企业的促销、产品的开发等营销行为结合在一起,往往可以产生创造力,很多文创产品的产生都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展,也成为传统文化与营销策略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最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立德、立功、立言“三立”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立德居于首位,是立功、立言的基本前提。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善于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资源,要提高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知认同,让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让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析

(一)在传授课程知识中坚定文化自信

如在《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全球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中国智慧”话题讨论,有利于帮助其领悟中华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生存理念;通过中华百年老字号企业视频,企业品牌命名中的中华古诗词文化的拓展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知情意行”的品格精神;欣赏学习“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视频及其营销策划案,让学生坚定“修齐治平”的理想信念。通过相关话题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精深,从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在传授专业技能中培养人文精神

通过讨论如何为消费者创造购买的理由,让学生感受“厚德载物,贵和持中”的思想境界;通过产品项目的市场调查实训活动,让学生感受“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的践履精神;寻找目标市场人群为企业设计特殊轮椅,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讨王老吉分销渠道模式的改进方案,培养学生“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通过分享推销人才原一平的故事,激励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从而做到以情感人,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悟创造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培养大学生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文精神。

(三)用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职业道德

营销人员应具有仁爱之心,学会敬畏生命、遵守职业道德和树立法律法规意识。通过相关案例及讨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操。如用齐齐哈尔某公司员工失职渎职、制造假药的事件做反面教材,使学生领悟“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责任担当;在营销法律环境学习中,可以导入北京市停用8家企业掺杂使假的中药饮片案例,培养学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诚信意识;在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中,可以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讨论话题,启发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通过问题奶粉事件案例,讨论分析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与美国强生奶粉事件处理方式的不同,激发学生“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匡扶正义之心。要培养学生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维护社会公德;讲诚信、守初心,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复旦教育论坛》

2003年第1期。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江苏高教》

2009年第1期。

【3】宋伯宁、宋旭红:《山东省高等学校分类研究》,山东大学出版

社2012年版。

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 课题编号SKJYKT-220630

霍媛媛,女,汉,山东济南,1985.12,研究生,副教授,山东女子学院(济南),邮编250000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