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分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贫富分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原海琴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贫富分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信念、消费观念、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进取心等产生了不良影响,通过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力度、加强艰苦朴素教育、加强人际交往引导、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措施消除这种不良影响对于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字:大学生、贫富分化、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目前贫富差距依然较大,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贫富分化的现实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基尼系数变化、地区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等看到贫富分化的现实情况。

1、基尼系数较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显示,2021年的基尼系数为0.466,说明我国贫富差距依然较大。我国农民相当大的收入是用于未来的生产性投入,真正用于消费的收入可能就会低于统计结果,而城市高收入群体很大一部分收入是属于非货币性收入。因此我国基尼系数实际是低估了真实收入差距水平。

2、地区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

我国大部分贫困县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虽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但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显示,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0:1,与2020年的2.56:1相比有所降低,说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这只是从可支配收入角度进行的统计,如果加上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则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会更大。

4、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明显

由于缺乏竞争,垄断性行业通过垄断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致使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较大。从各行业的工资已经看到了明显的差距,若包括高收入行业的奖金和工资外收入,则行业收入差距会更大。

二、贫富分化对大学生的主要影响

对于没有经济来源仍然主要依靠家庭的大学生,难免会在价值观念、社会主义信念、消费观念、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进取心等方面受到贫富分化的影响。

1、贫富分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资本逻辑的负面影响使“功利”思想不断向大学生渗透,强烈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容易受“傍大款”、“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误导。

2、贫富分化对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产生影响

面对较大的贫富差距,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等思想理论与较大的贫富差距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使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逐渐动摇。理想信念的动摇,使这些大学生感到困惑与迷惘。  

3、贫富分化对大学生消费观念产生影响

由于受到贫富分化和社会上非理性消费现象的影响,不少大学生消费观念受到误导,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化、冲动化的特点,并呈现出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的趋势。

4、贫富分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影响 

在交往中,经济条件差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优越感,在跟其他同学相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炫富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感。

5、贫富分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部分家庭富裕大学生以“贵族身份”自居,优越感和自尊心比较强,只能接受成功,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差而感到压力大,表现出焦虑、自卑、不合群和内心敏感等心理问题。

6、贫富分化对大学生进取心产生影响

高校内出现的代写作业、代考试、代上课……等“钱学交易”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悲观思想。还有些贫困生对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产生了依赖心理,丧失了斗志和进取心。

三、消除贫富分化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

高校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贫富分化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1、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贫富现状,防止学生产生“富贵有根”的宿命论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价值观,防止他们滋生“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奉献意识,摒弃以物质财富多少作为判定人生价值大小的观念。另一方面,也要对高校教师加强价值观教育,摒弃以贫富论英雄的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发挥教师示范引导作用。

2、加大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力度,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高校应将切实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作为一项需要坚持不懈长期狠抓的工作,纳入到常规工作日程中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社会生活形成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在观察、感受社会生活和思考社会现象的过程中,深化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确保两课教师、党团工作者以及辅导员等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大学生在教师科学的学理分析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加强艰苦朴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一方面,加强大学生艰苦朴素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摒弃炫富攀比思想行为。另一方面,学校要纠正有仇富心理大学生的认知偏差,使其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逐渐养成实事求是、心胸开阔、乐观豁达的良好性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引导,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形成平等待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平台,使不善于交际的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平台学会如何有效与人沟通交流。应特别关注贫困生,引导他们走出自卑情绪,融入集体生活。各岗位教师应立足工作内容用心做好大学生的引导、服务工作,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平等、透明、团结的校园氛围,给予大学生更多人文关怀。

5、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校应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对贫困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教会大学生必要的“自我疗法”,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使大学生在克服困难的实践锻炼中砥砺意志、提升能力、增强自信。

6、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使大学生拥有“渔”的技能

虽然现在高校已经普遍建立了多元化资助体系以缩小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但治本之策是教会学生多方面的技能,除了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还需注重提升其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精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性格特点、职业倾向和发展潜能等确立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学习相关知识,锻炼相关能力,助力学生将来高质量就业;给予精准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开展系列笔试面试培训和模拟训练,增强就业信心和进取心,使大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参考文献:

[1]陈吉胜.大学生贫富差距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0).

[2]李大卓.大学生贫富差距问题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