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特色与传承元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特色与传承元素

金学忠

易门县自然资源规划中心  云南 易门  651100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是伴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经济发展而来的。具有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它的民居特征也是探索云南传统少数民族民居在新时期的保护与改造中的重大突破。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概述,其次提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最后探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传承保护

云南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民族众多,地形特殊,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宅建筑风格。在新时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几年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抗震民居建设,加剧了民居建设的新高潮,加之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云南的传统少数民族住宅已不能适应当地居民的居住要求,“特色化”的传统住宅逐步被“规范化”所替代,正在走向消亡的危机境地。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民宅,是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所以,在云南民族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继承,已成为当务之急。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元素

(一)云南特有风情

设计是一种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产品,而这两者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人类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产生的、不可逆转的传承。建筑装潢也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比如纳西族的大门上精美的青铜门闩,以及精美的雕刻工艺制作的灯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其特有的环境和艺术气氛,在传统民居的设计中,民间匠人放弃了陈旧的设计手法和原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因材施艺,使建筑材料的颜色和纹理都保留了原有的风格[1]

(二)云南少数民族多元化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聚落的传统建筑,包括汉族、彝族、傣族与哈尼族,以及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多种文化。虽然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和设计者都在努力地想要跳出传统的影子,去建立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但是,传统的影子却始终跟随着他们,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可以说,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一定会对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而且,它们会直接和间接地,对当代设计造成很大的相应影响。在当今的设计中,不管是在内部、平面、装饰中,都运用了民族的文化。在内部装饰方面,多用大理石,多用雕花屏风,多用窗棂。在颜色方面,白族人偏爱白色、淡淡的颜色,在当今的设计中被广泛运用于家具的图案,表现出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具有民族风格的设计,都会反映出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

云南白族、藏族文化对传统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屋的结构形式上,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口天井”的建筑形式是从白族的建筑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而“碉楼”是藏族的建筑形式。多元化的文化特征,为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增添了几分色彩,融合了各自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征,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三)建筑与生态美学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的居住环境,是建立在对自然的亲和、保护的基础上,将生态理念作为其建筑行为准则,力求与自然的和谐最大化。提倡人与自然的亲密、协调,不断适应自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维护自然。云南的传统少数民族房屋大都位于河谷、丘陵和坝上,向阳背阴,环境优美,因此,它的建筑位置不仅受其特有的地形特点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反映出人们对山水美、自然美的推崇与亲近的生态环境美学意识。在今后保护传承中,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保护与发展互为支撑,继承与创新互为表里,尤其是对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造型、图案、色彩进行提炼和重组,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要素,并对其进行装饰,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表征以及空间构成、环境意识、营造技术相结合,创意设计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典型民族风格的住宅,使得在经过改造后的少数民族传统住宅更加的新奇和出众。同时,云南的传统村落也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作为当地自然环境的一个有机部分,这里的传统民居、村落都依山而建,庭院内外绿树成荫,形成了一种“人在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云南传统建筑传承概述

(一)云南民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中的影响因素

目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与保护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即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住宅设计缺陷因素。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房屋为砖木结构,这些材料在经历了风雨、虫豸的侵蚀之后,大部分都变得摇摇欲坠。而洪水、雷击等自然灾害,也会对它们产生巨大的危害。社会因素反映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文化习俗等原因,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不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同时,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在建筑设计和卫生设施设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房屋受潮、采光差、既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又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传统住宅的消亡。

(二)云南气候环境特征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大气稀薄,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长期的阳光照射使其获得了充足的太阳能资源。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其特有的民宅和聚落为主,但是,还有一部分居民居住在新的房屋里,他们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有些地方则是以旅游为主,整体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形成其特有的民居景观的主要因素,云南大多数地区属于高原型季风气候,日温差较大,年温差较小,所以在建筑中要注意采光和隔热,雨水充足,所以传统房屋必须注重排水。

三、传统民居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一)坚持绿色观念

坚持绿色生态学的理念,一方面,按照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地域特点,进行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改造,另一方面,传统的木、土、竹围护墙结构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技术加固,延长了传统住宅的使用寿命。强调传统住宅的生态设计,应该扩大人类和生物群体的居住空间,改善传统住宅的卫生标准,保证居民的健康,以达到居民的居住需要。利用可利用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烧柴煤供暖,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设计出一套简单的集雨系统,实现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到传统住宅中,推动其走向人类与自然平衡、协调发展的绿色遗产之路。

(二)可持续发展角度保护传承建筑

少数民族的传统住宅,是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其周围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中的具体反映,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建筑艺术最为直接的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民族特色小镇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过程中得到发展。以保护为基础的发展必须从“文化本位”的角度出发,以“文化本位”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是云南民族传统村落的传承与保护的最直接方式。传统民居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在于其所蕴涵的民族特色。因此,要立足于云南的民族文化,凸显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注重各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发掘新的遗产继承和保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同时,也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有长远的视野,才能使云南的民族传统建筑民居得到可持续发展[2]

(三)加强云南少数民族教育宣传

在继承和保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方面,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居民的保护,举办关于传统民居的讲座和课堂教学,倡导“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理念,将保护传统民居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从根本上推动人们爱护和保护传统民居。“民居保护”是一种全民教育,而非特定人群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传承与保护是全体居民共同的义务,因此,加强云南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

综上所述,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云南少数民族提供了独特的传统民居资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如何继承和保护传统民居,既是新时期面临的一项历史课题,又是一个必须不断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代幼谷.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与传承保护[J]. 中国民族博览,2018(16):214-215,218.

[2] 宋雪峰. 浅谈传统民居改造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以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为例[J]. 大观,2016(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