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助产护理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连续性助产护理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蒋锐  ,樊明霞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助产护理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收入的足月待产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41例。参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护理,研究组产妇接受连续性助产护理,对比2组产妇心理状态、产程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产妇SAS、SDS心理状态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SAS、SD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更低,且产程时间也短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相较于参照组产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孕产妇实施连续性助产护理,能够更好地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护理质量更加良好,同时产妇的产程充分缩短,且产后安全性较高,可以将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连续性;助产护理;产房;护理质量;影响

分娩是女性较为特殊的生理流程,也是女性生命中重要的体验之一,分娩方式可以分为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期间疼痛是最为常见的生理现象,该现象会导致产妇及胎儿结局产生不良影响[1]。近年产妇及家属对于分娩的要求逐渐提升,如何进一步缩短产程并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连续性助产是临床之中安全性较高的护理模式,能够为产妇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因而本次研究主要探究连续性助产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收入的足月待产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41例。参照组产妇之中包括初产妇31例,经产妇10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0.15±2.18)岁,孕周33-39周,平均孕周(36.43±2.47)周;研究组产妇之中包括初产妇29例,经产妇12例,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30.20±2.23)岁,孕周31-39周,平均孕周(36.51±2.39)周。两组产妇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产妇接受传统助产护理,主要对产程进行密切观察,保障产程进展顺利与母婴健康。

研究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接受连续性助产护理,主要包括:(1)了解产妇情况:助产护士在产妇入院待产后及时与其进行接触,了解产妇的实际情况,包括孕产孕次、心理状态等,并依据产妇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较具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建立与产妇的良性相处模式,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2)产程护理:助产护士应全程给予产妇支持,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时,应密切注意产妇产程的进展、宫缩强度以及频率,关注胎儿胎心音的变化情况,监测胎心与胎动,如果胎心出现异常,则应及时告知医师开展对症护理。同时应密切观察产妇的腹痛与羊水性状、颜色,如果存在异常腹痛或是出现羊水栓塞,应指导产妇进行节律呼吸以缓解宫缩时的疼痛。在产程中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变化区情况,鼓励产妇使其增强分娩的信心,同时注意产程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胎头位置,掌握产程进展。(3)产后护理:产后2h内,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产妇的阴道流血情况,同时注意产后出血或是产后感染等情况发生,指导产妇以正确的方式与新生儿接触,同时应做好母乳喂养的早期指导,保障新生儿状态良好。同时告知产妇及家属开展正确的饮食及运动,促进其产后恢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产妇心理状态、产程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无序分类资料分别以(±s)、%表示,并分别行t、χ2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为界值,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2.1心理状态、产程时间

护理前2组产妇SAS、SD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SAS、SD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明显下降,且产程时间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更短,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产妇心理状态以及产程时间(±s)

组别

例数

SAS

SDS

产程时间(min)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1

50.72±3.13

39.85±2.54

51.23±3.16

38.15±2.13

496.83±58.27

参照组

41

51.13±3.40

44.47±2.13

50.94±3.04

43.37±2.42

684.56±47.83

t

-

0.568

8.924

0.423

10.368

15.945

P

-

0.572

0.000

0.673

0.000

0.000

2.2不良妊娠结局

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组间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

新生儿窒息

胎儿窘迫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1

1(2.44)

0(0.00)

0(0.00)

1(2.44)

参照组

41

3(7.32)

3(7.32)

2(4.88)

8(19.51)

χ2

-

-

-

-

6.116

P

-

-

-

-

0.013

3 讨论

当前人们生育观念不断改变,对生育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分娩过程中需要承受较为明显的疼痛,疼痛的出现会导致产妇神经内分泌紊乱,对母婴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产妇的心理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到分娩质量,初产妇往往受到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更为严重,极易出现情绪波动,一旦出现情绪波动,会导致疼痛感受更加明显,且产妇体内的儿茶酚胺激素逐渐增多,进一步增加难产的风险,因而应于临床加强对分娩产妇的护理干预[2]

本次研究之中主要给予参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并与研究组连续性助产护理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前2组产妇SAS、SDS心理状态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SAS、SD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更低,且产程时间也短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相较于参照组产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该护理措施对母婴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连续性助产护理能够关注产妇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产妇开展产程护理以及产后护理等内容加深产妇对分娩知识的了解,更为顺利地完成分娩过程[3]。同时在护理期间为产妇开展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稳定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而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确保母婴安全。

综上,为提升产房护理质量,可以在临床之中实施连续性助产护理,缩短产程时间,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由此产妇与婴儿的不良结局得到相应改善,可以将该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红,赵艳芳.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护理模式对母婴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08):1339-1340.

[2]邹妙玲,卢夏芬,张卓玲,叶思娴.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5):183-187.

[3]王亚飞,秦倩.连续性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对阵痛分娩及自然分娩率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