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免疫学检验》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

郑峰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检验系,辽宁 铁岭 112000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中国医学检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全面提升其的思想道德水平。针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独特特征和目前学生的现有问题,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免疫学检验课程与相关思政案例进行有机融合,为医学专业课程开展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免疫学检验;混合式教学

1.目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中国医学检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全面提升其的思想道德水平。《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

2.学生特征及现有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层次的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薄弱,主动学习欲望不强。《免疫学检验》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教学内容多,免疫学检验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各个知识点环环相扣,学习难度大,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而且学生学习免疫学检验课程时的相关知识非常稀少,在精讲免疫学检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渗透相关的思政内容,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3.方法

免疫学检验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而且渗透广泛,在完成课程专业内容的同时,以医学重要事件、社会聚焦事件、人物事迹等作为指引,将免疫学检验专业知识与多种思政元素相结合,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渲染爱国情愫[1-2],使医学生深植家国情怀,正确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3]。推进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学科,“以专业课程之本,育思政教育之魂”是新时代《免疫学检验》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最佳途径。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思路与方法:

3.1. 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

教师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代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巧妙的展示思政案例,深挖案例所展现出来的思政价值, 尽量做到与学生心理实际相结合。

3.2.找出免疫学检验课程与思政案例的最佳结合点

(1)关联性,课程思政必须与课程专业知识有关联。

(2)适度性。课程思政必须简短、精炼、适度。

(3)艺术性。课程思政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时一定要适时,最好做到不露痕迹、润物细无声。

3.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免疫学检验相关内容中

3.3.1 探究法教学

通过SARS-CoV-2与其他冠状病毒刺突的主要区别“先线上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后线下课上归纳总结”方式,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作为警醒,引申出“毒疫苗”事件,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润含着辩证的思维方式,提示医学生在从事临床检验活动或者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诚信原则”,必须把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建立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等,养成医学职业素养。

3.3.2课堂讨论法教学

学习完成“适应性免疫应答”后,通过线下课堂讨论免疫系统发挥免疫三大功能时,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体内“大公无私”的执行各自的功能,做好自己最基本的工作,而且,还能够相互协作“共同杀敌”。从而,启发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检验技能水平,看似互不关联,但又缺一不可。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趋势中,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融入社会后,才能在检验专业领域“大展身手”。

  PCR技术的发明是一种偶然,1983年,穆利斯(Kary Banks Mullis)在蜿蜒的乡间公路上开着车,一段DNA反复复制的景象在他的脑海里冒了出来,DNA在扩增时给予足够的引物就可以无限循环扩增下去,并于1984年证明了可行性。科学研究中偶然发现铸成了必然的结果,一定是在大量积累理论知识和不断实践后,并非都出自偶然,忽视了客观规律的支配决定作用,将会堕入反科学的非决定论,不可能对科学有任何认知。反之依靠侥幸心理的一切皆必然,一旦消极怠工,将会毫无创新可谈。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讲授“免疫缺陷病及其免疫学检验”时,强调每一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通过线上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健全反歧视的社会救助,主动形成换位思考,知道人类命运本是一个共同体,只有长期和平才可能共同繁荣。

学习完抗原抗体的知识后,在线上讨论“呼吁康复后的新冠患者捐献血浆”有何意义?然后,线下课上引入无偿献血背后的历史文化反思话题,引导学生无偿献血是一种无私奉献,应看到无偿献血背后的救死扶伤的生命价值观,而不是一味排斥人性的自私,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免疫学专业知识与相应检验技术手段来守护人类的大健康。

讲授“免疫器官”中的“脾”时,通过疟疾出现脾肿大症状,引导出“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后,线上观看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视频资料后,指出屠呦呦不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而且也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引导学生对同胞树立真挚情感,潜移默化形成扎根于祖国大地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和引导学生到基层一线历练成长、建功立业。使学生深植家国情怀,提高文化认同,树立民族自信心。

3.3.3实践教学法

实践课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时,出现异常检验结果时,首先全面分析原因,然后提醒学生实验与预期结果不相符,千万不能一叶障目,而要从整体角度分析,探究检验结果的“真面目”,达到“观滴水可知沧海”的效果。

4.结论

总之,通过深入挖掘免疫学检验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关联,在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中自然引入思政内容,将教学与德育无缝对接,潜移默化将免疫学检验的令人费解、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人情味”和“思政味”,争取做到大道至简-润物细无声,从而激发医学生对检验医学职业的热情和不忘初心的使命,是《免疫学检验》等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娟,刘书逊,王全兴. 儒家教育思想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科学发展[J]. 基础医学教育,2015,17(3):181-184.

[2] 黎志东. 医学微生物学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10(5):483-485.

[3]付海英,袁红艳,杨巍,等.在临床专业学生中开展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01):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