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研究

汪绍昆1,严嫔2,倪忠晓3

1、汪绍昆:金华新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金华市,321000

2、严嫔:金华新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金华市,321000

3、倪忠晓: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催化了国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深化了我国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度。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于环境现状监测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当前环境现状监测的研究来看,主要焦点从对污染源的监控转移到了对整体环境质量的监控,环境现状监测范围逐渐朝向污染及区域性环境质量发展。加之信息技术的出现,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宏观生态监测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了环境现状监测的效率及质量,在数据传输、获取、应用及使用上发挥着促进作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技术作为当前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保障,如何切实提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技术成为广大社会积极讨论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据此,文章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为讨论方向,旨在促进我国环境现状监测质量及监测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技术要点

引言

环境现状监测是当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做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大气污染以及环境监测,重点分析了环境现状监测技术要点以及相关策略,为做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强化环境现状监测提供保障。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

在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力推广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现状并不理想,预期目标总是难以达成。在实际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监测频率不合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既包含以小时为单位的数值,也包含以日为单位的数值和以年为单位的数值。但是在日常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以常规因子为主,很少涉及年均值。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应当按照相关评价标准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监测人员并没有合理的控制监测频率,监测工作中获取的数值与实际情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次,污染因子选取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如果某一建设项目在城市中不常见,那么在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可能会在选取污染因子方面出现问题。另外,使用到的监测方法不同,需要选取的污染因子也不同。所以,在监测过程中,必须给出明确的污染因子选取标准。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出现的不足

目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受到了诸多人的关注,效果得到了一些提升,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仍然无法达成预期目标,这并不利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从某种角度来说,阻碍了保护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必须要加大力度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进行监测的频率并不合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既有以小时为单位的数值也包含着以日为单位的数值。因此在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需要严格的按照评价标准,明确监测的频率,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没有合理的对于频率进行控制,导致于进行监测获取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并不利于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

2.2在评价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标准并不清晰

在对于并不常见项目开展监测的过程中,监测单位很难明显监测项目需要达成的标准,并且在进行监测时所运用的监测方式存在差异,监测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为此,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监测标准,防止所用监测标准并不恰当情况的出现。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技术要点

3.1合理控制监测频率

将环境现状监测运用到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中可对监测频率进行科学控制,以便收集到更加真实、有效的系统数据,了解大气环境现状,为后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依据。环境现状监测工作要满足时间节点和时间间隔的科学性,要合理控制监测频率,做到四个时段同时进行,以此才可保障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合理性,为改进大气环境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此外,单纯加大工作频率并不意味着工作效率的提升,从当前环境现状监测制度来看,我国在技术运用上尚未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对此,应积极改变技术应用问题,科学、合理选用相关技术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技术系统,保证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收集到的数据更为准确,为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污染物的排放存在着周期性和非均质性的变化,而在大气中的紊动同样也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使得污染物的浓度在一年、一季、一月、一周、一天中有所差异。对此应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资料进行评估,并确定监测的时间和频率。首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年1月、4月、7月、10月(代表冬、春、夏、秋)各进行一次监测;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冬季和夏季各进行一次一级评价。必要的情况下再进行二期(季)一级评价。空气污染现状监测应与气象条件相对应,同时要考虑到大气的稳定性,至少一次连续监测7天,每日取样6~8次,每2小时同步取样。在取样过程中,还要对风向、风速、温度、云量等进行观测。最后,选择最恶劣的季节对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进行监测,一次为期5天,每日四次。

3.2科学合理地选择监测对象

在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监测对象。而针对监测对象的选择,明确监测对象的选取标准是关键。例如,针对某一建设项目,应当明确规定其建设行为中排放污染物的标准,目的是降低或者避免出现违规排放、超标排放等问题,为污染物的合理监测与处理打好基础。近几年来,我国针对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制定并不完善,监测对象的选取标准也不够清晰。虽然提出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应当以较大污染物为主要对象,但是针对较大污染物的评估标准却不够清晰,这样一来,实际监测工作的开展就会充满阻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的出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提高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的准确性与严谨性。而且,2008版的旧导则提出监测对象应当控制在5个以下。而2018版的新导则取消了这一限定,不再限制监测对象的数量,并且执行标准更加严格。这样一来,不仅明确了监测对象的选取标准,还提高了现状监测工作的严格性与标准性,可以让工作人员因地制宜地开展现状监测工作,保证现状监测工作质量。

3.3要科学的挑选监测对象

在开展现状监测工作过程中,所选取的对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现状监测以及其它工作的效果,因此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明确对于环境监测对象进行挑选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现实标准,改变目前在进行环境监测过程中,对于对象选择较为随意,并没有精准定位,缺乏分寸,没有合理的对于技术标准进行应用等不足。将现状监测标准落到实处,对于一些并没有对于对象进行准确定位的区域,需要选择使用一些适宜的方式,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标准程度,并构建完善的体系,在现实工作过程中,需要从现实出发,在遵循标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3.4提高对环境监测意义的认识

我国环境技术整体发展问题主要受认识的影响,在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策略中,应当重视对人们认识的培养,开展相关技术发展研讨会,让管理者正确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定期进行相关工作发展状况的讨论,可以使得相关工作者及时明确实际发展进度,提升实际发展质量。在面对整体发展问题时,可以通过交流会讨论、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实际环境治理工作水平。技术人员作为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策略的基础,社会应当正确认识人员培养的重要性,加强相应岗位的培训投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让其明白相关岗位的责任。在思想认识上,应当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让其明确环境建设的工作的目的,树立人员责任意识,保障实际工作质量。

3.5完善相关监测制度

第一,完善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监测系统。环境现状监测承担着核污染、化学污染反恐、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任务。对于突发性环境事件,如何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快速反应、事后风险评估等,目前还缺少完整的技术支撑,对此,应加强环境污染应急预警及监控体系建设;第二,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的监测调查研究。通过对全国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了超过65%的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并对其进行筛选。要在环境保护的关键地区和重点项目中进行长周期的环境现状监测、环境安全性评价与控制措施的研究;第三,研究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负责编制《环境监控系统》。加强空气、废气、地表水、污水、噪声环境现状监测系统的质量监督体系;在新的监测技术领域,应加强对连续自动监测、应急监测、流动监测等质量管理制度的研究;第四,加强环境污染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制定科学、全面的管理方案,将环境管理和人类健康结合来。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同时,还应阐明污染的危险与危害。

3.6提升环境治理应急措施效率

在国家环境治理中环境监测工作非常重要。在对环境污染实施治理的过程中,为了达成防治目标,环保行政部门应推动新科技与环境监测技术的紧密结合,使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相关机构也应及时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主动对当地环境污染状况展开调查研究工作,避免引发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国家针对快速监测装置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机构采集、检测、分析工作的综合效能。该装置可以快速地监测出环境中的污染物,如CO、CO2、SO2等物质,从而使环保机构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3.7创建和完善技术体系,完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控技术系统,为我国的环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现代化及信息化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信息技术为我国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此,应依托当前新兴技术不断完善技术体系,通过对环境监测现状及难点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整体环境现状监测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升这一工作水平,可以较为有效的制定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此必须要对其予以充分关注,明确技术要点,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较为有利条件作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J].山西化工,2021,41(6):258-259+262.

[2]曹磊,吕婧,陈浩,等.新形势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1):2723.

[3]杨媛媛.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当代化工研究,2022(14):76-78.

[4]董佳丹,陈晓玲,蔡晓斌,等.基于中国大气环境监测站点的2015—2019年大气质量状况时空变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10):1983-1995.

[5]董浩平,郭江泓,胡剑.澳门与内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比较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22,44(2):34-38.

[6]李景琦,聂敏,杨光,等.大气环境影响下的量子卫星通信MIMO-QKD策略性能分析[J].激光杂志,2022,43(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