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锅炉水冷壁垢下腐蚀分析及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电站锅炉水冷壁垢下腐蚀分析及防护

王俊英

内蒙古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包头分院 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水冷壁垢下腐蚀对锅炉的安全运行有很大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电站锅炉水冷壁垢下腐蚀及其防范措施。

关键词:锅炉;水冷壁;腐蚀;防范措施

根据腐蚀机理,电站锅炉水冷壁垢下腐蚀可分为酸性、碱性腐蚀,两者在反应机理和腐蚀物金相组织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随着腐蚀过程的深入,会形成相同的反应结果。根据垢下腐蚀机理,可通过建立完善水冷壁管内钝化膜、严格控制汽水质量、避免锅炉超温运行、定期对水冷壁进行腐蚀扫查等方式来预防,以确保锅炉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水冷壁酸性腐蚀爆管案例

1、故障概况。热电部1#炉水冷壁管材为20G,规格为Φ60×5mm,8m标高层以下的水冷壁多次在火侧垢下发生腐蚀爆管,爆管位置无规律,且失效管内表面有较大腐蚀坑。取其中一处故障管段(标记为1#管),从鳍片进行剖分观察,发现向火侧外表面有一处不规则形状爆口,其边缘粗钝,未发现明显塑性变形,外表面覆盖有大量黑色与棕色氧化腐蚀产物,外表面有许多凹坑。发现向火侧内表面爆口处有一较大腐蚀坑,且呈喇叭状,爆口附近有明显减薄,并伴有大量黑色和橘黄色腐蚀产物;内表面其他区域被红棕色腐蚀产物覆盖,并伴有大量凸起的白色垢层。观察此管非火侧内表面是否完好。

2、化学成分。采用OB QS750-Ⅱ直读光谱仪对1#管进行成分检测分析,其成分符合20G钢国家标准要求。

3、金相分析。先对1#管纵向切片,用OLYMPUS GX71金相显微镜进行金相分析,爆口附近区域明显变薄,腐蚀发生在内表面。打磨抛光爆口周围内侧,并放大观察,与金相图相比,以白色铁素体为主,而黑色珠光体少,表明组织已发生严重脱碳。通过化学浸蚀法暴露金相组织,然后放大观察。浸湿后,对1#管纵向切片厚度中心位置的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发现部分区域脱碳,且出现晶界宽化。远离爆口区覆盖有厚度约40m氧化层,有氧化层区域组织未发生明显脱碳,但在相应氧化层开裂位置,发现有向基体内腐蚀倾向。

4、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使用FEI Quanta 65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管内表面爆口附近腐蚀区域,表面覆盖一层腐蚀产物,然后进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涉及C、O、P、Ca、Cu等相关元素。对1#管纵向切片厚度中心位置的SEM观察表明,沿晶界腐蚀产物呈网状分布。对腐蚀产物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生成能谱结果分析,涉及Fe和O元素,表明这是一种由铁氧化物组成的腐蚀物。使用Bruker D8 X射线衍射仪对腐蚀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主要为Fe2O3、Fe3O4,未发现NaFeO2和Na2FeO2等碱性腐蚀产物。

5、故障综述和原因。从光谱分析来看,1#管材料成分符合20G钢国家标准要求。通过宏观形貌分析发现,爆口发生在水冷壁管向火侧中部,呈无规律可循窗口状,而且未变形;爆口区厚度明显变薄,变薄从内表面开始;内表面其他区域被红棕色腐蚀产物覆盖,并伴有更多凸起白色积垢。

通过对金相结果的分析,进一步发现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几乎无珠光体,表明存在脱碳。在远离爆口内表面发现了小的点状腐蚀凹坑,这些腐蚀坑的一些区域含有氧化膜,该区域无明显的脱碳;有的存在氧化膜开裂,氧化膜对应开裂位置有进一步腐蚀趋势,表明氧化膜对腐蚀介质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氧化膜一旦损坏,会向内腐蚀基体组织。

水冷壁管内壁漏点附近的SEM形貌为疏松状腐蚀产物,EDS结果表明,主要含有O、Fe、C、P、Ca、Mg等元素,以及少量的Cl,主要是氧化铁、炉水介质、积垢。通过对晶界腐蚀物的EDS分析,发现Fe和O是最多的元素,表明已生成了大量主要由氧化铁组成的腐蚀物,但未发现NaFeO2和Na2FeO2等碱性腐蚀产物。通过以上试验,1#管有明显酸性腐蚀特征。

在正常情况下,水冷壁内表面将形成致密性较高钝化膜,当锅炉水pH值长期在9~11范围内变化时,钝化膜本质上不会发生变化,对水冷壁内表面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然而,当炉水pH值较低时,如残留化学酸洗、异常补给水、换热器冷凝液泄漏、磷酸盐隐藏等,在高温高压下,炉水会在结垢区产生局部蒸浓,氢离子浓度会急剧增加。

二、水冷壁碱性腐蚀爆管案例

1、故障概述。热电部3#炉水冷壁管材为20G,规格为Φ60×5.5mm,计划检修期间,首次发现标高13.5~15.6m的层间三面墙有五处疑似砂眼、裂纹或鼓包缺陷,外表面还悬挂着白色疏松状积盐。经作色检测后,均是故障点。选择一处鼓包典型故障管子(标记为2#管),从鳍片处剖分观察,清洗打磨后鼓包处白色积盐可看到一条长约1.5cm长纵向裂纹;在其对应向火侧内表面有一个凿槽形腐蚀坑,其腐蚀产物疏松,有明显层状,即使轻微敲击也会成片脱落,能完整呈现底部特征。通过仔细观察,是若干小腐蚀坑相连的形貌,最薄处只有1mm厚。

2、原因。对2#管进行试验分析发现,管材化学成分正常;金相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无脱碳、过热球化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块状腐蚀物主要成分是Fe

3O4

从2#管腐蚀位置来看,泄漏位置在水冷壁汽水分界标高处:此处上方管道以水蒸气为主,因蒸汽溶盐能力小,所以大部分盐都溶解在此处。从2#管金相组织看,基体晶粒度正常,无脱碳现象。从腐蚀产物看,能谱显示Fe3O4居多,管内表面腐蚀坑和白色点状腐坑下的金属基质性能无太大变化。泄漏原因是管壁减薄承压力不足,在上述表面,2#管有明显碱性腐蚀特征。发现腐蚀原因是之前发生过凝汽器泄漏,导致循环水进入凝结水系统。由于循环水含有大量游离碱及一定碳酸盐,因此与给水系统接触后会发生反应,生成NaOH及Ca3(PO4)2,NaOH浓度不断升高,Ca3(PO4)2结垢将导致水冷壁内表面温度升高,为碱性腐蚀发生创造了条件。此外,在运行期间,还出现了严重的水质碱性超标现象,这将导致水冷壁发生碱性腐蚀。通过对水冷壁酸碱性腐蚀特性对比分析,水冷壁酸碱性腐蚀具有以下特点和区别:腐蚀源化学特性不同,酸性腐蚀是酸中的氢离子,碱性腐蚀是浓缩的NaOH;腐蚀后金属基体金相组织形貌不同,金属基体的金相组织在酸性腐蚀后会发生明显脱碳,而碱性腐蚀不会,这是两者最显著特点;管壁漏点宏观形态不同,金属基体在酸性腐蚀后脱碳,导致材料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漏点常破裂和爆管,而碱性腐蚀只会导致金属壁厚变薄,金属基体的机械性无明显降低。当减薄至承受压力不足时,金属基体会发生塑性变形,导致管壁泄漏。尽管酸碱性腐蚀起源不同,但从碱性腐蚀机理来看,当碱性腐蚀达到一定程度时,碱性腐蚀产物Na2FeO2水解后也会产生氢原子,然后形成与酸性腐蚀相同的腐蚀过程,即与内部渗碳体和游离碳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甲烷,导致金相组织脱碳,因此,酸碱性腐蚀也统称为锅炉氢腐蚀。

三、防范措施

1、钝化膜能起到良好隔离作用,防止腐蚀源与金属基体发生反应。因此,在新锅炉投用前或水冷壁大量更换后,必须及时进行化学清洗,以确保形成完整的钝化膜;同时,应在每次大修期间对水冷壁进行割管检查和定期监督。

2、锅炉水质直接关系到其安全可靠运行,所以需严格按现行规定加强对汽水品质的控制。建议措施为:尽量减少凝结水和精处理水混入锅炉给水,以降低水质失控风险;安装完善的汽水品质在线监控系统,减少对人工化验的依赖,实时准确监控水质;在日常运行中,要定期排污,减少锅炉水中过量的盐和碱;当水质出现异常时,应遵循三级处理原则,及时防止腐蚀进一步扩大。

3、锅炉水冷壁检修时,应严格控制检修过程,防止焊渣、切片等异物进入水冷壁管道,检修后多次清洗,防止因汽水循环不良导致水冷壁局部超温。运行时,还应严格控制炉膛温度,以减少碱性腐蚀NaOH浓缩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王鹏举.锅炉水冷壁腐蚀失效的原因[J].腐蚀与防护,2016,37(03):255-25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