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朱昊

420117199008057573

摘要: 本文针对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探讨了其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策略,包括空间分区、布局、尺度与比例、氛围与材料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应注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交需求,合理分配空间,创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医养结合 空间设计 策略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传统的养老机构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该模式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然而,对于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现有的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探索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交需求,创造适宜的养老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概念和发展

1.1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定义和分类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是指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的建筑类型[i]。其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便捷、舒适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根据其所包含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类型,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医疗型养老建筑:主要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如医院式养老院等。养老型养老建筑:主要提供居住、生活等养老服务。

1.2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发展历程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世界各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日益增加。为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医疗养老结合的政策。2009年,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将医疗和养老服务融合的政策。随着各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医疗养老结合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趋势。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也随之而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将会越来越普遍,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1.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

2.1空间设计的概念

空间设计是指对一个建筑或室内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和美学效果的要求。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建筑或室内空间的结构、比例、色彩、材料、家具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营造出合理、舒适、美观、有品质的空间环境。

2.2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特点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造出适合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的空间环境。具体来说,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包括:安全性要求高: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发生跌倒等事故,因此,建筑物内的空间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安全要求,例如在建筑物内设置无障碍设施和防滑措施。舒适性要求高: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有更高的要求。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活动需求:老年人需要进行各种活动,如散步、阅读、社交等。方便性要求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很多便利,建筑物内的空间设计应考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例如设置方便的厨房、洗手间和便利的交通路线。医疗设施和服务的合理布局: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需要设置相应的医疗设施和服务,建筑物内的空间设计应合理布局,例如设置医疗室、康复室等。

  1.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策略[ii]

3.1空间分区策略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分区策略是指将建筑内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同时实现空间的最优化利用。以下是常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分区策略:公共活动区:公共活动区是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最重要的空间之一,为老年人提供了社交、娱乐、休闲、文化、体育和学习等多种活动场所。住宅区:住宅区是老年人的居住场所,应设置在建筑物的较为安静的区域,以提供一个私人空间。住宅区应该尽量避免干扰老年人的休息和睡眠,同时还需要考虑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例如设置阳台和走廊等。医疗服务区:医疗服务区是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集中在建筑物的一侧或角落,便于医疗服务的管理和实施。公共服务区:公共服务区是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服务中心,包括前台接待区、餐饮服务区、购物区、洗衣区等,应该设置在建筑物的一楼或在公共活动区的附近,以便于老年人的使用。

3.2空间尺度和比例策略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尺度与比例策略是指通过合理的比例和空间尺度设计[iii],使空间更加舒适、和谐、平衡,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下是常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尺度与比例策略:尺度与比例的平衡:建筑的尺度与比例应当与老年人的身体比例相匹配,既要遵循人体工学原理,又要符合人的心理感受,使老年人在建筑环境中能够舒适自然地活动和休息。室内外的比例关系:室内外的比例关系应当协调,室内空间应当适度开放,窗户和门的大小和位置应当合理,以保证室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和通风。尺度和比例的细节处理:在空间设计中,细节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室内的各个区域的大小比例、颜色、纹理、材质等,都需要考虑老年人的感受和需要,以创造出一个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尺度与比例策略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需求,以创造出一个平衡、和谐、舒适的建筑环境,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住和服务体验。

3.3空间氛围与材料策略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氛围与材料策略是指通过材料和光线等手段创造出特定的氛围,提高建筑空间的舒适度和美感。以下是常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氛围与材料策略:光线: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使室内光线充足、柔和、自然,以创造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色彩:色彩是创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设计中,应选择明亮、柔和、舒适的色彩,以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材料:在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宜选用天然、环保、易清洁的材料,如木材、天然石材、玻璃等,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老年人的居住品质。细节: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设计中,细节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室内装饰要素的精心设计,如挂画、装饰画、植物等,可以提高空间的舒适度和美感。

3.4空间通达与交通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通达与交通策略是指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道、路径、交通方式等手段,使老年人在建筑内部自由、安全地活动。以下是常见的空间通达与交通策略:通道设计: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通道设计应尽量简单明了,易于老年人理解和使用。通道的宽度应考虑到轮椅和助行器的使用,以保证老年人的通行安全和舒适。路径规划:在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设计中,路径规划非常重要。应合理规划建筑内的路径,使老年人能够方便地到达不同的服务区域和活动区域。

4.结语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需要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采用人性化、家庭化、舒适化、安全化的设计理念,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空间分区、布局、尺度与比例、氛围与材料、通达与交通等设计策略都是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国内外的典型案例表明,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为老年人提供全面、贴心、高品质的服务和支持,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i] 祝睿娟.医养结合模式下新型社区养老卫生服务中心建筑空间设计探究[J].科技资讯,2021,19(03):247-249.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2-5042-8393.

[ii] 祝睿娟.医养结合模式下新型社区养老卫生服务中心建筑空间设计探究[J].科技资讯,2021,19(03):247-249.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2-5042-8393.

[iii] 崔博森,李建敏,吴斌,张伟锋,张茜.探索“医养结合”下的建筑空间设计——以北京新华卓越康复养老项目为例[J].城市住宅,2020,27(0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