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谭勇

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东坪完小     413500

摘要: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帮助学生巩固好所学知识,对他们学习质量有关键性影响。教师不但要加以重视,还应落实于实际,采取有效策略设计与实施探究性作业。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从生活、实践及预习等不同角度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性作业,让小学生能充满兴趣,并愿意积极完成,使小学生借助作业达到巩固效果,将数学知识掌握扎实,可突显探究性作业设计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实施

  随着教学改革,小学数学学科应根据当前更高要求,除了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重视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这将远比大量习题模式更具吸引力,且能有效引导小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对知识掌握有极大帮助。教师应围绕重点知识,设计具有探究性质的数学作业,以此促进小学生积极思考,使其能通过探究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使小学生能力得到强化,学习得以实现效率提升,可保障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质效果。

  1、从预习角度出发设计探究性作业

  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知识,作业能起到较好的巩固与复习作用,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数学知识之间通常具有一定关联,在巩固所学的同时也能与新知识相联系,教师应对此有所认知,在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方面,可从此处着手。根据当天教学内容,教师可从预习角度出发,设计探究性数学作业,让小学生回顾当天所学,通过完成作业掌握好课堂知识,并能了解新课相关知识,保障小学生学习质量,让作业设计效果更理想。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设计预习类作业,可达到巩固小学生所学目的,且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比如:本课知识相对简单,教师可为小学生布置少量习题,并设计预习探究作业,由于下节新课建立在本节知识基础上,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能让小学生联系当天课堂所学,以及整数加减法相关知识。促进小学生积极思考,使其根据所学探究新课知识,并记录不理解的问题,以便于课堂提出自己的疑问,配合教师详细讲解,对小学生新课知识学习有很大帮助。这种预习探究性作业,不但能让小学生积极回顾课堂所学,将知识掌握扎实,还能让小学生预习新课,实现能力与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可保障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从实践角度出发设计探究性作业

  小学数学相较其他学科难度更高,需要作业加以巩固才能掌握好知识,教师应改变策略,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究性质,才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思维发散,使其主动思考,但前提是采取有效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从实践角度出发,设计探究性数学作业。一方面能给予小学生锻炼机会,使其进行实践操作,另一方面能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掌握与运用好数学知识,进一步实现学习效率提升,得以助力小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圆柱和圆锥》一课,完成教学讲解后,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可从实践角度出发,设计探究性作业。比如:在学习过圆柱与圆锥体积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让小学生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原因,小学生极易对这部分知识产生误区,他们通常认为三个圆锥体积加在一起等于圆柱体积。教师可让小学生以实践方式,制作圆柱与圆锥,再用倒沙子或水的方法进行验证。当小学生发现错误时,就会翻阅教材,主动回顾课堂所学,透彻理解圆锥必须是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才能在三次倒水后,将圆柱填满。这种实践性数学作业,能让小学生得到锻炼,将数学知识完全掌握,可实现小学生学习效率提升。

  3、从生活角度出发设计探究性作业

  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关系着学生学习质量,尤其针对小学数学这门有较高难度的学科,更应对课后作业加以重视。以往小学生作业通常以大量习题为主,不但增加了他们负担与压力,还会让小学生更抵触。针对此现状,教师应优化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可从生活角度出发,围绕课程内容,设计探究性数学作业,调动小学生热情,使其主动思考与探究,借助作业巩固好所学数学知识,得以实现小学生学习明显进步。例如,在《厘米和米》一课,为了助力小学生巩固所学,教师可从生活角度出发,设计探究性数学作业,为小学生锻炼提供机会。比如:教师可让小学生利用课堂所学测量方法,在生活中寻找物体,进行估量、测量与记录。包括窗户玻璃、卧室门、桌椅、家具等,看看哪些物体长度是一厘米,哪些是1米。教师可让小学生用直尺先量出自己手掌宽度与一拃长,再用手进行估量,记录估计值后,用直尺重新测量,用所得准确值与估计值作对比,能让小学生了解我们身体上的“尺”,进一步对长度概念有透彻理解。这种生活化探究作业,能让小学生更感兴趣,使其愿意主动思考与探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扎实掌握与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可提高作业设计效率。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难度高且知识不易理解的重点学科,为了让学生学习有所进步,课后作业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能有效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对他们学习质量有关键性影响。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针对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采取新颖策略,改变以往大量的学习模式,可从不同方面着手,设计能引发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数学作业,使其产生高涨情绪,让小学生思维得到发散,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效果,将知识完全掌握,确保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可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朱月萍. 总量控制与分量实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5):54-57.

[2]李柱俊. 精神性作业是“双减”作业设计迭代的标识——以小学数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3,(04):11-14.

[3]宋晓东.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提升——评《“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创新设计与批改》[J]. 中国教育学刊,2023,(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