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常见安全事故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建筑常见安全事故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王志

远安县建筑工程监督中心,湖北  宜昌  444200

摘要:建筑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如何保障建筑工程的高质高效,成为了建筑人需要探索分析的问题。纵观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因为一些人的不完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可抗力因素等导致建筑施工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安全事故问题,对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都造成干扰。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认识到建筑工程中的常见安全事故以及其成因,并依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及时做好对事故问题的控制与解决,保障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助力提升经济水平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事故控制

1、安全事故成因

1.1人员问题

在现阶段建筑工程中,进行施工生产的人员大多为进城务工者,并且工地作业人员年龄分化比较严重,大多数为年龄较大者,其文化素养较低,没有经受过体系化的培训,综合能力不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重要性的施工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认知不全面,使得施工过程中始终存在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施工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1.2制度建设不完善

建筑工程安全管控体系以及相应的安全事故控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各责任主体必须根据工程场地实际状况,建立有针对性的安全管控体系,选择最为适宜的技术手段与方式,为工程建设提供保证。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发现,部分单位依旧没有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没有完善安全管控体系,安全管理手段单一,造成施工作业中仍存在多项安全隐患因素,没有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销号,相应管控体系与方式无法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从而导致事故发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安全事故控制对策

2.1压实责任主体安全责任

各参建单位五方责任主体的职责和范围已在法律上明确,但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全面履职尽责,导致管理上的缺位,未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各责任单位市场行为混乱,都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首先,应加强市场行为的管控力度,对存在违法发包、违法分包、借用资质等行为严肃查处并进行相关行政处罚于以公示。其次,落实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关键岗位人员包含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其履职情况直接关乎着工地安全管理重要环节。可以推行信息化手段强化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管理,通多智慧系统实名制门禁中关键岗位人员的考勤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比对,可直接判定关键岗位人员是否到岗履职并采取对所在单位及个人进行处罚。

2.2强化落实人员安全教育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员都是最关键的因素,建筑企业必须意识到人员的重要性,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观念,在进行事故控制分析时,将人员管控问题摆在首位,高效规避因为人员因素而产生的安全事故。首先应强化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力度,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安全施工的相应知识,掌握做好自我安全防护的基本技能,实现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根本性转变。在培训活动结束以后,应对其展开考核评估,只有确保考核达标以后才可以正式上岗,这样可以有效规避作业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违章操作、违背安全规范技术标准等。在实际的安全培训活动中,应该使用多元化培训举措,通过安全警示、实例分析、现场安全讲解、安全生产演练等形式,来对所有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切实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佩戴好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具,依据规范要求进行安全生产。只有所有人切实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有序进行,才可以实现工程安全高效。

2.3建立完善应急系统

因为建筑安全事故的产生具备不可抗与不可测的特性,必须建立安全应急制度,通过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可高效科学地处理突发事故,并将事故威胁与不良影响降到最小。应急制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做好初期阶段预备工作。在实际建筑工程前期阶段,就应该组织相应的技术工作者,对工程场地展开全方位排查,尤其是应该对危险区域与容易产生事故的区域展开排查,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幅降低工程场地危险源与不良影响,减少事故出现几率,有效对其进行控制。如若发觉问题亦或是隐患危及,也可以立刻上报并设定出解决措施,并严格依据方案内容落实到位,直至事故问题被妥善处理[3]。其次,应做好事后处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对各类事故问题展开研究与总结,计划好各项事故的应急处理计划,编制高效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演练,切实提升安全事故出现时的解决速度,使得可以沉着冷静对待突发事件,依据演练的详细流程与环节衔接,能够迅速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救治有关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4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工程现场是施工作业的核心与重点,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现场展开全面详细的安全检查,同时强化专业水平。首先重点管控危大工程的危险源,危大工程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发生。当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组织进行专家论证,例如高支模、深基坑、高边坡、新工艺技术等。严格按照论证后的方案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好相关监测和验收,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其次,应强化防高坠措施,高坠事故的发生一直在总事故发生的占比上处于很高位置。应加强对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洞口和井道防护、临边安全防护、操作平台、安全通道及防护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等严格管控,各责任单位应制定防高坠专项方案,实施过程应与施工工序进度同步,避免高坠事故的发生。最后,重点关注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控。各类起重机械设备在工地上应用比较广泛,也随之产生了不少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应严格按照编审通过后的安拆方案进行作业,相关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证上岗,必须严格落实安全技术交底,设备安全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设备维保单位应切实执行维保管理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运行正常。设备覆盖范围内的安全防护严格按照标准搭设,吊运应配备专职司索指挥,避免物体打击等事故发生。

2.5运用智慧化监管

对于建筑事故的控制,应提前研判施工作业前期阶段各类危险因素,应用智慧化分析,针对性的措施消除隐患,规避事故的发生。首先,应该全面监督与监测现场的各种危险源,对危险源展开实时监管,可以借助智慧化工地建设创设全方位、多元性的视频监管系统及智能AI系统识别功能,对工程场地的危险源所处部位或是生产设备实施监督,对工程现场的作业人员安全状况展开实时监督。例如,可以借助智慧化系统监督起重设备运行情况,通过智能化视频可以实时观察工程项目是否科学搭设安全网、脚手架、临边安全防护等。智慧化系统自动识别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是否佩戴齐全,视频监管可以清楚明确地将工程情况通过信息提示、图片影像资料等形式推送给安全监管人员,安管人员能及时进行协调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管理成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所有参与者必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不能盲目追求工期与施工效益,而是应该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提高建筑整体安全性,保障工程实效性,提升工程建设力度,落实好各参建方应履行的安全职责,及时准确处理好各个环节与工序衔接之间的关系,并且还应该进一步建立标准化、智能化安全管控体系,以此保障工程的建设可以顺利有序持续开展,确保安全形势稳定。

参考文献:

[1]冯世昌,綦春明,卜波,陈阳海.基于改进DEMATEL-ISM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J/OL].工程管理学报:1-6[2023-03-24].

[2]孔凡文,张晴晴.基于最优加权组合模型的建筑安全事故预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1):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