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熙青花对明代青花的仿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浅谈康熙青花对明代青花的仿制

旷珊珊

齐齐哈尔大学

摘要:青花瓷是至今都被人们熟知的瓷器种类。在中国的瓷器史上,它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同时它也作为中外文化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媒介。我国最原始的青花瓷最开始是在唐代,它在历史上的高峰期有三个,分别是明代永宣时期、成化时期、最后一个是清初的康乾时期,康熙时期对前面两个时期的青花都是有仿制的,它们对康熙时期的发展有奠基作用。本文主要对康熙时期仿制的状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花瓷;康熙;明代

一、 清代康熙青花瓷对明代永宣青花瓷的仿制现象

尽管清朝康熙的彩瓷和其他颜色的釉都很著名, 但是在瓷器制作方面还是以青花瓷为主,制造的数量多、 展示了清康熙年间青花瓷在瓷器中占主要地位。从那么多瓷器中脱颖而出的青花瓷, 它的胎釉颇为精细、造型多种多样、纹路清晰。青花瓷器在这一时期中,它大量模仿明代永宣时期和成化时期的青花瓷。

1. 康熙青花瓷对永宣青花瓷发色的仿制

明永宣青花发色,显得格外深沉的原因是采用了苏麻离青料, 康熙早期绘画采用的是江西的青料,色调偏暗,中期慢慢开始用珠明料,颜色鲜艳有层次。晚期的时候颜色从中期的鲜艳有层次变得浅暗,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有仿制明代永宣的青花瓷,它的瓷面有点泛青,但是不够深沉。总之,清代康熙时期模仿明代永宣时期的青花瓷,缺少韵味。

2. 康熙青花瓷对永宣青花瓷纹饰的仿制

纹样题材和构图方面是康熙青花瓷对永宣青花瓷的纹饰模仿的主要方面。永宣时期的青花纹饰题材的取材范围比较大,对于明代和清代的青花纹饰布局和题材有奠基的作用,在康熙时期青花瓷中能够看出来它对永宣时期的青花纹饰的模仿。永宣时期青花瓷的主要纹样是各种缠绕的花枝和折枝,构图基本样式是呈现波浪形状,在此基础上再点缀花朵,这样的纹饰也被后期应用,康熙时期也大批量仿制这纹饰。

3.  康熙青花瓷对永宣青花瓷款识的仿制

年代款在永宣时期被大量使用,永宣时期青花瓷在瓷器的底部都有款识,主要以楷书款为主。康熙时期的款识对永宣时期款识的仿制有两种状况,一种是模仿永宣青花瓷款识的形式,落上“康熙官窑”四字两行楷书款;另一种是模仿“大明宣德年制”双行楷书款。

4. 康熙青花瓷对成化青花瓷造型风格的仿制

成化青花瓷改变永宣以来傲然挺立的造型,厚重的大件变少了,玲珑袖珍类型的增多了,它制作轻巧,造型精美,胎质细润晶莹,利用的青料都是精挑细选、纯正的,成化时期的瓷器以 盘、壶、杯、罐和一些文房用具等小件为主。康熙仿制成化时期的瓷器也是以精致的小件为主。

  1. 康熙青花成化青花瓷纹饰仿制

成化青花瓷纹饰纤细活泼,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明成化青花的绘画笔法是勾勒渲染有层次,康熙青花的绘画笔法是勾勒渲染。成化青花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有麒麟纹、海兽纹、秋葵纹、松竹梅纹、灵芝花草纹、宝相花纹、山茶花纹、牵牛花纹、缠枝花卉纹、折枝瓜果纹、云纹、山石纹、十字杵纹等。在康熙时期大量出现仿制成化时期的瓷器。最受欢迎的是成化时期的十字杵纹,在明代后期的瓷器中都是有这种纹饰出现,康熙时期继续使用。

6. 康熙青花瓷对成化青花瓷款识的仿制

成化时期的款识写得非常正规,字体大小基本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为双线方栏,这类型的款识一般是写在杯底,成化后期的瓷器基本是这样。成化时期的瓷器广受欢迎,在后面的时期大量仿制,仿制得最逼真是在康乾盛世。

二、清代青花瓷仿制明代青花瓷的原因

1. 恢复生产的起点是仿制

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全面恢复了明代末期遭受打击摧残的经济,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制瓷业等,

在康熙中期,康熙帝吸取清朝灭亡的教训,着重研究汉文化,并借鉴当时的外国工艺;同时、康熙帝励精图治,政权逐渐稳固,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制瓷业方面,江西景德镇作为瓷都大量恢复生产,鉴于当时的创新能力不够强以及明代的制瓷工艺非常精湛,明代青花瓷便作为当时的模仿对象。随着瓷器行业的不断发展,官员们越来越重视瓷器的生产,瓷器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康熙王朝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制瓷技术的巅峰时期。无论是胎釉的质量、青花的渲染和绘画技术,都是无可挑剔的。一些在明代后期失传的技术在明代得到了升级甚至改进,明代永宣、成化瓷器便为清代官窑仿制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持前提,精湛的生产技术也让仿制瓷器达到了该有的艺术效果。

2. 对前两个青花瓷高峰期作品的仿制是必然的

明永宣青花采用的是苏麻离青料,青料色泽稳定,呈色浓艳均匀,色调柔和纯净,具有浓淡深浅不一的浓淡色调,纹饰纷繁复杂,相互缠绕,但是乱中有序,明代永宣青花瓷器就被康熙帝成为绝佳作品。清康熙仿制明永宣青花瓷是最为成功的,而且符合当时帝王的审美,青花瓷被大量生产。康熙前期的青花瓷器保留着明代大部分元素,当时政权不稳,经济还没完全恢复,仿制的青花瓷主要是为了满足民众日常生活需要,清初并没有研发主要生产瓷器的技术,因此这一时期的制瓷技术主要是沿用前朝的,在釉色,纹饰等方面,都能看到清康熙模仿明代的痕迹。仿制是恢复生产的起点,清康熙大量仿制明代的青花瓷,同时也是明代瓷器的延续,虽然改朝换代了,但是在文化各方面都可以被借鉴,保证前朝的瓷器生产技术不被彻底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结语 

1. 清康熙主要是仿制明代永宣的青花瓷,从胎釉,纹饰,造型方面,两个时期非常相像。

2. 在款识方面,清康熙也沿用明代永宣的款识,主要以四字或六字的楷书款为主。因此,在辨别清康熙和明永宣的青花瓷中难度加大,彻底将两个时期的青花瓷区分并归类是困难的。

3. 在当今社会,许多制造赝品的制造商批量生产瓷器,混淆视听,从中获得巨额利益,这与清代康熙时期仿制明代永宣时期的青花瓷有很大差别,清仿明主要是

崇古意识强烈,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因此在赝品和清康熙的仿制瓷器要加以区别,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周瑞春,石青.论唐宋茶文化的伦理意涵[J].茶叶通讯,2022

2.吴题诗.从唐宋茶画探究饮茶风尚之变迁[J].农业考古,2022

3. 赵涵,卢欣彦.唐宋诗文与斗茶文化[J].汉字文化,2020

4.周瑞春.论唐宋隐逸文化与茶文化的互构变迁[J].农业考古,2020

5.张北晨.刍议唐宋时期茶文化在宫廷政治中的流变[J].福建茶叶,2019

6.袁祯清,宋伟.唐宋时期饮茶风习之发展[J].中国茶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