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建构与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建构与实践分析

郭守芳 ,李中强

重庆市南川区第三中学校

摘要:“互进式”教学围绕着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发力,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关注“互进式”教学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着教学活动的首要位置,语文教学模式有待优化。本文研究了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范式的构建必要性,针对“互进式”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教育价值展开论述,提出了构建“互进式”教学机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

“互进式”教学强调教学所具有的开放性,人文性,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基于对学科知识的探究、挖掘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掌握语文知识。积极推进“互进式”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开发学习共同体。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需求与教学任务实施授课,挖掘语文知识,有助于教师打造的双向互动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应用优势分析

师生与教师深度交流,这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任务的。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语文探究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挖掘文化资源、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听课”为要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缓慢。部分学生甚至形成了教师不要求、自己不学习的怠惰意识,语文学习素养无法提升。核心素养视角下,“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出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创新设计[1]。首先,“互进式”教学范式打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隔阂、能力隔阂,在教学课堂上,师生双方可以结合文化资源、教材情感展开学习交流活动,对语文知识与文化资源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在“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带动下,教学活动围绕着交流、知识内化、课外探究等学习模块发力,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其次,“互进式”教学范式加强了对学生的文化意识教育与学习能力教育,在与教师展开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可以围绕着文化素材、教材内容展开互动,推动课堂交流活动的高效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引导开发“互进式”教学范式,可以对学生的文化技能、语文探究能力、文化审美意识发起综合训练,让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互进式教学范式的构建策略

(一)挖掘课堂互动资源,构建“互进式”教学范式

“互进式”教学范式的构建离不开多元教学资源、教学载体的支持。为了加快“互进式”教学范式的构建速度,教师必须重视语文学习材料的整合、开发,为学生提供验证语文知识,展开语文学习活动的机会[2]。核心素养视角下,可以尝试构建基于语言表达、文字应用的教学模式,发展高中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基于教学内容、学生的文化积累开展课堂交流活动,应用多元化互动资源,有助于“互进式”教学范式的成型。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材《短歌行》的教学为例,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尝试构建基于文化资源的“互进式”教学范式。首先,给出《短歌行》的背景故事、创作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对文本资源的翻译来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以文字描绘画面。教师负责设计学习任务,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整合文化资源,展现《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画面。其次,对《短歌行》的创作背景、核心情感进行解读。基于“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建设要求,要消除学生的主观偏见,如部分学生对于“曹操奸雄”的评价,以文学作品中的评价来点评历史角色,这样的评价方式是有失妥当的。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文本、作者情感开展解读教学,理解创作者的情感变化与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抱负,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核心素养视角下,“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开发要从师生交互入手,让师生双方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基于语言表达、文本解读等活动来推进课堂互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以教学过程带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步发展。

(二)思维导图推进教学,构建“互进式”教学范式

“互进式”教学范式要求师生双方在课堂上进行积极交流,围绕着语文知识的应用任务、学生文化技能的提升要求展开教学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导入语文教学工具:以思维导图、程序框图等教学资源为支持,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的机会。利用思维导图导入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表达学习观点,可以加快“互进式”教学范式的成型,为师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奠定教育基础。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材《赤壁赋》的教学为例,在核心素养引导下帮助学生构建“互进式”教学范式,教师可以从审美鉴赏与提升素养入手,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活动,通过思维导图对《赤壁赋》进行解读,在教学中,将《赤壁赋》划分为景观鉴赏与情感解读两个环节。在每一个板块当中,借助师生互动来体验景色、情感的变化,为学生的文本审美提供思路。其次,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靠思维导图来积极推进教学工作:基于情感的变化、景色的变化,在思维导图当中补充有关句子、选段,尝试说明《赤壁赋》的创作特点。为加快“互进式”教学范式的成型,发展学生的文化鉴赏与审美能力,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文本鉴赏活动,从《赤壁赋》的词句、文章结构、情感表达等多元视角入手,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活动。整合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互进式”教学范式的成型。

(三)专题活动优化教学,构建“互进式”教学范式

“互进式”教学范式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教学活动的交互性特点展开教学工作,教师要积极提升专题活动的开发力度,在文化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资源。基于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多元文化活动,以“互进式”教学范式为框架,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探究、文化探究活动[3]。发展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实现核心素养与“互进式”教学范式的深度结合。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教材《阿房宫赋》的教学为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构建“互进式”教学范式,可以将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与课外的教学要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一方面,基于文本的表达特点、核心情感展开探究式学习活动,以中华文学作品、人文思想为背景,发展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对《阿房宫赋》进行鉴赏,围绕着作品的创作背景展开学习,体验其中的忠诚、爱国等美好情感,感悟作者的创作情怀。另一方面,围绕着“赋”这一文体展开课外文化探究活动,将多元文化作品带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感受不同文本之间的表达差别。如《洛神赋》等,基于与教学文本的比对,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人文价值。教师给出教学资源,学生积极拓展学习范围,以此来加快“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建设。

结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完成“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建构任务,教师要对“互进式”教学范式的教学功能、核心素养的构成进行论述,基于师生互动的视角展开教学工作,构建审美、表达、传承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整合文化资源与学习素材,发展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与语文探究热情,让“互进式”教学范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段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阅读互进式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8):92-94.

[2]马红蕊.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120.

[3]湛海强.交互学习内化素养——高中语文“互进式”学习策略研究[J].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9(10):43-45.

课题信息:重庆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农村中学有效课型范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1--1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