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谢露

江苏省常州市华润小学  213004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界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在这之中,作为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小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及家长的关注。小学是学生系统性学习知识内容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小学学习中却存在着学生对于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此,本文将以主题图为例探究其在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中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苏教版教材;主题图教学;应用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者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的研究也越来越透彻,并逐渐认识到小学数学同其他科目相比逻辑性要求较高,不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育界有研究表明主题图作为与简单的运算和公式相比更加清楚、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更能为小学生所接受,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主题图及其相关作用,本文现分析论述如下。

一、利用主题图,吸引注意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并且适当地插入主题图,能够在学生对逻辑数字产生厌烦感之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课堂当中,并调节课堂气氛。小学教师将主题图作为一种调节课堂气氛并调节学生学习情绪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主题图同数学游戏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内容中,主题图就能够发挥较强的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通常小学数学教师在介绍这部分的内容时会引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概念,并在黑板上绘制相关的图形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文字概念或单独的数学图形概念往往无法达到教师所希望的学习效果。而在引入了主题图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在向学生讲授相关概念后,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主题图来加强学生对于三者的认识,并适当地添加一些易混淆的菱形、正方形使学生在学习三者的过程中自行发现图形之间的不同,从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

二、合理把握时机,实施主题图

教师针对于主题图的选择,要在详细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教学步骤和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时机通过主题图将数学知识呈现出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状况,以小学生的认知程度为根本,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主题图。比如,在教学《找规律》的知识内容时主题图中有彩旗与盆花等物品,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来指出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但主题图盆花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不能够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尝试做出适当的调整,重新编排盆花与彩旗讲解顺序,让学生利用盆花的情境,先讲解教学例题,缩小学生的观察范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将主题图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三、运用多媒体,活化主题图

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主题图的探索和观察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环节,提供了买东西与跷跷板等多个思维表象的情境图片,使学生可以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和探索,结合具体知识问题进行思考、交流、探讨,促使学生能够在思维的碰撞中快速掌握知识概念。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势,让原本静态的主题图活起来,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例如,在教材中有很多相关小动物的主题图,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小动物吸引小学生学习,但是学生长时间面对静态的小动物,长时间下去会觉得毫无新意,学习热情和动力也会逐渐减弱。教师可以尝试让主题图“活”起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小动物们放在大森林之中,再配上一些声音,引导学生走入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情境相互融合,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感受新鲜教学模式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相应提高,从情境中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

四、用好主题图,实施情景教学

基于数学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优化策略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课堂中应用教学主題图,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借助多媒体设备为主题图设置情景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下加深对于数学概念的印象,并进行进一步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小学数学蘇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1章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两个立体图形与小学生之前学习的平面图形有着较大的区别,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饼干盒、冰箱、文具盒等立体图形绘制在一张主题图中,并为其设置一定的情景。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帮小明找正确的东西”等益智游戏来进行数学教学。在这之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在白板上放置主题图,由学生在白板上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查找。

五、借助主题图,开展分组教学

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在主题图教学中的参与度,提升学生对于主题图教学的兴趣,并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的数学内容,数学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分组,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主题图绘制学习当中。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第2章“图形与几何”,该章节的内容与主题图教学有着较深的联系,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令学生自行设置主题图背景以及主题图的关键内容,再将绘制好的主题图打乱,由不同组的学生进行现场游戏,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绘制主题图的过程本身就是加强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该章节内容的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不同的三角形类型,为学生规划一定的主题图基础。在主题图绘制前,数学教师也应当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定义和知识,再通过主题图绘制以及不同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该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六、妙用主题图,进行运算教学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应用连贯的主题图加深学生对于运算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有关加减乘除法的运算知识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列车上有多少个人”或“屋子里的人数”等主题图绘制来提升学生对于加法减法和乘除法的掌握程度。在这一内容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三幅主题图为一组表现一个加法内容或减法内容进行数学教学,将屋子或列车原本的人数作为第一幅图,将人下车或离开屋子作为第二幅图,将离开后的列车或房子为第三幅图,将这三幅图为一组进行主题图运算教学。这样有益于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进行联系,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应用主题图是一种良好的、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进行良好转化和联系的教学方式之一。而在主题图的绘制及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令学生主动参与到主题图教学当中,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进而帮助学生进行主题图学习,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梅玲.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7(10).

[2]李一婷.小学数学教科书新授课主题图的研究与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7(2).

[3]彭锦眉.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考试周刊,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