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早期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罗宝清 ,邓丽芬,王菊华

三明市第一医院  福建 365000

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22.1~2022.12。共计200例,数字表法分组:一组为对照组,10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一组为观察组,100例,联用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后肌肉协同收缩率、NIHSS(神经损伤量表)得分、FMA(简化运动功能量表)得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协同收缩率、NIHSS得分较对照组低,FMA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行早期康复锻炼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锻炼;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NIHSS;临床疗效

前言:偏瘫是脑卒中常见表现和后遗症,发生率约占脑卒中患者的50~70%,也是导致卒中患者终身性残障的主要原因[1],故而需及时处理。目前,临床主要以康复治疗和护理改善脑卒中偏瘫状况,但常规措施进展缓慢,忽略了卒中后神经恢复黄金时期(神经损伤早期)对康复的促进作用[2],导致整体康复效果不佳。而早期康复锻炼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恢复肢体功能,更好改善偏瘫。因此,本院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间联用早期康复锻炼,探究早期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具体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22.1~2022.12,符合医学伦理要求,获得准允。共计200例,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0~78岁,平均(60.18±5.42)岁。

观察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1~79岁,平均(60.20±5.39)岁。

两组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确诊脑卒中偏瘫。处于急性恢复期。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严重精神疾病者。意识障碍者。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主要有饮食指导、运动干预、中医护理等内容。

观察组联用早期康复锻炼,患者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学症状无进展的24小时后开始锻炼,锻炼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强度以患者机体耐受为宜,具体:①上肢训练:双臂与地面平行,努力伸直,舒展手肘,肘关节尽力呈180o,后紧握双拳,大拇指向外伸展并维持3 s后放松,重复。②下肢训练:取仰卧位,身体与地面紧贴,并拢下肢,同时尽力上抬患肢,至顶端维持3 s后放下,重复。③腰部训练:保持仰卧位,并拢膝盖、双脚,缓慢上抬膝关节,使大、小腿保持60o,而后抬起腰部,抬至最高点至少维持3 s再放下,重复。④步行训练:选择平整地面,初期可由医护人员协助下开展直线、侧向缓慢行走,而后逐渐过渡到圆圈行走、坡路行走等,日训练时长约45 min。⑤平衡训练:借助平衡板,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站立于平衡板上方,伸直膝关节,指导患者自行调整身体以应对平衡板移动,日训练时长45 min。

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以FIM量表评估疗效,总分50分。以分值划分:基本痊愈(40~50分)、显效(30~39分)、有效(20~29分)、无效(0~19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组总例数*100.00%。

1.3.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肉协同收缩率、NIHSS得分、FMA得分

(1)协同收缩率采用MEGA600一T8型表面肌电图仪器进行肌电图检测得出.协同收缩率=拮抗肌iEMG/(主动肌iEMG+拮抗肌iEMG)。

(2)NIHSS总42分,得分越高,神经损伤越严重。

(3)FMA总100分,得分越高,运动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例(%)],X2检验。计量资料(x±s),T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100)

19(19.00)

31(31.00)

40(40.00)

10(10.00)

90(90.00)

观察组(n=100)

38(38.00)

36(36.00)

24(24.00)

2(2.00)

98(98.00)

X2

-

-

-

-

5.6738

P

-

-

-

-

0.0172

2.2两组干预前后肌肉协同收缩率、NIHSS得分、FMA得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协同收缩率、NIHSS得分较对照组低,FMA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干预前后肌肉协同收缩率、NIHSS、FMA比较(x±s)

组别

肌肉协同收缩率

NIHSS(分)

FMA(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100)

0.29±0.07

0.28±0.04

14.85±3.42

9.55±1.82

64.28±10.14

72.58±10.19

观察组(n=100)

0.30±0.06

0.25±0.03

14.86±3.40

7.15±1.34

64.25±10.18

84.15±10.28

T

1.0847

6.0000

0.0207

10.6191

0.0209

7.9933

P

0.2794

0.0000

0.9835

0.0000

0.9834

0.0000

3.讨论

近年来,临床对脑卒中偏瘫研究逐渐深入,已经认可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其康复具有积极意义[3]。而在WHO提出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当脑卒中患者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无进展时,48 h后即可开始介入康复,且卒中后1~3个月是患者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4-5]。基于此,本院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间联用早期康复锻炼具有可行性。本文中,观察组干预后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证实了早期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这与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

而观察组干预后协同收缩率、NIHSS得分较对照组低,FMA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则表明早期康复锻炼还能够更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损伤,提高肌肉协同能力、肢体运动能力,这是因为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显著增强患者患侧感觉刺激,重组皮质功能区,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恢复传导通路,同时加速患肢血液循环恢复,从而提升肌肉协同、肢体运动能力,改善神经损伤。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康复期间,早期康复锻炼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霞,张文忠.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8):190-192.

[2]林宏春.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63-65.

[3]李军.早期应用运动疗法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9):70-74.

[4]于秀丽.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4):199-200.

[5]张绍红.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126-128.

[6]林小丹,吴志梅.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22,12(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