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毁病害的浅析与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公路水毁病害的浅析与处理措施

杨博

陕西高速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身份证号码:610602198905250350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水毁病害日益凸显,给公路的养护管理和使用寿命带来严重的威胁。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水是破坏公路及路基、桥涵等构筑物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其发展变化来看,水是“元凶”也是“帮凶”。我国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水毁病害较为严重,许多地方的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施工,没有注意到路基边坡可能存在的隐患。水毁病害给人民群众带来财产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水毁病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公路水毁病害的类型和原因,随后详细阐述了公路水毁病害防治的处理措施,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公路;水毁病害;浅析;处理措施

引言

公路是确保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路面性能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有直接作用。在公路工程水毁病害防治施工中,需要依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水毁对公路使用的影响。如水毁病害发生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水毁病害逐渐严重,确保公路正常的使用性能。

一、公路水毁病害的类型和原因

(一)路基排水不畅

公路路基排水不畅,致使路基中水长期浸泡、渗透,路基强度逐渐降低,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发展,最终导致水毁病害的发生。因此公路养护人员应加强对公路沿线排水设施的日常检查和定期维护,在雨季到来之前,提前进行检查、清理和维修。公路水毁病害主要有路面损坏、桥梁垮塌、涵洞堵塞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公路水毁的主要因素,它决定了公路的走向、线形、路基高度,二是工程地质条件。例如路基填土材料不均匀或路基填土过高,导致路基边坡不稳定;三是设计原因。例如路基排水设计不合理,导致公路边坡的渗水问题突出;四是人为因素。例如施工管理不当,没有注意到雨季施工的细节问题等。公路水毁病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养护管理等多个环节全面考虑。要重点加强对桥梁及隧道出口附近、急弯陡坡、沟谷地段以及施工路段的排水设施进行清理。同时应做好路堤填土顶部及两侧边坡坡脚的排水,防止水从这些部位渗透出来,造成路基损坏。路面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主要承载体,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由于受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在路侧和路中都有可能发生水毁病害,特别是在暴雨季节,极易造成严重的路基水毁病害。一旦出现水毁病害,将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治路侧和路中水毁病害的发生。

(二)桥涵构造物渗漏

在桥涵构造物发生渗漏时,会导致桥面渗水,使结构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路基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渗漏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桥台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第二,伸缩缝施工不到位或伸缩缝脱落造成漏水。第三,桥涵构造物与路基交接处结合部位处理不到位,出现裂缝和渗水。第四,桥面防水措施不到位,伸缩缝施工完成后没有及时进行闭水试验和密封胶涂抹,或伸缩缝破损未及时修补,导致防水措施失效。第五施工过程中钢筋保护不到位造成钢筋锈蚀而发生漏水。第六桥面铺装层施工时混凝土未达到规定的强度等级,出现裂缝或渗水。

(三)边坡防护措施不当

公路边坡防护措施不当,在雨季也会出现公路边坡被水冲毁的情况。尤其是山区公路,由于地形条件较差,一些山区公路路基、桥梁、涵洞等构筑物,其侧边坡坡脚与河流汇合处位置易出现冲刷破坏,极易引发道路塌方。在雨季,这些边坡的冲刷破坏尤为严重,若不能对边坡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稳定处理,就会导致雨水下渗形成径流到路基、桥涵等构筑物上形成水毁病害。

二、公路水毁病害防治的处理措施

(一)路基排水不畅的防治

水是路基的天敌,它破坏了路基强度与稳定性,因此,水对路基的破坏是必然的。特别是在暴雨、洪水等天气条件下,路基边坡很容易出现积水、冲刷等情况,从而导致路基强度降低,甚至出现崩滑。所以说,加强对路基排水工作的管理与技术控制尤为重要。公路水毁灾害是导致公路通车后不能正常使用甚至无法正常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公路水毁的防治工作是公路养护中一项重要任务。在加强对公路水毁病害预防工作时,首先必须掌握水毁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其次必须根据路面出现水毁病害的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研究,选择正确有效的防治方案;最后还必须进行必要的监测工作。

(二)路基坍塌的防治

当公路路基边坡发生坍塌时,应根据其坍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护。对受水流冲刷后的边坡,可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抛石护脚、植草或绿化防护。对受水流冲刷后的边坡,应采取边坡排水和植草防护措施。当路基发生坍塌时,应在坍塌边缘修筑截水沟,以拦截坍塌排出的水流。如果坍塌范围较大,则应采用混凝土护面或浆砌片石护坡,或在塌方区周围设置土工格栅加固土体。公路路基发生坍塌后,若塌落深度超过原有公路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应将路基挖除重新填筑路基;若塌落深度较小,则可以直接利用原有公路路面结构进行修复。

(三)路基排水不畅的防治

公路排水设施是确保公路安全的重要设施,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排除公路沿线雨水和路面积水,使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避免路面积水、冲刷路基和冲刷路面。因此,做好路基排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造成路基排水不畅的主要有三部分原因,第一,地面排水。在进行路基施工时,应先将地面水排出,使其不进入路基,从而减少路基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第二,截水沟。在进行路基施工时要设置截水沟,以将渗入路基内部的水拦截起来,避免其进入路堤内部和路堤中的积水对工程造成影响。第三,边沟。边沟不仅能及时排出路基内的积水,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地表水向下渗透,避免路基中的水分蒸发而引起路面软化、开裂等。在设计边沟时应充分考虑到边沟与路面排水系统连接是否顺畅,使水排出路基之外。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水毁病害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从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及时发现水毁病害并进行有效处理。通过对公路水毁病害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得公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满足人们出行需求。

(四)边坡措施不当的防治

边坡措施不当的防护主要是指在边坡防护中,没有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对防护地段进行边坡设计和处理,使路基边坡失去稳定,从而引起水毁。如在某些地段的路基边坡防护不到位,路基边坡的高度偏大,使雨水直接从坡顶排出,造成雨水沿坡面径流后冲刷边坡,导致路基边坡局部或整体坍塌,形成水毁。又如在一些山脚路段没有设置排水沟,造成雨水直接汇集于路堑边坡上部,导致路堑边坡的整体失稳。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应及时对路基边坡采取排水工程措施和加强路基边坡的防护。如采用浆砌片石、水泥混凝土和土工格栅等柔性结构进行防护。

三、结束语

公路水毁病害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把公路水毁病害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必须对公路水毁病害进行防治。我们要不断完善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公路水毁病害防治工作力度;同时不断研究新技术,提高新工艺,采用新材料,发展新工艺,提高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把公路建设与养护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公路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邹卫荣.公路水毁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福建建材,2019(1):38-39.

[2]蒋焕章.公路水文勘测设计与水毁防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01).

[3]罗天云.浅析公路水毁的防治管理工作.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