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媒体阅读的利弊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大学生新媒体阅读的利弊探究

蒲科

(攀枝花学院图书馆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要:随着手机和电脑终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使用,新媒体阅读逐渐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并成为其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新媒体阅读的利与弊,并有针对性提出加强引导、趋利避害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移动阅读;利弊分析

1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网民已超过7亿。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由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逐步向互联网新媒体阅读尤其是移动阅读转变。喜欢时尚、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更是新媒体阅读的引领者和代表人群。如今在校园随时见到的都是一个个的“低头族”。随着大学生新媒体阅读的时间越来越长,频次越来越高,新媒体阅读已然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新媒体阅读究竟对大学生有何利弊?探究清楚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趋利避害,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新媒体阅读的概念

2.1新媒体

新媒体,顾名思义是指新近出现的媒体形式。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过去的、传统的媒体形式加以区分界定。今天我们谈论的新媒体主要是相对于过去的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等形式而言的新近出现的媒体形式。新媒体显著的特点是数字化、交互性、非线性传播、及时性和共享性、个性化和媒介融合性。[1]从技术上看,新媒体主要是指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媒体传播;从形式上看,新媒体主要是数字信息的媒体传播;从方式上看,有在线和非在线、无线和有线等传播方式;从载体上看,有数字电视、数字广播、计算机终端和手机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的媒体传播。随着数字化处理技术与标准的进步和规范,新媒体传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所有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无障碍融合和用户信息获取的真实性、舒适性体验。

2.2新媒体阅读

新媒体阅读,顾名思义是指以新媒体形式进行的阅读。新媒体阅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的新型媒体阅读形式。从阅读的方式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看“书”,而是看电脑屏幕、移动屏幕和数字电视等;从阅读的对象看,不再是过去印刷在纸上的图文,而是呈现在屏幕上的、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数字图文;从阅读的形式看,不再是过去“一本正经”的坐下来看书了,而是随时随地的在闲暇空余之际碎片化、快餐式、零星式的阅读。新媒体阅读具有方便快捷、交互性强、体验感强、内容丰富、精准搜索等特点。[2]

3.新媒体阅读之利

新媒体阅读拓展了阅读方式和形式,使阅读变得如此容易、如此简便。[3]显而易见,新媒体阅读尤其独特和优势的一面:

新媒体阅读提供了传统阅读无可比拟的海量信息资源。互联网诞生的几十年间,信息传播的总量已经超过了人类社会在网络时代之前传播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在互联网上,一方面人们获取到人类已有的所有知识信息,另一方面在线的每个人又可以是新的信息创造者和传播者。相对于传统阅读固定藏书点有限的读物,新媒体阅读凭借互联网使人们足不出户便轻松获取海量信息资源成为现实。

新媒体阅读提供了快捷的资讯获取途径。从速度上看,网络传播也可以说是光速传播,新媒体阅读凭借网络为读者提供了迅捷的资讯获取平台;从便捷上看,网络传播只需网络覆盖加显示终端,随身携带,十分方便。快捷是新媒体传播的显著特点。

新媒体阅读实现了无障碍阅读。传统的纸媒阅读常常受到时间、地点的诸多限制,比如在图书馆和书店,读者需要在开放的时间才能阅读。除可外借的图书外,还必须在规定的地点阅读。而新媒体阅读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泛在化阅读。

新媒体阅读提供了阅读交互式体验。新媒体阅读通过人机对话和社交平台实现了阅读过程的交互式体验,人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相互探讨、交流,阅读的感悟在此分享、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阅读的过程不再是思想者孤独的前行,而是与众人携手共进。

新媒体阅读提供了信息的综合化、精准化检索。在海量信息中,实现综合化、精准化检索对于用户至关重要,它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用户成功获取所需信息的机会,另一方面极大地节省了用户获取所需信息的时间和过程。智能检索是新媒体阅读相对于传统纸媒阅读最明显的优势。[4]

4.新媒体阅读之弊

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新媒体阅读依然。新媒体阅读之弊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和阅读过程上。从内容上看,新媒体阅读存在过度娱乐化、不利于保存和缺乏权威性等不足之处;从阅读过程上看,新媒体阅读存在不利于记忆、不利于深度学习和不利于保护视等不足之处。

内容过度娱乐化。

新媒体传播的背后往往承载着市场经济的利益,用户点击率成为各新媒体角逐的关键,为吸引眼球和广告效应,各种名人绯闻、奇闻异事占据大量版面。新媒体的内容过度娱乐化问题引起了政府、社会的关注,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10月和2013年10月先后两次出台“限娱令”,针对媒体的过度娱乐化进行管理。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过度娱乐化的趋势。

不利于保存

新媒体的内容具有庞杂浩瀚且更新迅速的特点,加之支撑新媒体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文处理技术不断升级、更新,新媒体的内容极不利于保存,要做到像传统纸质文本那样保存、珍藏几乎不可能。即便读者有心要保存自己认为喜欢的内容,多年以后也很可能因媒体格式、标准等被淘汰而无法使用,失去保存的意义。

不利于深度学习

在地铁上、在候车大厅、在走路时......手机“低头族”随处可见。不可否认,新媒体阅读为人们见缝插针、抽调一切可能的时间进行阅读提供了便利,但这样的情形下阅读人们是无法做到也不可能做到全心投入的,更谈不上进入到深度的学习和思考之中。新媒体阅读不利于深度学习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感受和共识。[5]

不利于视力保护

如今,我国青少年“眼镜族”比例越来越高。孩子视力保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和家长们的关注,但却效果甚微、无可奈何。其中,手机和电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使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新媒体阅读过程中人不免受到电子辐射和屏幕光亮度刺激,长时间的看手机或电脑会对人的视力产生损害,新媒体阅读不利于对青少年的视力保护。

不具有权威性

与正规出版发行的纸质图书相比,新媒体内容产生的过程缺乏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只要不触犯法律法规,任何内容都可以在新媒体上“登堂入室”,读者根本无法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尤其在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学术问题的研讨方面,新媒体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

5.加强引导,趋利避害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保障中心,应针对新媒体阅读的利弊,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因势利导,尽可能地发挥其有利的一面,摒弃其不利的一面。首先,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着重加强数字资源和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合理配比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保障师生教学、科研工作和文化学习需求;其次,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和文化宣传,引导大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三,积极开展新书、好书推荐,利用书评、导读书目和图书排行榜等形式,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和经典的书籍;第四,加强大学生培训教育和阅读引导,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培养大学生“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fnfP_YgxUmQE23Z_9-JbmVpac4NHmzGndVAbHSVV_dQS3bAq6MlE1YUkz5YCp5oZIRyRXIUy1QkQU_qS5hWAO052F07DWRtYD65WTUASxS###――百度文库.《新媒体概论》重点问题

2.董莉莉.自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J],出版广角,2015(9月下):110,111

3.丁学淑,王磊.全民阅读数字化资源保障与引领[J],图书情报工作,2015(5):,6-10

4.李文博.大学生网络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1(9):101-104

5.钱沈彬,等.碎片化阅读时代下信息型文本中长句的汉译方法和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11):66-7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