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物保护建筑的加固修缮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近代文物保护建筑的加固修缮及应用

万雪峰

南京晨光一八六五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我国近代文物建筑数量呈现出多样化,承载了我国千年的民族文化,以及近代建筑工艺。但由于时间的推移,我国文物保护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保全我国文化保护建筑,对其进行了加固修缮及利用。为此,本文通过对近代文物保护建筑加固修缮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方式做好近代文物保护工作,促使我国文物保护建筑重放光彩。

关键词:近代文物;保护建筑;加固修缮;保护方法

前言: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以及文物建筑,甚至对世界建筑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性作用。文物建筑不仅蕴含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而且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近代文化建筑中还蕴含一定的科学价值。但在时代的不断推移下,近代文物建筑在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能够将近代文物建筑进行还原,我国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对文物保护建筑进行了加固修缮,促使文物保护建筑可以恢复原貌。

1近代文物保护建筑加固修缮工作

在近代文物保护建筑加固修缮工作开展前,需要对近代文物建筑结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够采取合适的加固修缮方法,确保近代建筑结构的加固修缮效果得到提升。为此,本文以金陵机器制造局近代文物建筑作为案例,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时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于1865年创建,开创了我国近代工业和兵器工业发展的先河。民国期间更名为金陵兵工厂;1957年更名南京晨光机械厂;1980年改名南京晨光机器厂。历时150多年的持续发展,在占地20公顷的园区内留存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工业建筑,园区有9幢清代建筑、19幢民国建筑,不仅是一座近代中国工业博物馆,更如同一座中国近代建筑博物馆,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3年,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该片区域内的空置厂房作为试点转型服务业的阵地,打造“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 2007年5月,由晨光集团和秦淮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南京晨光一八六五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负责对园区内现有建筑统一修缮。

1.1结构加固修缮

根据专业安全鉴定公司的鉴定报告,采用在墙体内侧增设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的方式对建筑进行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加固,利用碳纤维布对建筑梁、板加固,并对其它破损或不满足安全需要的结构构件进行修复或替换。

1.1.1结构砌体加固

以D4幢房屋为例(编号:ZB2060),建筑为砖木结构,人字木屋架,由于长期使用,三层顶部某窗间柱位置,局部砖墙发生承压破坏并进一步加剧,委托专业单位对该建筑区域采用千斤顶配合支持对该部位墙体和屋架进行临时支撑卸载。卸载过程中采用计算机应力应变对支撑两侧墙体的应变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支撑、卸载完成后,由上至下依次拆除缺陷区域已破坏的砖砌体,采用同规格旧砖和高强修补砂浆对缺陷区域重新砌筑恢复。二、三层窗间柱位置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新增钢筋与原混凝土构件连接时采用植筋的方式,采用高强度修补料浇注。人字木屋架粘贴碳纤维施工加固,屋架节点粘贴钢板,螺栓夹具固定。

D4幢砌体加固修缮

1.1.2建筑物加固

2015年行保楼实施了分段平移,平移前进行了结构鉴定和临时加固措施。平移完成进行结构恢复后,建筑长期空置,未进行维修管理,加剧了结构的损伤,为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及耐久性,根据鉴定结果及有关标准制定了相应的加固方案。在本次具体加固修缮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行保楼部分柱底截面与柱、梁截面进行增大加固,对部分楼面梁及存在露筋现象的构件进行处理。原结构柱、梁增大截面尺寸施测放线,对原混凝土结构外表处理,对新旧结合面进行剔凿,采用植筋技术安装新增钢筋(包括种植箍筋),按设计要求插入钢筋绑扎,完成模板支设以及混凝土浇筑。构件露筋处人工使用钢丝刷将钢筋表面除锈,剔凿混凝土表面,结合梁、板、柱加固对露筋部分进行浇筑。

行保楼加固修缮

1.2装修修复

1.2.1外墙面修复

建筑墙体多为清水墙,为了确保安全前提下延续建筑的历史风格,在针对外墙面进行修复工作时,则需要将风化部分的砂浆结构进行清除,使用高强砂浆完成勾缝处理,对膨胀裂缝则需要采取压力灌浆方式,完成对缝隙的封堵作业,在部分严重的部位则需要进行拆除,结合原结构进行重砌,存在脱落的结构则需要进行补砌。原有结构外立面砖墙以及建筑石构件表面在进修缮的过程中,则需要喷刷防风化材料,对于建筑窗户等结构,则需要在加固与修缮的工程中确保与原貌保持一种,达到修缮如旧的效果。

1.2.2屋面修缮

在建筑屋面修缮工作开展中,则需要对原屋面的瓦片完整性以及屋檐铁皮天沟等部位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存在多处损坏的情况下,则需要及时做好防水,及时拆除原有的琉璃瓦,对部分残损瓦件进行及时更换,结合原有结构进行合理修缮。另外,及时将坡屋面旧防水层进行全面出新,采取新型防水卷材工艺,完成坡屋面修缮工作。在屋檐铁皮天沟修缮工作开展时,则需要按照原有屋面的结构,参照原有天沟尺寸、材质定制更换。

1.2.3室外环境修复

对于建筑室外环境修缮工作而言,需要对原有雨水斗及雨水管损坏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完善排水管网。对建筑四周散水、草坪、花木进行必要的修整,保留场地内原有树木的基础上,对地被植物重新梳理,对景观微更新,延续园区内建筑和景观风格。

1.3防火设计

为了确保近代文物保护建筑加固修缮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则需要对文物建筑防火功能进行有效完善,保护文物建筑。采用市政双路供水,同时启用原景观水池作为消防蓄水池为消防系统提供备用水源,在整个园区内设置消防环网,并优化布置室内外消火栓,设置消控室,在保证建筑原貌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为其防灭火提供有效保障。建筑内部设置消防灭火器、应急照明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并与园区消控中心联网。

2文物保护与应用

园区历史建筑的修缮及应用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建筑原状和价值研究,明确建筑形制、空间格局、外立面、结构构件和环境特征,对历史上的不当维修保护工程进行甄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缮及利用设计。保证建筑正常使用的同时满足运作功能,在文物建筑修缮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对文物保护+利用的要求,结合使用方商业展示+办公的模式需要盘活文物建筑资源,促进文物保护管理的可持续性。

2.1构筑物

金陵机器制造局大门,于2007年由齐康院士根据历史资料复建。整体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线条优美是金陵兵工厂旧址内重要的构筑物之一。园区保留了不同年代工业生产时期的机器设备及设施,这些机器设备及设施被设计并安置在园区道路的两旁及重要建筑室外显著部位。重新安置的机器设备渲染了工业时代的氛围,让人充分感受到厂区历史文化的变迁,产生观感上的共鸣。

2.2建筑物应用

近代建筑外立面大多完好,对建筑外立面的修缮基本以修缮破损部位、恢复建筑原貌为主要内容。为了保证建筑形象的完整和展示应用,植入门头、雨棚等公共建筑,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尽量减小对建筑外观风貌的影响。

对内部空间的加固修缮及应用,如C4大工坊,原为特种改装车间,改造为现代化办公场所。建筑内部空间高大、开阔,改造设计综合运用垂直分层,水平分隔等方式对空间重构。将原来的一层空间利用H型钢柱、梁,ALC楼板等轻质材料分隔成三层空间。同时中跨厂房保持原通高空间,形成空间的连续与渗透,使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层次更加丰富有趣味性。

3提高技术完善修缮保护工作

为了确保文物保护建筑得到有效的加固修缮,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提高加固修缮基础,对原有文物建筑所遭受的损坏结构进行合理修缮,确保整体加固修缮效果得到全面提升。目前,我国对近代文物保护建筑的重视度逐渐增加,并且投资了一定的人力与物力,为文物保护建筑以及加固修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帮助。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文物建筑保护宣传力度,但整体宣传工作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应当更加注重社会实践,广招文物保护热爱人才,对于支持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人员应当积极做好组织工作,促使群众能够在生活中或者在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发挥出自身作用,或者研究新的文物建筑保护技术以及加固修缮技术等,为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落实提供良好帮助。但由于许多工程单位在文物保护建筑加固修缮工程项目中,借着保护的声誉获取经济效益,而且在修缮保护工作中整体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标准。

为此针对以上问题应当对文物建筑加固修缮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与管理,硬件以及软件方面进行优化创新,同时对加固修缮技术专业人才进行挑选,为进行修缮加固工作提供良好帮助的同时,也能够对修缮加固技术进行进一步优化。只有确保文物保护建筑加固修缮效果满足实际标准要求,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各项加固修缮保护技术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创新。除此之外,我国由于近代文物建筑相对较多,所以在实际加固修缮工作开展时,工程由多个企业共同参与,导致原本为历史文化做贡献的一项工作内容,却带有商业利益性质。对于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影响。文物建筑作为国家的重要财产以及文化,不应当受到利益的熏陶,应当由国家有志之士自发地为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贡献自身的力量,为文物建筑保护以及加固修缮技术创新提供重要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代文物保护建筑加固修缮作业在开始开展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性,主要对文物的原有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结合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修护工作。对于不同的文物建筑而言,应当制定合适的加固修缮方案,确保近代文物保护建筑加固修缮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应当提高加固修缮技术操作水平,还原近代文物建筑的同时,确保文物建筑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明杰,刘航,吴岳松. 某近代文物保护建筑的加固修缮及应用[J]. 建筑结构,2022,52(S1):2049-2053.

[2]周冰清. 关于文物保护建筑消防策略的探讨[J]. 今日消防,2021,6(12):88-90.

[3]杨一帆,田林. 阳谷坡里教堂的建筑历史与保护策略研究[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7,33(02):1-5+10.

[4]侯实. “最小干预”原则在近代文物建筑保护中的践行——上海新场古镇二宅修复过程剖析[J]. 中国文化遗产,2017,(01):13-19.

[5]魏莎,郑辑宏. 浅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优秀历史建筑现状及保护策略[J]. 居业,2016,(02):155-157.

[6]朱臻阶. 近代文物保护建筑圣三一教堂结构置换和计算分析[J]. 住宅科技,2015,35(08):50-56.

[7]凌振荣. 张謇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贡献[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0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