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有温度的教育

莫晓玲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小学

顾明远先生说: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李希贵校长认为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关系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之后,人与物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教育因此就变得简单了。

对于新接手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来说,和学生尽快“建立关系”成为了首要的事情。 

让我“知道你在哪里”

“莫老师,知知同学又不见了!”小班长像风一样跑到办公室来给我汇报。一年级开学半个月来,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几次了。我发动大家寻找,终于把知知从校园某个角落带回教室。我立即与家长沟通后得知,他在幼儿园的三年都是这样度过的,有一大半时间在教室外面游荡。这现象对家长来说见怪不怪,但是对于班主任来说,是极具风险,万一他乱逛,出现意外怎么办?

我意识到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于是成立了“知道你在哪里”小组,和科任老师一起,帮助知知同学适应小学生活。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和心理学科何老师的一起商讨,根据知知的行为描述以及家长的情况反馈,初步猜测孩子是因为大脑对行为控制的发育还需要时间等待。“强制性地把他困在教室还是任由他游荡?”这让我陷入了两难的抉择。最后我还是决定,暂时让孩子用他喜欢的方式“逛”校园,但是在此期间,我需要知道他在哪里,以确保他的安全。因为我觉得,即便我们采取高压措施也无助于改变孩子的行为,何不通过更友好地方式,让孩子信任老师、融入教室,融入学校呢?

于是,我们开始与知知“建立关系”。每天,老师们都理解和包容知知的行为,并且和他交流“逛校园”情况,每次遇见他都主动和他打招呼,并聊聊他的所到之处。同时我也请小朋友关注知知的行为动向,及时给老师汇报,让老师知道他在哪里。终于有一天,他看我的眼神不再躲闪,而是向我讲述刚发现的小秘密。

爱是神奇的力量。半学期后,老师们看到知知慢慢地转变了,他在教室里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当你和孩子产生了连接,建立好了关系之后,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早上好,开启美好一天

教育的发生是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系建立的主动权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开启这段关系,如何维系这段关系,决定着师生间的关系质量。

为了让孩子们更快适应新环境,对学校、对老师产生足够的安全感,校领导以身作则,带领着老师如何与孩子建立联系、如何开启美好的一天。每天早晨,校长,主任都会在校门口迎接孩子,向他们问好。班主任老师则在教室门口,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们说早上好。起初,一年级的孩子们都是怯生生地小声回应“早上好”,只有个别胆子大的会主动点头微笑。渐渐地,孩子们会主动地向老师问好,而且声音放开、身体打开地迎接击掌和拥抱。有些孩子,很远看到校长就喊着“校长伯伯,早上好”。

教育是无声的,氛围会影响他人。当学校的师生是相互连接、关系融洽时,周围的人也会不自觉地效仿。现在,就连门口的保安、执勤的交警见到孩子也主动与孩子打招呼,笑脸盈盈。有一天,一幕情景让人非常感动:孩子要穿过马路,交警叔叔指挥车停后,自己的身体是向着来车的那一方,护着孩子,一脸温柔地牵着学生的手过马路,完了还不忘挥手说再见。

当教师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时,孩子们才愿意亲近老师、有事愿意找老师倾诉。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说:“以前,我们看到老师和校长赶紧绕路跑,而现在我们看到老师和校长也是赶紧跑,但是赶紧跑上去和校长、老师聊天。”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当教师对学生而言,不再是高高在上、遥遥相望,或是唯恐避之而不及时;当孩子们都愿意亲近教师、愿意和老师倾诉时,一切教学活动都变得亲切而美好了!

绿绿的小种子

建立关系如果仅仅停留在亲密关系上,尚不足以促进孩子成长。教师对学生成功所持的信念,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成就。这种信念是典型的无意识活动,也许是教育最强大的潜在动力之一。在亲密关系之上,如果教师给予学生的是积极的、有益的,相信学生能成功,这将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孩子前进和向上。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可能性,看到自己向往的美好。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给孩子赋予高期望值,让他们朝着自己所刻画的方向重塑自我,进而真的成为所期望的样子。

“你认真读书的样子真美,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大作家的!”“坚持练习,很快你就能够投进三分球了!”“你是全班同学的榜样喔!”…… 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仔细观察,放大孩子的优点,并给他们赋予使命和意义,变化就悄然发生了。也许正是因为建立了关系,与学生交往多了,孩子们的每一天进步老师都能迅速捕捉,并及时地传递给孩子,给家长,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班的佳琪小朋友,活泼可爱,但是很霸道,甚至爱挑事打架,她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被二年级的老师“投诉”。自从学习了要给学生赋予高期望值后,我开始改变方式并告诉她,你是“梦想树”中队的一员,应该是一棵绿绿的小种子,而不是小刺猬。在朝会课上,我给全班描绘她某次认真读书的样子,说这个样子最优雅,就是我们班的形象代言人。就这样时常鼓励着她,一个学期下来,真的在教室里看到她安静读书的样子。你相信什么,你就能够看到什么。当你相信她,她真的就能做到。

赋予高期望,并非是想让孩子们成为金字塔最顶尖的那个,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看到前方、看到美好,看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抵达的地方;希望他们在别人获得成功时,真诚为他人鼓掌。

一年级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年来,通过“建立关系”,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含义,坚定地相信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的开始一定是在师生相处的地方,教学效益的产生一定是因为有了足够的师生交往。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交往,孩子相信老师,老师对所有学生的成功形成期望并相应地表现在行为上,永葆这种情感基调并时刻保持与学生互动的质量。

教育就是感化。曾经有人说,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我觉得,光蹲下还不够,还要拉着他们的手,传递自己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温度,才可以真正地与孩子交流,和孩子对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