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农村高中选课走班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新高考背景下农村高中选课走班实践研究

胡牧

柳城县实验高级中学 

摘要:新高考变化的核心点在于让学生拥有选择的权利,所以选课走班成为常态。选课走班的开展满足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同样为国家提供了多样化的人才。因此,文章在把握新高考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选课走班制的教学现状,并对农村高中的选课走班教学的开展进行了研究,期望文章的讨论与研究能够给有关工作者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农村高中;选课走班

   选课走班不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更是育人方式的转变。高中学校只有抓住新高考这一发展机遇,再把握本校特色的基础上,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才能将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以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加强对农村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研究刻不容缓。

一、国内选课走班制的教学现状

从2014年我国逐步开展新高考后,普通高中不再设文理两大科,需要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六门科目中选择三科,纳入到最终的高考成绩中,所以学生要对高考科目做出选择,同时还要根据学校要求选择选修课。我国当前开展的选课走班制包含内涵、实践探索、开展中的问题和选课走班制下的高考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国内选课走班分为分类、分层和分项走班。一般情况下三大主科选择分层走班,六个科目中的其中三个选择分项走班模式。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绑定式走班”、“完全走班”、“不完全走班”来顺应新高考的模式,并选择配套和自主餐的选课方式。

关于校内学生管理的情况,选课走班打破了班级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为教学有序开展、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基础保障。很多学者认为,在这些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师生共同管理机制可以促进教师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开展选课走班,其教学机制也必须做出改变。新高考下的评价体系要从分数、升学的视角转向“四层和四翼”,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关键性的话题,通过有效方法的采取,推动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1]

二、新高考背景下农村高中选课走班实践研究

(一)优化选课走班,打造优势组合

1.组织保障,精心准备

学校可以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选课走班领导小组,全面研讨、细致分析新高考改革下选课走班的总方向,指导选课走班的管理工作并根据选课走班的重点确立规划好时间节点,督促各部门发挥自己的职责,完成各项工作。在小组的领导指引下,成立由教务处、年级组等组成的选课走班规划小组,明确总体方案(课时分配、课表安排、管理评价方案等)。通过部门主任、学科组长、班主任等建立的指导小组,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选课走班的工作,才能将走班制度和常规的教学工作落实到位。本校领导小组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编制了《学生选科指导手册》,对选课意义、选择、开展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而且学校会邀请专家向教师、家长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为学生的自主选课提供有利的支持[2]

2.实施导师制,推动选课走班

为了顺应新高考下的变化,学校要推进导师制,制定有关的制度,编纂导师手册。导师要对自己负责的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教育,具体的可以从自我认知、选课、职业生涯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潜质优化组合,为选课走班制的稳步进行夯实基础[3]

3.优化流程,推动选课走班制的稳步前进

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本校已经探索出了一条选课的流程:政策解读→选课模拟→加强指导→自主选课→真实体验→优化调整→正式定选。学校可以在年级会上向学生宣读新高考政策,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选课,让学生对所选课程有基本的了解,为正式选择提前打好基础。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在高一学期结束后开展选科调查,通过对学生期中、期末模拟选科数据的分析,规划教学资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在导师选科指导后,学校可以明确好时间组织学生自主选课,学校经过研究决定给出5种固定组合,一种学生自选组合给学生选择。在任务完成后,教务处公布名单,下发到各部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手中。学校可以设置为其4周的犹豫期,要退改的需要提前写申请,教师完成最后的调整。在自主选课结束后,进入到选课体验阶段,这一阶段的开展中,要本着“能定则定,尽量少走”的选择设定班级。将同一组合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学班,将行政班与教学班结合起来,定2走1,有些组合比如史政地完全不走。建议将报考两个学科一样的学生纳入到一个教学班内,结合我校体艺特色,尽量把体育、艺术生放在同一个或者两个组合内,在第三科目时实行走班。对于冷门的课程,要依照学生的自主意愿开展,如若学生依然坚持则可以单独编班,。在体验阶段,如若学生发现所选组合不适合自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段提出调整申请,学校通过统一分析、做出调整,确保在高二阶段学生的所选组合适合自己,完成选课走班的任务[4]

4.优化资源配置,达到优势组合

学校要利用好本校的走班教室、教师、现代化的技术等资源,在遵循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减少走班人数。经过合理优化,组合逐渐的稳定形成了系列学科组合。学校在一些优势学科组合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因材施教”,用打造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一批优秀人才[5]

(二)构建“管、促、巡、督”四位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新高考打破了以往的课堂组织方式,同时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班级管理,单纯依靠班主任的力量难以得到既定的效果。面对新挑战,学校要积极优化、加强探索,构建出一套“管、促、巡、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1.课堂管学

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班主任担负着主要的责任,任课教师担负着学科教学。但在新高考改革的推动下,因存在走班的学生,教师的管理更加重要,所以要突出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作用,提升教师的自主和责任意识。课堂管理是全员导师制的进一步深化,可以让每一位教师真正的走进和了解学生,并给与学习、生活上的帮助,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课堂管理,不仅优化了教学秩序,而且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拉进了师生间的关系[6]

2.入班促学

入班促学即以关键点为节点,如教师根据学生学期初、末考试前后的情况,进行综合的考察,以掌握好学生学习的状态,便于班主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班促学是提升班级管理的另一个视角,是课堂管理的延伸,也是良好班风学风建设的切入点。特别是学生走班的课堂,行政班的班主任入班促学可以对学生起到监督作用,可以解决走班导致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入班促学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管理的力度,让课堂成为教学管理的主要场所。

3.级部巡学

级部巡学由年级部管理者和班主任代表建立起的巡学队伍,对级部教学情况进行巡视,对教学班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握。级部巡学主要是抓住“巡”这一关键点,推动教学管理、走班入学的真正落实,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管理品质[7]

4.学校督学

学校督学主要是教务处管理人员组建而成的督学队伍,通过优化检查、考评、激励等管理方法的采取,及时了解学生、教师的课堂情况。学校还可以将管理过程、量化结果纳入到级部考评中来,通过督学管理确保管理品质的提升。

“管、促、巡、督”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打造,确立了管理关系,明确了学校各部门、教师间在走班选课教学中的责任,同时为管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动力支持。

(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保障选课走班下的教学质量

评价是教学管理的关键一环,有效的评价可以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新高考下选课走班教学的开展必须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评价体系,以将师生的内在活力发挥到最大,确保教学质量。为了与新高考下选课走班下的教学管理达成一致,学校在评价中必须做出优化.

1.将不同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打通工作量的评价壁垒

新高考下的评价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首先面临的是教师工作量方面的评价:教师的工作任务发生了改变,如若还以以往的课时量对教师工作做出评价,则难以发挥评价的有效性,而且弱化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教师关心的工作量,学校可以采取针对不同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的形式,标准课时即任课教师一节课的工作量[8]。因为选课走班对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不同,这就使得部分教师不单要做好学科教学更要担负起一些其他的工作。另外,以往教学工作的自习辅导、监考也发生了改变,面对多元化的角色、交叉性的工作量,只有将不同工作转化为课时量开展评价,才能提升评价的公平性、准确性。

2.个人和整体评价的结合,形成合力

新高考下的选课走班的开展导致同一年级出现了不同的组合。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如若单纯从教师的成绩分析就会有失平衡。为了应对新高考下的变化,针对教师的个人评价可以采取捆绑式整体评价的方式,通过对整体评价数据的折算,将其与教师个人成绩挂钩,可以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质量评价成绩。关于评价效果的评价,任课教师所在班级学生取得的原始成绩可以依照等级考中等级划分比例并完成转化,在对不同等级进行赋分,教师自身得出就是不同等级学生赋分的总和。一个备课组的赋分是备课组整体教师个人求得的平均分,班级作业组根据学生的总分,以相应的比例做好等级赋分。教师自身的量化成绩是个人、备课组赋分、授课班级赋分折算后名次的总赋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得出教师个人量化分数。这样做的显著的特征是可以形成教师合作共同体,同时照顾到了班内不同学科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阶段的考试成绩,也可以灵活的按照比例划分。比如在最开始阶段,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成绩,并有意识增加中间等级赋分,在毕业年级中做好对优秀学生的评价。同一学科下备课组名次赋分与学科赋分的结合,可以打破不同学科组间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校学科的教学质量共同体,而学科教研组长也成了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

(四)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多角度的评价体系

关于教学质量的评价,虽然通过个人与整体评价的结合打破了学科、不同组合间的评价壁垒,但对不同组合下学生的差异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新高考下的选课走班制的开展中,任课教师因所教组合不同且学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如评价忽视这些问题,就难以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

[9]。为此,学校可以借鉴上海、浙江等一些学校的做法,比如指标积分、等级赋分增量评价。第一,指标积分评价,这一评价方式适合有差异的不同组合的班级间的评价。指标积分即在落实选课走班制后,以市级统考成绩为基础,根据市级数据的分析,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优秀生、特招生、一段线等指标,并根据不同指标进行评价。以大型考试为依据,各项指标超标赋分-未完成指标的扣分,就可以推断出考试中不同班级的赋分情况,以此为基础做出等级的评判。第二,等级赋分增量评价,它适用于差异不同组合的学科教师。等级赋分增量评价也以市级统考成绩为基础,根据不同等级学生的赋分情况明确不同班级不同学科学生的等级赋分基数。依照大型考试提供的数据对班级内不同学科等级赋分量对学科教师做出评价,然后依照学科教师任教班级数与相关系数相乘即是本名教师等级赋分增量的总分数。虽然这两种评价方式解决了选课走班班级和学生差异评价不足的问题,但学生的学习具有变化的特征,也无法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合理的评价。因此,探索多维评价方式,推动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是一项坚韧的道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高考的要求和变化,只有革新理念,按照文章上述开展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与研究,积极创新管理策略,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才能让学校的发展迎来崭新的局面,同时为学生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竺传福. 杨干军.杨燕.新高考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求知导刊,2020(001):29-31.

[2]周常稳.新高考制度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的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2015(7X):39-43.

[3]袁瑜灿.新高考背景制度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的实践和探索[J].信息周刊,2018(022):1-1.

[4] 李军靠,丁一鑫,赵丹.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6-30.

[5] 李润洲.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面临的挑战与应答[J].南京社会科学.2018,(6).

[6] 竺传福,杨干军,杨燕.新高考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求知导刊.2020,(1).

[7] 武秀霞.适应“新高考”的高中学校改革:需求、问题与展望--基于学校资源发展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9,(4).

[8] 邹筱清.基于新高考选考政策的高中生预选课现状调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5).

[9] 李巧红,王彦红.新高考走班制下教务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以浙江省部分学校应对方案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