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反诈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当代青年反诈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施岚逊,宋英茜,赵锦宇,刘骁汉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现代化网络信息,五花八门的的网络新闻,各式各样的网络实事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随着发展,网络交易也逐渐成为新时代交易的主流。但是,随着这种交易方式的渐渐普遍,电信诈骗——这种令人恨之入骨的诈骗手段也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其中,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金融工具实施的非接触式的电信诈骗罪犯对广大新媒体用户的利益造成了侵害,严重破坏了新媒体使用的环境安全。

现如今,电子科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线上交易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既然线上交易的趋势已经无法避免,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更加高效的避免当代青年遭遇电信诈骗当代青年遭遇过电信诈骗的有多少?什么种类的电信诈骗更加容易使青年落入陷阱?哪些原因导致了电信诈骗频发?遭遇电信诈骗后应该如何处理?以上种种问题是本次社会调查的根本原因,电信诈骗的频繁出现且不断有人被骗的情况的频繁发生,也反映出了一种社会现象——我国社会在反诈方面还需要提高。

关键词:当代青年、反诈、电信诈骗

一、引言

1、选题背景

现如今21世纪下,中国经济、科技、国民生活水平飞速发展,中国百姓的收入及经济条件日益提升,这使得大众百姓对于自身的消费也逐渐提高,给了电信诈骗可乘之机。其实,电信诈骗并不是近年来才有,只不过随着线上支付的日益兴起,使得电信诈骗的出现频率增高。

2、选题意义

网络诈骗是一种有别于普通诈骗的高科技犯罪,其隐蔽性、渗透性强、危害范围广。以通讯和互联网为媒介的诈骗犯罪却多发、频发,且面广量大、势头凶猛,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不但防不胜防,也给破案追赃带来较大难度,已严重影响到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损害到人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想尽办法、穷尽手段,坚决制止住诈骗分子的嚣张气焰、把诈骗高发的态势压下去、把实施诈骗犯罪的空间挤压出去。

二、理论与概述

1、诈骗概念

诈骗即不法分子通过假扮他人或编造谎言等方式来骗取人民群众较大公私财产的行为。因为随着互联网的科技发展迅速,所以现在的诈骗手段也变的更加新颖多样,并形成了一股新兴的诈骗之风。但这种犯罪形式从没有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诈骗犯罪存在已久,但是直到近些年才通过建立反诈预警短信,反诈APP,线下宣传等方式来帮助群众更好的去普及反诈的知识和反诈的意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前,随着网络的逐渐发达,人们越发依赖于互联网,平日里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互联网。正是因为如此,某些不法分子从中嗅出了“商机”,从而进行各式各样的网络诈骗。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被骗,大家防范心理逐渐增强,然而骗子的手段也愈发高明,故而反诈骗行动是一场持久战。

而随着人们对互联网使用上升的势头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必不可少的需要在网络上进行购买、交易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由于还没有完全掌握迷离的网络世界,有时难免落入骗子的陷阱。

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骗子常见的诈骗方式一般为电信、电话诈骗,伪装客服、中介诈骗,兼职、冒充骗局等。《大学生网络诈骗易感性的影响因素 ——心理特质、经验因素与线索加工》一文中,研究人员对16位受骗者进行交流,对受害者被骗时的心理变化进行深度还原,模拟被骗时的心理状态,从而得出结果。根据实验调查,结果表明存在三类影响因素:心理特质、经验因素和线索加工,并且心理特质和经验因素可以通过线索加工影响易感性。在个体特征中,风险知觉和信任是诈骗易感性的有效预测因素,在心理过程中,线索加工是诈骗易感性的有效预测因素,个体特征通过线索加工对诈骗易感性产生影响,线索注意在网络经验和防诈骗知识对易感性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这说明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大部分因为易感性的因素被骗子捏住把柄,在无形中被骗子“牵着鼻子走”。

在分析环节中,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年人进行调研分析。主要对青年人是否了解防诈骗知识、受到过诈骗,对身边朋友受到诈骗情况的了解以及是否下载国家反诈app等等,从多方位角度分析青年防诈现状。我们希望通过调查使更多人对网络诈骗提高警惕,降低受骗率,使社会更好的发展。

四、结论

1、大学生对网络支付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综合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本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对网络支付的使用频率较高,呈喜爱态度,但也不排除少数人偶尔或从不使用。可喜的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支付的支持,并且对于网络诈骗了解的样本数量极多。同时,通过观察商贩和商场等地方都会贴有收款码以及网络购买物品数量的增加等等,这些现象可见,网络支付的对于现在人们的普及,且影响力逐步上升。由此观之,大学生对网络支付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2、大学生对于反诈知识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对反诈知识的了解和对诈骗方式的了解有着必不可少的需求,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大部分会主动即时了解国家发布的新型诈骗方式。没有反诈意识的普及就会增加学生的受骗几率。网络视频平台,新闻报道,校园宣传,微信公众号……种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普及,让大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的热情持续高涨。

3、青年了解遭受的诈骗类型多种多样

诈骗是不法分子利用人们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来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过调查数据可见,大学生对于电话诈骗,校园贷款,网络刷单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等的了解程度较高,这也意味着反诈知识的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展于普及。不过,调查数据显示了解“杀猪盘”诈骗的人数明显偏少,说明这种诈骗方式了解程度低,这里本研究将在后文提出意见。

4、大学生对于诈骗行为的态度良好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于反诈能力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下载并安装了反诈软件,但是对于自身的反诈能力却没有很强。对诈骗的行为人们做出的反应调查可以发现,只有少数大学生会没有防范的心理,且大部分具有防范心理,并且谨慎的进行操作行为。

5、积极宣扬反诈知识

积极宣扬反诈知识,提高群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进行科学预防,争取全民做到“尽管骗局多种多样,大家一个也不上当”。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对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县委、县府工作要求,发动党委、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各界打一场反诈人民战争,构建“党委政府领导、有关镇辖单位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的工作格局,完善打击、防范、研究一体化机制,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建议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水平也不断提升,面对21世纪更加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骗局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所以冷静面对世间万物,果断处理,记住凡是未知网站、未知来电、未知邮件、未知短信都不要轻信,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守好钱袋子,平安你我他,反诈记心间。

作为新生时代年轻人,国家未来的后备军,“00后”的我们应该多多关注“反诈”知识,向自己的亲人长辈、同学朋友讲述骗局,以免更多的人受害。

参考文献

[1]吴加明,电信网络诈骗的概念界定与立法运用[J],学海,2021,(3).

[2]新华社,习近平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重要指示http://www.gov.cn/xinwen/2021-04/09/content_5598703.htm ,2021.4.9

[3]陈振乾,公安机关严打跨境赌博和电信诈骗再添新战果[J],中国防伪报道,2021,(11).

项目编号:X2022116320183,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