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园本教研,助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深入开展园本教研,助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李猛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 213000

摘要: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十分关键,同时也影响着幼儿园的教研水平,无论是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而言,还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而言,园本教研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以园本教研的方式进行幼儿园教师培训,实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研的有效途径。通过“师徒结对”

“取经分享”“寓研于乐”“园际互研”等方式创新园本教研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发挥园本教研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师发展;幼儿教育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的一种重要教研方式,是立足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开展的教研活动,“一方面服务于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这两方面目标的达成,最终将作用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1]。当前,随着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教师整体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幼儿园教师学历偏低,专科及中职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比重较大,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比重小,因此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十分迫切和重要,而园本教研是进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直接且有效的途径。

一、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各幼儿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园本教研活动,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建设教师队伍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部分幼儿园在实施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 内容单一,形式枯燥

一些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形式多为教研组集中备课,内容和形式缺乏新意。在教研过程中,组长布置集体教研内容,成员开展 1~2 小时的学习交流,最后形成书面材料,用以指导本园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研过程中,经验型教师往往是主角,新手教师沦为听众,专心记笔记和整理学习心得体会,在此过程中学习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等国家有关幼儿的政策文件,了解绘本阅读教学、区域活动、游戏设计、材料制作等知识。

(二) 流于形式,忽视效果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常态化的学习活动,通常一个月举行一次。成员根据教研活动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整理意见、达成共识。但是在园本教研实践中,

一些教研组负责人和参研成员将园本教研活动当成一项学习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不注重实效,缺乏后续的跟踪与反馈,无法发挥园本教研应有的效果。部分幼儿园对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法不作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也没有系统的考核,园本教研沦为单纯的学习交流。

(三) 消极参与,缺乏动力

在一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部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教研过程沦为部分教师的教研舞台。一些教师在台下玩手机、打瞌睡,不积极发言也不参与讨论,教研活动结束后,如果要求分享学习心得,则敷衍了事,如果没有要求,则抛之脑后,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没有整理、没有反思、没有收获。此外,在一些幼儿园中,愿意主动主持园本教研的教师寥寥无几,教研骨干、经验型教师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如此便陷入了恶性循环。

二、园本教研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出现上述园本教研问题的原因是一些幼儿园不重视园本教研活动,将园本教研视为形式化的活动,没有认识到园本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没有制订园本教研的相关制度。实际上,园本教研对于幼儿园教师的发展与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园本教研可以帮助教师联系理论与实践

园本教研是教师再接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师通过学前教育及相关专业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论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了基本的学前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而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教师只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特点与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园本教研是基于幼儿实际情况展开的教学研究,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研方式,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教学理论与提升实践素养。

(二) 园本教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园本教研是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术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教学对象的深入了解,对课程教材和教法设计细致研究,对园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等,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在学习前沿幼儿教育理论、分享三级培训和外出学习的经验、申报研讨集体或个人课题、撰写与发表学前教育学术论文等活动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渐成长为懂教育、会教学、能研究的学术型教师。可见,园本教研是教师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建设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方式。幼儿园要落实园本教研,为本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铺就道路。

三、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为了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性,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园本教研的模式。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符合本园实际的园本教研路径,可供其他幼儿园参考借鉴。

(一) 在“师徒结对”式园本教研中互学互长所谓“师徒结对”式园本教研,即新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师傅向徒弟传授实用的经验,为新手教师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指导,为新手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同时,徒弟也将前沿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信息化教学手段等与师傅分享,在课件设计、多媒体应用、APP 应用等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最终实现师徒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部分新手教师职业规划不清晰,本园平均每年的离职—入职人次为 6~8 人次,也就是说每年有 3~4 名新手教师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因此需要开展常态化的入职培训,而“师徒结对”则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幼儿园每年集中进行一次“师徒结对”教研活动,当年新入职的新手教师与幼儿园的经验型教师进行为期2年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此基础上延长 1~2年) 的师徒结对。通过举行隆重的“拜师礼”,增强活动的正式性、严肃性,提高新手教师的积极性,增强经验型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师傅一个月对徒弟进行两次左右的指导,向徒弟细致地介绍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徒弟的教学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徒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必要帮助,同时在保教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指导,总结徒弟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指出优化方向。在师傅的指引下,徒弟快速适应和成长,逐渐能够独当一面,甚至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骨干力量。

(二) 在“取经分享”式园本教研中分享学习

所谓“取经分享”式园本教研,即通过选派教师参与上级部门主办的各类教师培训活动,教师培训结束后通过园本教研活动将培训内容和心得体会等与本园教师分享交流,实现共同学习。闭门造车只会带来闭塞和落后,只有走出去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选派代表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取得“真经”,并实现一人学习、全员学习,一人培训、全园受益。一是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国培、省培、市培以及送培到县等学习机会。幼儿园努力为本园优秀骨干教师争取培训名额,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各种支持,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整理好培训资料,录制好培训的视频或音频文件等,并对文件进行加工整理和二次开发。教师培训结束后立即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为幼儿园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分享培训内容,将前沿的理论经验传输给大家,并与大家商讨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本园的教学中。

二是分享外出交流学习的经验和体会。以幼儿园行政人员牵头对先进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学习其他幼儿园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经验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与此同时,本园教师与教育专家、教学同仁交流学习中的有益经验也可以作为园本教研中的学习讨论内容。正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在园本教研工作中,教师需要保持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状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自身能力素养。

(三) 在“寓研于乐”式园本教研中调动热情

所谓“寓研于乐”式园本教研,即改变枯燥单一的教研活动形式,通过融入趣味活动来激发参研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劳逸结合。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园本教研导致幼儿园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应付式对待。因此要创新教研模式,将园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一是可以在教研活动中穿插娱乐项目。园本教研短则半日,长则一日,为了缓解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疲劳,营造轻松愉快的教研氛围,可以将一系列娱乐活动穿插在教研活动中。例如在开展一个小时的教研活动之后,进行十五分钟的放松游戏 (“我说你做”“抢凳子”“挤气球”等),接着进行一个小时的教研活动,再开展教师才艺表演。这样循环往复,将轻松的娱乐项目穿插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让园本教研活动有张有弛,让教师劳逸结合,积极教研。

二是将团建活动和教研活动结合。以往的幼儿园团建形式主要是旅游、团队活动、吃喝玩乐等,更为注重放松教师的身心。将团建活动和教研活动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团建活动过度娱乐化和教研活动过度严肃化的问题。团建活动通常时间为 1~2 日,幼儿园可以安排白天时间畅玩,晚上进行集体教研活动,或者上午进行娱乐活动,下午开展集体教研活动等。如此,既有愉悦身心的娱乐活动,也有“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也很强。

(四) 在“园际互研”式园本教研中取长补短

所谓“园际互研”式园本教研,即不同的幼儿园之间建立长效的教研合作机制。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约定到一个幼儿园进行教研交流,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的教研交流。每个幼儿园都有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若干共性,园际互研实现了不同幼儿园的“求同存异”,不同的幼儿园广泛深入地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相互促进、相互进步。幼儿园园长、主要行政人员要有意识地广泛结交本地区其他幼儿园的园长和高层管理人员,建立对话机制,甚至彼此互交为“姊妹园”,双方教研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互学和访问活动,以集体会议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双方互相交流本园的教研方针理念,彼此学习和借鉴,通过交流教学设计、合作研究课题、合作研究学术论文等,加深两园之间的教研交流。同时也鼓励双方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互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更好地促进区域内不同幼儿园之间的学习交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积极作为,为幼儿园之间的对话交流牵线搭桥,形成区域内的园际互研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区域教师教研和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幼儿园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幼儿园发展的根本。园本教研充分结合幼儿园自身情况,做到了实事求是和以园为本。以园本教研为渠道,充实教师的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实践素养,培养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让教师在园本培训中吸收先进理念,掌握科学方法,弥补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水平,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力平,曹娟,何婷.基于学习路径的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新思路[J].学前教育研究,2022(07):1-11.

[2]姜勇,郑楚楚.汇聚与变革:改革开放4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历程解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03):31-40.

[3]赖天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其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01):89-92.

[4]张立新. 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