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镇化质量与生态承载力的耦合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浅析城镇化质量与生态承载力的耦合度

孙磊娜

合肥城市学院  合肥市  238076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承载力存在一定的矛盾。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注重生态承载力的维持,这对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本文针对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进行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采用耦合度分析法,对两者的耦合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从结果来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主要城市的耦合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其提升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耦合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结构开始逐渐优化,但依高耦合水平和优质协调兼备的城市还不是很多。

关键词;城鎮化质量;生态环境;耦合协调

引言

在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城市规模也随之扩大,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快速且低密度的扩张态势在我国已经非常明显(秦蒙等,2015),质量作为城镇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整合相关研究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城镇化过程中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度进行了深度分析,对我国30个省会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统计,对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变化完成了分析,对近一段时间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规律及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探讨。

表1 各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度

北京

0.899

高耦合

备注

天津

0.921

高耦合

石家庄

0.456

拮抗

太原

0.433

拮抗

呼和浩特

0.644

磨合

沈阳

0.775

磨合

长春

0.698

磨合

哈尔滨

0.722

磨合

上海

0.933

高耦合

南京

0.902

高耦合

杭州

0.899

高耦合

合肥

0.689

磨合

福州

0.687

磨合

南昌

0.556

磨合

济南

0.688

磨合

郑州

0.696

磨合

武汉

0.767

磨合

长沙

0.706

磨合

广州

0.916

高耦合

南宁

0.389

拮抗

海口

0.432

拮抗

重庆

0.744

磨合

成都

0.702

磨合

贵阳

0.487

拮抗

昆明

0.521

磨合

西安

0.675

磨合

兰州

0.433

拮抗

西宁

0.423

拮抗

银川

0.445

拮抗

乌鲁木齐

0.626

磨合

1.具体方法

1)相关指标机制。本文将生态环境和新型城镇化质量作为基本方向,在耦合协调度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相关的指标源主要是来自以往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效率水平模型建设,完成了三角模型对城镇化质量进行分析,具体提量化中有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效率2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在生态环境承载力方面,主要是源于参考马利邦等(2010)相关经验,有生态环境压力、水平、保护将三项二级指标、十一项三级指标。(2)耦合协调度模型。内有协调度评价和耦合度评价两个模型,本论文参考了(张明斗,2014)在这方面的建设意见,将城市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模型作为是耦合关系进行分析。(3)数据来源与处理。论文在对我国三十个省会城市的相关统计数据的全面收集中,对统计公报、年鉴等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的数据整理过程中,包含综合指数的计算和初始数据的正负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作为综合指数计算的重要根据,而指标权重的获取是以熵值法为基础的,对来自年鉴、公报中的数据对其重要程度进行定位分析,分析中注重信息数据的同级性,最终完成计算并加权得到。首先,实现了指标值无单位相对数方法的转变,保证数值大小在[01]的区间范围,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是本文的主要方法,其次,分析在第项指标下在第项区域值的占比,接下来完成第项指标的信息熵,再用熵值法对权重进行确定,最后完成线性加权求和。

2.相应结论

1)中国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时序耦合协调分析。在三十个省会城市阶段性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30项单项数据分析,从而对我国整体的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标、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标以及耦合度指标进行确定。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阶段性整体耦合度值处于0.3-0.5之间,从而能够明确,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存在主要外在表现为拮抗,在不断的发展中相应的数据缓慢提升,已经在0.5上下,下步发展将趋向于磨合阶段,从相应的耦合度分析中来看,我国在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还要继续下大功夫,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重点课题,并且存在滞后性,在城镇化速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更好的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优化,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2)各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时序耦合分析。本文在对中国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度分析,最终选取了最后阶段的耦合度分析,对我国三十个省会城市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从相关的统计数据中能够看到,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是不断向好发展的,并且在时空和地域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呈现出了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从表1中能够看到。

在整体数据的分析中能够看到,拮抗、磨合以及高耦合三个几段是城镇化进程中,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必经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进程持续深化,相应的城市也会不断的经历拮抗、磨合、高耦合阶段,从上述的表中能够看到统计阶段中,处于拮抗阶段的城市仅为

8个,磨合阶段城市得到了提升,已经达到了16个,高耦合阶段为6个,以上数据说明在不断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对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从而让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耦合状况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尽管如此,我国高耦合阶段城市仍然不对,需要加大投入提升整体耦合水平。总而言之,我国各大城市向更高水平耦合阶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的量变中才能够走向质变,需要更加科学的引导才能够摆脱低耦合状态。

3.结论和启示

本文的分析主要是在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上,将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深度融合,从而对省会城市的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度完成了空间分析。从中对我国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整体耦合水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拮抗阶段的总体结论,基于态势分析,这一数据有望向磨合方向发展,但是在协调性上仍然存在不足,可以说城镇化质量远远滞后于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这是当前的根源性问题,在深度分析我国30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间耦合度的时空动态演绎,也能发现当前耦合水平向好发展的趋势,但速度相对较为缓慢。除此之外,也可以得到耦合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结构趋于良好发展的态势,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够更好的提升高耦合水平,最终达到优质协调并存的城市状态。

参考文献:

[1]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效应测度与交互胁迫关系验证[J]. 马艳.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02)

[2] 支撑力和压力脱钩视角下中国生态承载力评价[J]. 张文彬;胡健;马艺鸣.经济地理,2020(02)

[3]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 赵建吉;刘岩;朱亚坤;秦胜利;王艳华;苗长虹.资源科学,2020(01)

[4]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的认知与建构[J]. 陈明星;叶超;陆大道;隋昱文;郭莎莎.地理学报,2019(04)

项目名称:碳中和视域下合肥市城市开发与生强度态承载力耦合效应研究   项目编码:2022AH05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