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高校学生党支部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外语类高校学生党支部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的探索

梁思羽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000)

摘  要:主题党日活动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建设工作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主题党日活动开得好,党员就能获得良好的日常教育管理、党内政治生活得以规范、党员党性修养得以锻炼,党日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也是有序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体现,高校党建工作发挥组织育人成效的一项重要表现。只有仪式感强、内容形式新颖的主题党日活动才能真正调动支部党员的参与活动积极性,从而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党日活动;创新

一、党校主题党日活动的意义

落实基层党建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能够推动基层组织生活制度扎根基层,起到加强党员信念教育,凝聚党员共识的作用,开展扎实的党日活动也是发挥支部凝聚力、从严管党、治党,提高党员政治素质的关键方法。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党员的的管理和教育中,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十分重要且必要,党员的党性修养强,毋庸置疑,这样的党员对组织和党的事业忠诚度相对于党性修养低的党员会高很多,定期进行主题党日活动,可以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及宗旨意识,提醒党员始终牢记党员身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从而让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信任度和向心力迅速提升。

增强支部活力。在党的建设的重要时期,基层党支部是关键力量之一,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党支部,是基层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可以持续地对党员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对思政工作方式进行改进,将基层党支部真正地建设成践行党的先进性的战斗堡垒,提升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规范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以及对党员进行党性训练的重要场所,要想想要从严治党,就得从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开始,而一个标准的主题党日可以引导着全体党员严肃开展党内活动。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1.党日活动形式单一,党员参与主动性不足

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接地气、有成效,是新时期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与政治觉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然而,在某些学生党支部中,主题党日的内容缺乏创新,主题不明确,开展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一些党支部为满足上级党组织的需求时,并没有以实际为依据,也没有以现实为依据,更没有以当前的社会形势为依据,将主题党日的主题进行机械化的开展,致使党员认为活动内容枯燥,缺乏参与热情,这也大大降低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党日活动在学生党员心中被认为是“走过场”的代表,党日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起到促进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凝心聚力的效果。

2.党日活动多理论学习,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过程中,充分与专业相结合,例如相应的外语知识,可以将党日活动开展地更有特色。 高校党支部分为学生党支部和教师党支部,往往支部设置是以专业为特点划分,高校教师期望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需要向老师提问以获得答疑解惑,学生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充分将这种关系发挥出效果。如果共同创建主题党日活动,能促进师生间进行思想交流,还能培养和加深师生情谊。但是部分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的思路不够创新,单纯在支部内部开展相应活动,没有将与教师支部共建纳入支部党日活动的考虑中, 活动与专业知识相割裂,导致学生对活动主题的认同度不高。

3.党日活动平台不固定,与实践结合度不够

只有把理论联系到实际,我们才能对其深层含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可是现在,由于场地、经费以及学生时间难以协调的原因,部分高校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的场地大都是室内,以开展理论学习和政策宣讲或者是心得交流为大多数,形式单一,创新性不足,理论和实践缺少结合,“走出去”的党日活动例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内容较少,党日活动实践基地也不固定,地点也都是变化,不利于实践效果的延续性。

4.党建新媒体阵地建设不足,党建宣传不充分

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现,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也要始终与时代共同进步。“新媒体”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产物,尤其是新媒体在高校各项事业中,例如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控制舆论导向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效果。但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对党建宣传重视度不足,党支部书记没有相关宣传工作经验,尤其是党日活动作为促进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环节,许多支部往往是活动结束后,这个党日活动的步骤就走完了,没有将党日活动的效果运用新媒体的方式扩大传播。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式

1.融入“政治生日”理念,提升党员归属感和使命感

“政治生日”是每个人政治生涯的新起点,源于个人信仰的自我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面向党旗宣誓的这一刻起就意味着自己有了一个新的生日。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重视党员身份,提高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党支部要组织开展“不忘政治生日,牢记党员本色”主题活动,通过“一张政治生日纪念卡、一份政治生日礼物、一次重温入党誓词、一次谈心谈话、一次承诺践诺”的“五个一”活动,凸显政治仪式的庄重,进一步激励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让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凸显。

2.引导师生支部融合共建,打造“专业+”模式

要构建“专业+”模式,发挥教师党员专业力量,从外语专业视角探索党建新模式,打造凸显专业特色的“党建+多语种”特色党日活动,使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研究生党员对本科生党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各师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例如师生支部共同开展“读名著,溯本源,固信仰”党日活动,活动将党建与外语翻译相结合,包含重读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共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版,骑行原德法租界历史风貌区等丰富内容,教师党支部还积极邀请驻外大使开展“党的二十大背景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中芬文化外交为例”主题宣讲,引导学生党员努力成为国际视野开阔、家国情怀深厚、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实践能力过硬的外语人才。

3.拓宽党日活动平台,打造“实践+”模式

学生党支部始终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六大要求,探索以参观红色基地、师生支部共学、社会实践、参与重要会议翻译等社会服务为载体的党员教育方式,例如:将儿童村和老人院作为合作20年的实践基地,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和中国矿业大会志愿者,疫情期间服务海关、边检等地开展翻译服务等等,有的支部联合组建组建“寻访海外的马克思”实践团,走访德国、比利时、捷克、匈牙利、葡萄牙、芬兰等国家,探寻伟人足迹,坚定理想信念,这些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党日活动都让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切实发挥担当奉献的党员品质,引导青年学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淬炼最美青春。

4.强化新媒体阵地建设,打造“新媒体+”模式

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时要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关键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因此要顺应新时代的变化,学生党支部建设就充分利用党建中新媒体技术无可替代的巨大优势,开辟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新做法。学生党支部要根据学生的外语类专业特点,探索并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通过新媒体的平台,例如开展党支部主题公众号,宣传推广支部特色党日活动的优秀做法,同时紧跟时事推送党建小知识,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党章的小问答,不断凝练支部文化氛围,塑造支部文化品牌,将支部打造成为标杆党支部。

参考文献:

[1]孙海波.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创新性初探[J].辽 宁 师 专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022(6):107-109.

[2]王剑锋,徐晓敏.高校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创新思考[J]. 宁 师 专 学 报,2022(1):87-88.

[3]邓诗琪,程环,郑娅.“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效性研究[J]. 古今文创,127-128.

[4]白双翎.新时代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创新路径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21(6):50-54.

作者简介:梁思羽(1992-5-8),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