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活动,促数学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以实践活动,促数学思维

杨秀丽

永安市北门小学    

摘要: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教材《搜索图形》一课,在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尺子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的前提下学习测量和画图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丰富的可参考物体,将学生可参考的素材种类提前准备好。让学生在本堂课上了解最基本的图形、图形长短不同的比较、图形的主要特点,通过实际测量和画图形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经验;活动经验;探索规律

引言:在2022年的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将小学数学教学主题与语境明确列入课堂内容的首要构成因素之一,以实践活动为模块的学习是一种包含教学主题和语境价值的的基本教育方式。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每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为教育基础,试图开创出小学数学课内外学习的三维课堂,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小学数学实用技巧和语法语态的基本素养。在2022年的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曾提出六个学习任务群内容,其中“实践活动”是其中一个学习任务群,同时小学数学教材重视以不同单元主题类型作为学习主线,提供一定程度的学习支架、学习提示、单元性学习任务等,帮助学生有效开展数学学习。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的设计目的及教材统编的特征,具有针对性的展开任务群学习,真真切切的使用“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将实践活动与独立探索结合,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重视将实践活动与独立探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发展。在《探索图形》这一课中,我先让孩子们准备好小正方体,采用分小组活动,按书本要求用手中的小正方体先拼成图1(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然后用彩笔把三个面的小正方体涂上颜色,看看是哪几个?并按要求填完表格,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在小组合作中,很快找到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在学生们找到时,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正方体在什么位置上,孩子们很快发现并回答我:“在顶点上”。在这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继续摆出图2,利用刚才的8个顶点作顶点,增加小正方体摆,孩子们合作的很好,不一会儿就摆好了,再让他们按表格的要求用不同的颜色涂色,看看3面、2面、1面、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几块。孩子们兴致很高,边操作边记录边思考,很快就找到了结果。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让孩子们摆出图3,甚至更大的正方体,让他们记录思考,孩子们水到渠成,找到了涂色小正方体的规律,非常的兴奋。由于我在课上给足了孩子们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动手探究、自主、合作学习,促成他们直观的理解立体图形的使用过程及运用,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品尝成功的乐趣。

二、将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互换,更好理解和使用

教师通过正常与学生交流引入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同学们知不知道这种好看的立体图形其实不仅有趣好玩,它其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呢?”。通过如此对话激起学生想要了解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上台拿起立体图形,正常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外形是怎样的?(尽量让学生正常将立体图形放置在桌子上,使其保持一种放松状态,这样立体图形便是稍微放松的。)然后让学生把立体图形拿起来,和原来相比,它的外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得到伸展,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伸展”一词。)教师向学生发问:“为什么它会伸展?”。学生回答:“将它拿起来了”。教师说:“对!因为我们拉住了它的顶点,所以它会伸展。”(让学生感知到顶点。)学生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说明:“将立体图形拿起来,不同顶点之间的这一框架便是图形。”(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图形”并带领学生朗读三遍。)此番用数学化的形式表示图形知识,会使学生们逐渐发现规律、找到规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多次的拼摆、涂色、思考小结,循序渐进地促进了孩子们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把抽象的知识变成数学公式加以表示,培养了孩子们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当孩子们找出方法,我及时加以指引,孩子们也从中体会的学习的乐趣。

三、学生在找规律过程中,积攒数学实践经验

《探索图形》一课主要是寻找规律,所以,在课上,我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摆出大正方体,涂上色,通过观察思考对比发现其中涂色图形的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先复习正方体特征,围绕正方体知识拓宽数学知识,让孩子们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帮助孩子们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化繁为简,逐步揭示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规律的数学经验,学生尝试画图形:同学们画图形数得十分正确,说明大家对图形已经很熟悉了。大家能否把图形画出来呢?自己可以动手试试画条图形。学生画完后教师予以肯定,学生定会有多种不同画法,想怎样画都行,注意别走样就行。(直线)除了用尺子可以画图形,大家还能想到什么物品也可以画图形呢?(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一些物品)用你最喜欢的物品试着再画一条,看谁画的好看!(教师观察学生画图形,指出其中问题与不足)

四、适当升华教学内容,指引学生思考拓展问题

一节课的思维活动可以延伸拓展,本节课是以正方体为例找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孩子们找到了各种情况涂色的块数,我再提出如果是长方体有这样的情况吗?大家还记得老师刚上课时讲的:“这种图形不但有趣,其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因为这条图形,我们学到了有关图形的数学知识。”请同学们认真看(教师操作),如果这种图形从中间剪两次,那么我们会得到几条图形呢?(让学生剪剪)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得到几条?为什么呢?(引出图形的特点)那么如果我们剪三次、四次呢?这样我们又从这条图形上学到不少数学知识。事实上,数学知识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会思考、喜欢思考,就一定能找到它。教材练习题一第六和第十题、练习册一页,教师还可以另外再为学生出几道思考题,例如,画出一幅图,让学生找出图中共有几条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在本堂课上学习的成果适当增加难度),如果学生找到的数量较少,可以指引学生找到更多,有不懂的问题可以课下与同学进行讨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堂课笔者主要围绕着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来逐步认识空间观念。在本堂课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第一、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和知识面层次;第二、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第三、注意学生学习和吸收能力的不同;第四、时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学生参与程度较高。不过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本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达不清晰、描述不细致、教学设计未呈现出多样性、教学结构的层次感不足、未分部分层教学、未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内容过于零碎导致学生思路被打乱等。

参考文献:

[1]做思共生:让“综合与实践”走向丰富与完整[J]. 王海燕;刘东.小学数学教育,2022(08)

[2]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资源开发[J]. 郭兴华.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1)

[3]“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思考[J]. 王丹.小学教学参考,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