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为中心”课堂教学初探以“平均数”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以“学习为中心”课堂教学初探以“平均数”为例

季利丹

兰溪市赤溪中心学校

摘要: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就是突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构建者。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课堂活动,将学生引入问题分析、思考、解决。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 ”感悟反思提升核心素养。教师的适时参与以及合理评价来激励和促进学生积极性。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  加权平均数 主动  善喻  

《学记》中提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可见,教师应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预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的问题,对他的人生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设计和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呢?下面我以 “3.1平均数”为例进行探讨。

1以学定教,道而弗牵

1.1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学生遇到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情境融合,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善于提出以学生生活问题为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教学设计:

以下是女足各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单位cm):武汉车谷江大168.3、江苏女足167.8、上海农商银行169.1,广东梅州客家167.6、长春大众置业169.1、山东体彩170.8、河南建业167.9,北京北控凤凰168.0、四川女足165.9.

问题一: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问题二:你能计算队员的平均身高吗?用到了哪些数据?还需知道哪些数据?

问题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用求班级同学平均年龄来模拟吗?

教学说明:情境导入的背景是亚洲杯刚刚结束,女足的精神是值得中学生学习的。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得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用女足相关数据学习和研究,是学习中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情境中数据来源于学生需关注、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设置问题一:温故,起承上之用。问题二:设疑。问题三,铺路。启下之用。

1.2开展小组活动,突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改变了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比,明理,思辨中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活动一“识权”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统计组内同学的平均年龄,并计算出你们组的平均年龄。

问题1你怎样列式?

问题2哪种书写和计算更方便?

问题3如何计算我们班的平均年龄呢?

课堂预设:问题1列式呈现有两种第一种是算术平均数列法,第二种是加权平均数的列法,学生选择了后者,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问题3:增多数据个数为新计算方式“加权平均数”算理的理解提供实例和正确的体验。

教学片段:

生:我们班所有同学的年龄有两种情况,一部分15岁一部分16岁,所以只要计算这两部分平均年龄的平均值就可以了。

师:你所列的算式是怎样的呢?

生:平均年龄=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算理如何?

生:我以平均年龄为例我们先将数据分类,15岁和16岁两类,得到15岁的人数为24,16岁为16,我们班同学的年龄总和为1,再将它除以班级总人数40.计算原理其实就是平均数的定义,只是书写形式改变了。

师: 你分析的很到位,很有见地。说到书写形式我们可否在研究一下,15岁同学的与16岁同学在我们班的比例如何呢?

生:可以。

师:这样只知道各组数据的比能否求出平均数呢?

生:平均数=各类数据与相应百分比乘积的和

师:平均数=

或=,我们把相同数据的个数或比例称为这个数据的“权”。因此这种计算平均数的算法叫做加权平均数。

生:

……课上到此处,加权平均数的生成的非常自然的,只是“权”的意义还不够鲜明,所以我设置了如下教学活动

活动二:“明权”

例2:某校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801班,802班,803班的各项得分

服装统一

动作整齐

动作准确

801

80

84

87

802

98

78

80

803

90

82

83

问题1如果根据三项得分的平均数从高到低来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的排名顺序怎样?

问题2问题1中每项的“权”为多少?合理吗?为什么?

问题3如何调整“权”更合理?

问题4权对平均数有什么影响?

教学说明:改例题中的第二问,把评比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数据的重要程度来赋权,学生理解“权”的意义,也会使用加权平均数来解决问题。问题4的设置是明“权”。显然,“权”的大小体现了数据的重要程度,“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也越大。

活动三:领“权”

出示:图片1:

图片2:本义:黄花木,因其坚硬、难以变形,常作为一种衡器,后发展为在秤上滑动以观察质量的秤砣。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教学说明:领略图片一将数学知识上升到德育层面,立德树人、学科育人。通过图片二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对权的理解丰富学生视野,感受权的伟大魅力。

1.3 充分利用已学“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设计:

问题1我们班同学的今年平均年龄是——预计我们班同学十年后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n 年后呢?

问题2你得出计算平均数还有什么简便运算规律?

问题3根据以下数据能计算这九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吗?

身高范围

152-160

160-164

165-169

170-174

175-179

180-188

比例

2.63%

24.81%

34.59%

24.06%

9.77%

4.14%

人数

7

66

92

64

26

11

教学说明:通过两个问题得出:平均数的简便运算规律。通过导课中遗留问题的再讨论,学生明晰了只需要知道每个球队平均身高 的“权”可以利用所给数据求出九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提出问题3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又可落实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作用的思想。充分体现了 “做中学,学中做”理念。

2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做善喻之师

教学感悟:学生在活动一中,举例子很贴切,这让教师很感动的,评价他很善于类比、很有见地。此时的赞赏是走近他心里的肯定。在活动二中,更改“权”是有难度,这需要有大胆创新意识和自信,此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讨论,让一部分同学带动另一部分同学去思考,个人的力量不足可以借助集体的智慧。

学生在求女足队员的平均身高时,学生回想不起组中值的概念和意义。此时教师适时补充其概念和意义,师生共同合作完成起引导作用。

因为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教学活动设置、评价的引导都是以学为中心建立的,所以这样教学极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更好地激发学习新知欲望,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学会学习。

总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正真将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的教学。这样不仅要明确教什么,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真正实现“善喻”之师之“善育”。

参考文献:

[1] 黄欢,张伟平 教师“善育”必先“善喻”教育实践与研究[J]2012 (9):4-5

[2] 威再兴.“ 以学为中心”探究型复习课的教学初探[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2020(5):75-78.

[3]刘华为 浅谈解题教学中的“授人以鱼”与 “授人以渔” [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2020 (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