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彝族音乐文化渊源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川南彝族音乐文化渊源探析

李环成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文化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川南彝族的发展在文化艺术的内推和弘扬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但在浓厚的外来文化影响下,更是值得我们关注有必要挖掘和开发其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文化要素。从研究和教学的角度来看,很有必要用系统的、历史的概念来解读这种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川南彝族;传承者教育;文化多元化与融合

1引言

彝族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宝库,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深入研究彝族音乐,发现地方文化与音乐的发展相得益彰,共同进步,同时发展,音乐中有生命的影子,有民族的气息。音乐渗透在生活中。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又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无数少数民族孕育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是无穷无尽的。今后,我们将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促进民族大团结,进一步提高我国整体音乐文化水平。彝族继承了古代傣族和羌族的歌舞传统,将音乐文化艺术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川南位置较好,风景优美,完整保留了彝族传统习俗。

2彝族文化精髓解析

彝族音乐是代表彝族文化的一个特殊点。要知道,彝族音乐曲风淳朴,表现形式多样,民族风情和民族乐器较多。将这些形式和乐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彝族文化的基本理念,可以使整个彝族文化充满独特的魅力。很多文学艺人走访过很多彝族地方,看到过很多以歌舞为表现形式的地方舞蹈,尤其是当地人歌舞常态化的生活,更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可以说,彝族生活离不开音乐,喜欢用音乐来表达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和事件。例如,彝族结婚时有自己的喜歌;葬礼上有悲歌;客人回家时,也用迎宾曲来表达热情、欢乐等。其实,音乐是彝族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些特殊的地方节日会有很多美妙的音乐。此外,彝族乐器也有很多特点,如马布,用牛角制成,多用于丰收节和火把节;还有月琴,许多彝族男子在跳舞时都会用月琴,这种乐器通过这种演奏方式传达心爱女人的感情。

3 彝族音乐文化特征分析

3.1论民间音乐文化的特殊性

彝族音乐文化的基础是民间积累的生活经验,是当地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掌握的技能。久而久之,彝族音乐文化也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事实上,对于彝族来说,音乐文化自诞生之初就与他们接触,代代相传、发展,呈现出典型地根植于民间的文化特征。

3.2关于音乐文化的特点

彝族音乐文化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和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音乐文化其实是一种桥梁型的内容载体,关系到当地人的交流和交流,所以从风俗习惯和传统习惯来看,都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彝族音乐文化的内容较为丰富多彩。无论是民间诗词,还是笔墨遗风,都体现出他们强烈的个性。在展现彝族音乐特色的同时,又保留了原有的艺术风格。 彝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他们从大自然中继承了一种灵气,培养了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他们所唱的一切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是彝族人恋爱时最好的媒人;音乐是彝族人结婚时最真挚的祝福;音乐是彝族人在亲人告别时最真挚的告别;音乐是彝族人民抒发内心最动人的情感。 ;音乐是彝族的声音,也是他们的语言。彝族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唱”出来。比如易的声音“音乐会”是旋律“re-sol-re”,易的声音“吃了吗”是旋律“mi-mi-re-mi”等。彝族生活离不开音乐,喜欢用音乐来表达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例如,彝族喜欢把婚丧嫁娶变成“音乐会”,所以彝族结婚时有自己的喜曲,办丧事时也有丧曲。聘请“专家”唱歌 老人去世死了,姑娘嫁人了,彝族要唱上三天三夜,“专家”的酬劳很高。客人上门后,彝族也用问候语来表达热情和喜悦。事实上,音乐是彝族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一些特殊的地方节日里,有很多很棒的音乐。许多彝族人随身携带着自己喜欢的乐器,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易家姑娘在思念亲人、寂寞、满心欢喜时,将嘴巴挂在胸前为伴……随心所欲地带着她们,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心中的爱恋;月琴是他们的“代言人”,人们的喜怒哀乐都由月琴倾诉表达。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弹唱,这或许就是彝族民间音乐至今未失传的原因吧。

4川南彝族音乐文化形式

彝族音乐文化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经历了很长时期、很多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彝族乐曲就是在长期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旋律。彝族乐器配上原生态的彝族乐曲,其音调和结构形式有长久的稳定性。乐器不同,曲调也不同,音域和表现也有所差异。

4.1 歌曲文化

彝族歌曲是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特点是内容丰富,结构简单,押韵,旋律优美,感情粗犷。它们记录了彝族文化的历史、科学、生产生活、传统习俗、哲学思想等。幸运的是,即使在城市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海雅地区的彝族民歌仍保留着最原始的形式和特点。海雅伊的长辈们常常在悠闲的午后,一边欣赏着美丽的山景,一边唱着平静的老调;中年人下地干活还喜欢唱赞美劳动的歌;青年男女在月光下相遇,他们将在面前唱出心上人最动人的情歌,孩子们放学回家,在山路上唱着世代相传的童谣。彝族歌曲源远流长,种类丰富,源远流长。我们可以根据民歌的内容和意义将它们分为叙事歌曲、民歌、情歌等,也可以根据民歌的旋律分为:旋律、入口旋律、饮酒旋律、婚礼旋律、在这些歌曲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数百年的彝族人的喜怒哀乐、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4.2 米苏唢呐

“米苏”在当地方言中是“甜”的意思,普遍存在于四川彝族村寨。每逢节日、婚嫁等重大活动,总能听到米苏唢呐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与彝族非常相似。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说是彝族身份的象征。唢呐自元代传入中国后,不断融入各地文化习俗,海雅彝族唢呐最早是卷成烟皮,存在发声不稳定等缺点。顶部钻孔,以葫芦为盘,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唢呐制作工艺。唢呐演奏者被当地人称为“唢呐工匠”,优秀的工匠能演奏出攀登旋律等数百种旋律,他们以循环呼吸法吹奏米苏唢呐,一口气可演奏2—3分钟。唢呐与当地人民的生产、工作和风俗习惯息息相关,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内心状态,入选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结语

彝族有着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但由于当地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无法得到有效地传承。为有效保护彝族音乐文化,有必要加强对彝族音乐文化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当前的保护工作中,还存在着彝族民间音乐文化信息缺乏有效保存、无法扩大受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效果。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必要通过建立彝族音乐文化展馆和档案馆,完善彝族音乐文化基地环境建设,打造彝族音乐文化生态博物馆等,实现彝族音乐文化现代化。对旅游文化的传播和重构目标已经实现。

参考文献

[1]周志荣.川南彝族地区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缺陷及改进对策——以泸州叙永彝族聚居地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例[J].四川戏剧,2014(12):89-91.

[2]聂世忠.川南彝族漆器的种类及工艺[J].新美术,2016, 37(5):100-102.

[3]张小燕.川南彝族音乐文化渊源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6-98.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22年校级科研项目《地域文化差异影响下的川南民间音乐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WYB2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