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魏桂兰,熊润贤

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 上海市 20004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HDN)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对其护理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方法:从2020年8月份起到次年12月份期间我院肾内科有血液透析治疗需求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4名,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在血液透析中的各种风险事件,分析其中与护理相关的因素,并对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及管理方面的措施。并观察实施风险管理后,受试者在HD中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及投诉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心理、病情严重程度、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情况、血液透析设备等都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及投诉的发生显著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结论:HDN中的风险因素设计护理人员、患者及设备三大方面,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能有效避免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血液透析;风险管理;

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是一种肾脏替代疗法。HD是将通过相关医疗设备将患者体内还有代谢废物及毒性物质的血液引流至体外,再经过透析器,对患者血液内有害物质进行超滤、吸附,最后将已净化后的血液重新回输至患者体内[1]。目前血液透析常见的风险事件为感染[2]。本研究首先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HDN中的风险因素,对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并通过临床试验观察管理对策实施前后患者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从我院肾内科在2020年8月份起到次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两组受试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指数等各项一般临床统计资料和指标如表1所示。该项目已获得我院医疗伦理委员会的认可与批准。

表 1 患者一般资料

组别

n

男:女

年龄(岁)

BMI(kg/m2

透析时间(月)

观察组

84

49:35

46.54±5.86

22.89±1.25

56.07±1.21

1.纳入标准

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均为大于18岁的成年人;均患有尿毒症有透析需求;透析时间不少于1年;主动配合开展本研究中的各项治疗、随访及调查问卷;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

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其它危重病者;在研究时间内意外死亡者;合并自闭症等严重精神疾患者;患者及其家属未配合治疗或中途断联者。

(二)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可能的患者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护理人员、设备三个方面。患者自身可能由于长期患病自身免疫力较差,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压不稳定,心理压力较大等原因导致透析风险增加。护理人员可能由于无菌观念较差,相关护理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熟练度不足导致透析风险事件的发生。透析设备老化,磨损严重也会增加透析风险。此外,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也是一大风险因素。

(三)评价指标

对血液透析护理中发生的感染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实施管理措施后对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水平、风险处理、沟通等四项,每项100分,满分为400分。

(四)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及0.01。

二、结果

(一)护理风险与相关因素的线性关系

患者病情、心理压力、护士经验不足、设备老化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如表2所示。

表 2 护理风险与相关因素的线性关系

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

P

护理风险与患者病情

0.70

<0.01

护理风险与心理压力

0.67

<0.01

护理风险与护士经验不足

0.69

<0.01

护理风险与设备老化

0.68

<0.01

(二)护理满意度

管理前后,统计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及投诉的发生率,并由患者填写调查表。观察比较管理实施前与管理实施后,血液透析患者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其中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如表3、表4所示。

表 3 管理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组间比较[例(%)]

组别

n

护理风险事件

护理纠纷

护理投诉

管理后

84

4(4.76)

2(2.38)

0(0)

培训前

84

12(14.29)

8(9.26)

4(5.95)

表 4 管理前后患者治疗满意度的组间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态度

护理水平

风险处理

沟通

管理前

84

74.21±0.25

62.92±15.98

70.48±7.89

63.02±15.14

管理后

84

89.68±2.71

88.64±13.78

94.05±9.25

87.32±13.63

三、讨论

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相比较于腹膜透析,效率更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尤其适合肺水肿、高血钾和药物中毒的快速解救。

[3]但也存在着费用较高、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对心脏功能要求高,出血、感染、内瘘狭、血栓形成、脑水肿和透析失衡综合征、低血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等缺点[4]。而合理规范的护理则可避免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于患者自身来说,心理护理、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对治疗的不确定性,缓解其精神压力,定时的血压监控能避免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强化其无菌观念,提高其操作及对相关风险处理的熟练程度。对于相关设备要进行定期维护,及时更换,在使用前规范检查。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血液透析危险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与临床试验探讨探讨血液透析护理(hemodialysis nurse)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对其护理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理情况、病情严重程度、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情况、血液透析设备等都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及投诉的发生显著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但本研究仍然存在样本总体数量过少,来源过于单一,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等不足。希望未来的相关研究能在规避以上缺点的基础上,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血液透析护理(HDN)管理方案,并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使用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世杰.连续性肾脏替代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06):27-29+33.DOI:10.13638/j.issn.1671-

4040.2022.06.007.

[2]张梅,方萍,杨亮,程娅,程小敏.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联合感控督导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路感染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7

):1598-1602.DOI:10.16821/j.cnki.hsjx.2022.17.013.

[3]李雯,项美娟,连芬,蒋晓珍,张旭珍.血液透析对围绝经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钙和血清磷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6):3085-3088.DOI:10.

19829/j.zgfybj.issn.1001-4411.2022.16.049.

[4]刘玉.风险分级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05):124-126.DOI:10.19435/j.1672-1721.2022.0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