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质量监管的战略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纺织行业质量监管的战略思考

李新明,王狄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为了有效控制纺纱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应构建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并进一步控制壬基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有毒有害成分的应用,以确保纺纱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公司应当强化对纺织化学品的危险管理,严格控制APEO参数技术指标,以防止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回收和危险物品召回的情况。我们将深入探讨日常纺纱产品质量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纺纱行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它不仅是发展民生行业,更是科技与时尚的完美结合,为改善人民生活、构建生态文明、推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内需发展、增进和谐等领域充分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纺织企业不惜违反以次充好,制造出有经营风险、有毒有害的不合格产品,这就需要全国质检机构进行监督抽查,保证用户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需要纺织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承担起应尽的国际社会责任。

重点关注纺织产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引言:近些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纺织企业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设备、监测仪器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业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使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继续思考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解决纺织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

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先进和应用日趋广泛,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提供优质的产品才能保持竞争力。为了在纺织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机遇,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自身实力。通过深入了解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有助于显著提升纺织品的质量。开发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纺织品,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二、纺织品基本质量要求概述

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包括内在品质,也包括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可以通过多种指标来衡量:断裂强度、裂缝程度、耐磨性、毛发起球率、缩水率、色泽牢度、甲醛含量、pH值以及其他性能指标均可评估通过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和防水功能,我们可以显著提高制品的耐穿性和适用范围,从而实现物理化学上的改善。学性能和外观质量取决于规格、对称部位尺寸偏差、色彩、瑕疵、缝制质量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标志的设计可以直接展现产品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三、纺织品常见质量问题

( 1 )产品使用说明中提供的纤维含量未能准确反映出产品的实际特性和性能; 产品使用说明中存在大量不合格的产品

比如:厂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涤纶材料来制作产品。可能会有人用蚕丝、腈纶或羊毛剥鳞来假冒羊绒,甚至在产品中使用这些材料。例如,在产品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含量为40%的羊毛和60%的涤纶纤维被大幅提高。根据使用说明,产品标注为羊绒405,涤纶含量达到60%;;然而,实际上,它是一种涤棉混纺的产品,却标注为棉100%。这种标注方式与《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中规定的标准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不符合要求。根据GB/T5296.4-2012《消费品应用介绍第4组成部分:纺织品和服饰》的规定,这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标准要求。

(2)产品中甲醛含量过高

甲醛有着出色的耐腐蚀功能,因此在树脂清理流程中,必须采用甲醛来保护衣物。为了提高服装的质量,生产者会采用多种技术来制造出具有防皱、防缩、阻燃等特性的布料,并且保证印花和染料的质量。出于提高持久性和手感,有些产品厂会在助剂中加入甲醛,以降低,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使用含有大量甲醛的低成本助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甲醛含量较高的纺织品在人类穿戴和应用环节中,会不断产生出游离甲醛,从而对环境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影响。人体接触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和皮肤炎症,这些炎症可能会对眼睛造成刺激。

甲醛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引发癌症。衣物中甲醛浓度可以较高的两种情况是:一是通过防皱、防缩处理的纯棉衣物,二是其他材料制成的衣物目前较为流行的涂料印花衣物,三是成品中有粘合衬的部位,四是黑色、深蓝色等颜色较深的涤纶衣物。

(3)色牢度不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如果色牢度不合格,不仅会影响服装的外观,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康安全。由于色牢度较低的纺织品中染料极易剥落,导致染色分子和多种重金属离子的释放,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天然植物纤维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从生长环境中吸收一定数量重金属。印染加工以及纺织品加工环节中,也有可能带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还有一些重金属是来源于服装辅料和饰品上。穿着服装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吸收大量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具有毒性; 当重金属离子在肝脏、骨骼、肾脏、心脏和大脑中积累时,这些器官就会受到影响,导致重金属积累的问题出现。

四、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纺织品质量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

(1)出台政策法规。立法从重从严,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把从原料加T、

所有的生产环节,从织造到销售,都应受到监管,加强对市场的监督,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大数据对制假、造假比较突出的地区、厂家和商家坚决打击,甚至取消生产、销

售资格,使生产厂家、商家从源头上不敢造假。

(2)加强设备更新

为保证企业生产的高效性,应当对老化、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例如无法满足工艺需求的;过于老化、生产效率低且能耗高的;经过大型修整尽管可恢复精度,但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员工健康等的设备。另外,在引进纺织配套设备时,应当由技术部门进行评估,并上报审批,设备进厂后应做好调试和安装,并在正式投产三个月后,再办理验收手续。企业应当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建立能够反映设备运行数量、动态变化和技术特征的台账,并做好定期核对;加强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保证检修人员专业素质达标,制定检修周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严格按照该模式进行设备管理。

(3)加强现场管理

由于纺织企业的人员流动量较大,且原材料、生产工具、成品等数量较多,如果不重视对现场的管理就很容易导致卫生条件不达标,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隐患。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现场管理,利用科学方法、制度和规程设定对现场的料、人、机器等生产要素进行管理,对生产各道工艺的成本、安全、设备等进行集中化管理。

(4)全方位品质控制

一是严格控制产品主要规格,无论是纺纱品规格或是染色助剂,都应需要厂商出具相关的检测报表,一旦有可能,公司应该自行进行抽检核实,以保证商品质量;二是强化对制造过程的监督,对半成形的品质应进行控制,而不能等到定型阶段再进行检测,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纺织企业应当积极发挥监督职能,在生产过程和发货前进行严格抽检,以确保产品和有关化学品质量稳定。同样,我们也需要完善纺织行业标准体系,以确保技术标准对产业的基础支撑效果,激励中小企业制订更高水平的团体规范和企业标准,以适应当前的挑战。

“全面质量管理”是纺织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涵盖了服饰、家纺、织物、辅料、配件、印染、化学原材料等各个环节,其中纺织化学品的品质影响到衣服的最后产品质量,因此,各服饰品牌商都制订了一整套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规范,以确保纺织品染色和助剂的产品质量,而且,纺织化学品企业也将其成分和配制保密,不愿公开。

结语:只有纺织企业能够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到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监控,以及在服装设计R&D阶段,及时预测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才能有效地提升纺织品质量管理水平,这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周青青,郑斯婷加强纤维检验提升纺织品质量[J]化工管理,2018 (1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