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结合多学科优化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结合多学科优化作业设计

王新爱

中山市三乡南峰学校  邮编:528463

摘要:新课标对教学提出新要求,教师需转变自身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优质课堂。在转变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结合多学科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提升其他学科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本文介绍小学数学作业结合多学科设计的意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并提出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结合多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多学科;策略

引言:目前,在作业设计中,普遍出现作业量大,重复率高,缺乏深度思考等问题,不仅增加学生的作业量,还造成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设计”又被人们所关注,并对其进行相应评价。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质为基础,充分发挥出数学课程的教育作用,避免目前在数学作业设计上存在问题,对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和方式进行优化。注重与其相关核心素质的体现,使学生摆脱重复和机械性的练习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的学习。

一、小学数学作业结合多学科设计的意义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当中,学生通常情况下都是处于被动式学习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讲台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模式让学生只能单一地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方式来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展开数学学习。而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对于教师来讲,在课堂教学当中应该要更加重视数学结合多学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数学教师的指引下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处于身体以及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对于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也非常强烈[1]。为此,就非常需要教师做出一系列有效的引导工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以及作业布置的过程当中都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被动式的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模式当中,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布置作业的内容通常都是在课堂上讲授过的知识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那么,在如今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在现如今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能否利用课后的时间去延伸或者拓展更多的知识点,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更加注重让学生学会拓展自我的认知范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为此,结合多学科作业的有效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考探究能力[2]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在常规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根据书本上的课后练习题来进行,而书本上课后练习题都是与教师所讲解知识相结合的,教师这么做,是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数学作业是关于数学概念知识、定义、公式、计算等问题,而在完成这些有关的作业时,学生只是简单地凭借自身头脑,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数学的反感会逐渐加深。

三、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结合多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旦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并且,对部分学生来说,学习数学还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在学习时候,学生只是将数学当成一种应试教育。这种情况不仅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而且还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设计与多学科相融合作业时,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地将每个学生的真实需要都纳入考量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精神需要。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数学教师就适时地设计与劳动教育结合作业,根据学生具体状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在大扫除过程中,将桌子当做长方体进行拼接计算表面积,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人互相探讨和研究,最后将全过程都记在心里。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的解释性和分析性,又能够充分调动其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对数学的研究更为主动,从而提高其学业水平。

(二)改变作业形式

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推动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方式也要改变,从而防止其与学生需要不符。因为以往作业设计较为单调,而且单调乏味,因此也就更缺乏对小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提高的可能性。身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课程后作业设计上,进行创新和最大限度地将自身现实生活与所学数学知识和其他课程内容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让学生更多地知道现实生活,使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数学知识密切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教授《统计》课程的时候,教师结合美术课程,让学生自己去计算一下学生人数和性别组成,并画出来,例如,在一个班中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统计”,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统计”这个词有一个更好的理解。经过统计,在自身心里对数学统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最后,根据统计得出自己所要的数据结果等。

(三)设计体育游戏作业

而对于学生来说,游戏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作业,适合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因此,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这个机会来进行部分与体育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去做。比如在《集合》这一节中,让学生做一个问卷,让学生把那些最爱跳绳学生的姓名,以及那些最爱扔沙袋学生姓名,还有那些最爱踢毽子学生的姓名都记在上面。然后,选出若干名学生,请学生在舞台上做“圆圈”,吸引喜爱各种动作的学生,学生会发现有些同学包含在三个圈内。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认识到集合的意义,还学会相关体育运动,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语文阅读作业

知识终极目的就是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果只知道如何做题,将知识运用停留在表面上,就丧失了学习的价值。所以,为更好地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通过设置与语文阅读理解结合的实践类和应用类作业,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例如,在进行完“单价×数量=总计”的数量关系的课程之后,向每位学生发放一份购物清单,上面记载着各种商品的名称和购买的数量,并请学生算出购买商品的价格、支付的钱和找回的钱、购物的时间和地点,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拿着这份购物清单,到超市购买一种商品,并请家长督促学生完成。通过这种方式,每位学生都会对自己所买的物品进行反思,并仔细地查看物品的价值,从而决定所要购买的物品的数目,并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运算。这种类型的作业方式,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与多科目相融合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在提高数学水平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更好巩固自身知识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对此,在小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部分新数学理论,为学生设计多样性作业,促进学生成长。

[1]周燕花.逆向视角:打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另一扇窗[J].阅读,2023(07):29-31.

[2]谢静.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怎样实施“高质轻负”[J].智力,2023(03):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