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白痢的治疗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仔猪白痢的治疗策略研究

陈宗英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  四川攀枝花  617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不断增加,而新生仔猪传染病是制约养猪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传染疾病是仔猪白痢。仔猪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疗,会造成仔猪批量死亡,这对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在本文中,通过对仔猪白痢的发病原因出发,探究治疗方案和预防策略。

【关键词】仔猪白痢;发病原因;治疗策略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常见多发于10—30日仔猪,临床表现为灰白色、伴有腥臭味、浆糊状的粪便。仔猪白痢发病率高,其死亡率和养殖环境管理以及治疗效果有关,仔猪白痢发病普遍,尤其在秋冬季节频发,发病原因多种。因此,仔猪白痢的诊断和预防治疗成为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白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够对养殖户提供一些帮助。

一、仔猪白痢的发病原因

(一)母猪养殖管理不到位

众所周知,大肠杆菌虽然是正常菌群,但是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致病菌群,通常这些致病菌群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如果不及时清理,新出生的仔猪会通过舔舐圈养区的环境以及摄取母乳的时候引发感染,这也是仔猪白痢的主要发病原因。

少部分会因为母猪自身产后感染,诱发乳腺炎,母猪体温升高,导致母乳变质,通过哺乳仔猪后,诱发仔猪消化不良,外加病原菌的影响,导致白痢疾病的发生。

(二)仔猪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

对于10—30日龄的仔猪来说,其肠胃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个体机能尚不完全,对菌落抑制能力较弱,自身体抗力较差,一旦有致病菌进入到体内,引发菌落大量繁殖,引发消化系统紊乱,肠道内食物发酵腐败,对肠道的刺激,造成吸收障碍,最终引发仔猪白痢的疾病发生。

(三)环境因素和预防不到位

刚出生的仔猪因自身体抗力不高,外界环境因素对其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气候变化不定,一旦保暖不及时,就会诱发仔猪白痢的发生。一些仔猪在离开母猪后,对于新的圈养环境不熟悉,外加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仔猪无法及时适应,如果再遇到猪舍卫生环境差,没能进行及时地清理和消毒,都加重了仔猪白痢发病的可能性,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四)营养供给不及时

母猪在产后,母乳质量不高,饲料营养不均衡导致仔猪无法从母乳中获得有效的营养,自身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仔猪自身抵抗力低下。除此之外,在母猪孕期,营养不足,导致仔猪出生后出现贫血、低血糖等影响营养代谢的疾病也会引发仔猪白痢疾病的发生。

二、仔猪白痢的诊断方法

(一)临床症状

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的症状,粪便呈乳白、灰白、淡黄或黄绿并含有一定黏液的状态,伴随排便次数的增加,粪便稀样并伴有腥臭,仔猪在发病过程中逐渐消瘦,萎靡不振,出现脱水等症状,最终因虚脱而死。

(二)病理变化

患有仔猪白痢后,病程较短的死猪,其胃中有乳凝块,肠系膜淋巴结轻度水肿。病程较长的死猪,除了外观上带有腥臭的粪便,整体消瘦,其胃中有大量气体,肠黏膜出血,内容物是伴有腥臭、黄白色物质。

三、仔猪白痢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母猪饲料营养管理

除了要保证母猪在日常喂养中所使用的饲料符合全价配合日粮,满足全面的营养之外,对怀孕的母猪进行科学饲养办法,避免出现母猪产后不进食,便秘的情况,从而减少仔猪腹泻感染的可能。另外,对待产的母猪在进行单独产房圈舍前,要对圈舍进行冲洗消毒,可选用5%烧碱溶液对圈舍进行消毒,消毒后对圈舍进行空圈。在怀孕母猪进入圈舍时,对母猪本身进行一次全身消毒清洁,必要时做好驱虫工作。

(二)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要满足仔猪出生时,尽快补充母乳,通过充足的母乳摄取,提升自身免疫力。仔猪在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可通过及时补充铁剂来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引发的感染。2周龄以上的仔猪,已经可以通过全价仔猪粮的喂养满足生长所需营养。全价粮能够满足仔猪对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糖分的摄取。不仅限于此,在日常喂养中,仔猪的口粮中应当适当增加乳酸等多种有机酸,不仅仅能提高口粮的适口性也能帮助仔猪消化系统的完善,增强肠道抑菌能力。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针对不同季节做好相应的卫生管理。夏季,气候闷热,加强圈舍通风降温工作,做好防暑工作,避免仔猪出现热应激的情况产生;冬季,气候寒冷,加强圈舍保温工作,合理适当地增加保暖措施,添加垫草,防止寒风侵袭或受寒导致的应激情况,秋冬季节仔猪感冒而引发的白痢病毒十分常见,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针对圈舍,要有明确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制度,时刻保持圈舍的卫生整洁。无论是产前还是日常喂养,科学有效地对圈舍的地面、墙壁等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时刻防止病从口入。

(四)加强药物防治管理

在发现有病猪后,要对猪场内,尤其是产后12小时内的仔猪进行一定的药物防治,避免大规模传染。可采用口服或者注射抗菌药物对仔猪进行连续三天的药物防治,实现预防感染[1]。除了对仔猪的药物治疗,对母猪的用药相对方便,但是口服药物在通过母猪的吸收后由乳汁喂养仔猪的方法效果较差,通常可采用注射的办法,提高仔猪倡导的吸收。通常,在母猪临产时用药预防持续到产后3—5天,能有效避免仔猪感染。

(五)加强疫苗的防治管理

可在母猪生产之前采用相应的三价疫苗进行注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母猪的饲料中酌情添加仔猪的白痢粪便,使母猪身体内产生一定的抗体,通过乳汁喂养将抗体输送给仔猪。也可在仔猪出生后的规定时间内,对仔猪的大腿肌肉注射性血素,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确保仔猪能够健康生长,降低患病可能。

四、仔猪白痢的治疗方案

(一)治疗仔猪白痢的方法

当发现仔猪已经发病,必须全窝用药,实现对患病的仔猪进行治疗,对未患病的仔猪有效治疗[2]。针对仔猪白痢能够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可在药敏实验后确定药物种类,可选用多种抗菌药物交替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恩若沙星、环丙沙星作为注射类特效药,可按照每公斤体重,每天两次,连续3—5天进行注射治疗。 诺氟沙星是口服类特效药物,可每天2次混合在饲料中喂养。仔猪患病严重时,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清热解毒以及抗菌消炎的中成药,配合治疗。

(二)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针对药物的选择上,应选择知名药企所生产的药物,确保药效和药物的稳定性[3]。在用药上,尤其是预防过程中,要注意药量的把控,可将药量减半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在质量过程中,要时刻观察仔猪的取暖,一旦发现温度较低的情况及时增温保暖。对仔猪和母猪出现疾病症状时,及时应对,要做到治疗不过夜,以免错过治疗时间。在上文中提到的用药的方案中,应根据仔猪的体重和腹泻程度酌情用药,观察病程变化,及时更改用药次数。

五、结束语

诱发仔猪白痢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在饲养过程中,采用症状观察和治疗诊断的方式对疾病进行判断,在仔猪白痢的预防和治疗上,应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案,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和疫苗注射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治疗中,要“科学”地选择抗菌消炎药物,做到仔猪和母猪共同治疗和预防的目标,对已经发病的仔猪和母猪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实现科学的疫苗注射。根据气候和季节变化,在日常饮食喂养中投放相应的预防药物。此外,将重点放在母猪的饲养管理上,从根本上提高自身体抗力和抗菌能力。对仔猪的饲养中,注重保健工作,在仔猪生长需求大的时候,要注重营养和抗病性,从而有效预防控制仔猪白痢疾病的产生,不仅仅能够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也能降低仔猪白痢疾病对饲养者的损失,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秀丽.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控[J].现代农村科技,2022(11):74.

[2]余明兴.黄芪多糖与恩诺沙星治疗仔猪黄白痢的效果研究[J].养殖与饲料,2022,21(10):89-92.

[3]汪兴华,陈秀梅,张锋.仔猪腹泻康治疗仔猪白痢的应用试验[J].畜牧兽医科学,2022(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