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浅谈瓶装燃气用气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3

信息化背景下浅谈瓶装燃气用气安全管理

陈铭波

嘉兴聚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嘉兴 314000

摘要:燃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燃气供应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燃气安全事故也逐年增多,瓶装燃气用气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燃气行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瓶装天然气用气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目前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气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信息化手段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瓶装燃气;用气安全

一、我国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现状

瓶装液化石油气,是指在工业和商业等使用中,用钢瓶、专用管道运输的气态烃类燃料。钢瓶、管道运输是燃气行业中的两种常用运输方式,其安全隐患较小,但缺点是安装调试复杂,一般由专业公司施工,建设成本高。而瓶装液化石油气销售则更具市场优势,其优点主要有:储存、使用方便;用户数量大;经济实惠。

瓶装液化石油气由液化气站或生产企业直接销售给用户使用。从供应端来看,它在使用前必须要对钢瓶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从销售端来看,由于钢瓶质量参差不齐、充气设备简单简陋、充装制度不完善、安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存在,钢瓶安全隐患较大,用户违规用气现象屡见不鲜。

二、当前瓶装液化石油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户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使用知识匮乏

大部分用户缺乏正确的用气安全意识,尤其是对液化石油气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些用户未经过正规培训,对液化石油气的充装量和使用知识一无所知,常常是“先用后充”、“先放后倒”,造成了燃气泄漏后不能及时关闭阀门。

用户安全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气安全水平的高低。用户在使用瓶装液化气过程中,对气瓶阀门、钢瓶减压器、胶管的正确操作方法,对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安全常识缺乏必要了解和认识。

(1)气瓶阀门:是保证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操作瓶阀,首先应做到“五定”(即:定人、定机、定阀、定压值、定定位)。在用气时,不得长时间离开厨房;外出或休息时必须关闭瓶阀。

(2)钢瓶减压器是液化石油气在使用中的重要附件之一,也是保证用气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减压器十分重要。安装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①应经常检查胶管与气瓶接头处有无老化、龟裂;

②严禁使用带有金属丝(铁丝)或金属网眼气瓶;

③严禁用热水或蒸汽去煮食气瓶内液体;

④连接气瓶与灶具之间的胶管不得超过2米,长度不得超过1.5米,两端必须用卡箍紧固;

⑤严禁将气瓶靠近明火或高温等热源;

⑥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服等容易被火焰烧伤的衣物。

一旦发现漏气现象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动火和使用各种电器(如手机)打电话,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到室外拨打电话求救。注意:严禁动用明火和启动电器开关(如电灯、排风扇等)。不能启闭电话、门铃等电器,因为此时电火花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3)胶管连接灶具时应采用耐油胶管或不锈钢波纹管(以耐油耐腐蚀不锈钢波纹软管为宜)并不得有接头;连接灶具应使用专用软管。

(二)运输中违规经营现象较多

液化石油气灌装企业擅自使用其他公司钢瓶灌装液化气的行为屡禁不止;瓶装液化气运输车辆不按规定路线行驶或将气瓶混装在其他车辆内;因车辆故障无法及时配送,被迫送到偏僻地区进行配送等问题。

瓶装燃气的运输环节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由于瓶装液化气的运输属于危险货物,经营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足够了解,对所运输的货物缺乏足够认识,存在侥幸心理,未严格履行相应的安全责任。同时也由于目前我国并未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瓶装液化气的运输,导致了一些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违规经营现象。

(三)气瓶检验鉴定机构少、技术力量薄弱、检验周期较短

气瓶检验检测机构是监督管理气瓶安全使用的重要技术保障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气瓶检验机构数量少,使得气瓶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将难以查找原因并对其进行维修,使事故得不到及时处理、避免扩大。

目前各地瓶装燃气公司使用的减压装置主要有:减压阀、减压阀和波纹管。其中减压阀是连接减压装置与气瓶的主要部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减压阀都会被忽略掉;波纹管也是连接钢瓶与调压装置最重要的附件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14年间全国共发生涉及瓶装液化石油气爆炸、泄露、火灾和中毒事故218起,其中涉及瓶装液化石油气爆炸的事故有15起,占总数的5%。事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用户使用时不规范操作,导致燃气泄漏等,导致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超量充装液化气(如在液化气中掺混一定量的空气),造成钢瓶内液化气无法排出而使钢瓶内压力升高,超过了钢瓶的承压极限而发生爆炸。用软管连接液化石油气钢瓶与灶具间的连接处应采用金属波纹管,不允许使用软管。严禁将气瓶直接置于阳光下暴晒、靠近热源或直接放置于高温环境中。要经常检查灶具的开关是否完好,如有漏气现象应立即关闭开关,开窗通风后到室外拨打报修电话或到指定的燃气企业去维修。

从全国来看,瓶装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2014年全国瓶装液化石油气事故14起,其中2起为瓶装液化石油气燃爆事故、8起为液化石油气泄漏燃烧爆炸事故;2014年全国瓶装液化石油气爆燃事故9起,其中9起为燃气燃爆事故、3起为液化气爆炸事故;2013年全国发生瓶装液化气爆燃事故2起,均是由瓶装液化气燃爆引发。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瓶装燃气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性,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燃气泄漏不易被发现和排除,极易导致火灾和爆炸;且存在气瓶超装超载现象、灶具超期未检及燃气泄漏等现象。因此要保障用气安全必须强化用气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但从目前我国对燃气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对气瓶超装超载运输以及燃气泄漏等现象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约束,且多为市场行为。

(四)燃气管理部门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从燃气管理部门的监管来看,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燃气管理部门是燃气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于其违法违规行为也只能进行现场处罚和责令整改。

而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基本上都是在网上处理、网上追查,既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又浪费行政资源;一些地方因受资金等因素制约,对违法违规经营采取“放水养鱼”等方式应对;部分地区存在安全监管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瓶装燃气使用场所分布广且分散、运输监管难度大等,致使瓶装燃气具流通环节无法全面监督管理。

(五)政府投资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全国还有很多县市没有开展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工作。虽然这也能缓解一些县市没有专业人员负责本地区用气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但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同时很多地方的燃气管理部门只能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点的监管工作,由于缺乏财政拨款补贴导致很多燃气管理部门都无力进行有效监管,而政府财政压力较大使得资金无法投入到这些薄弱环节上去;一些县市为保障日常工作经费与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全面监管。

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目前,部分城市已开始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标签,以射频信号的形式传输数据并存储在 IC卡中,无需通过外接天线即可实现对目标物进行定位和监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以其安装、维护方便、不受距离限制等特点,使 RFID技术在燃气行业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根据目前国内瓶装燃气安全管理的现状及用户需求,对现有燃气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燃气企业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来规范、细化燃气管理流程,强化日常监管力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时查询燃气安全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处理问题。

四、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目前,燃气管理部门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钢瓶运输、安检等环节的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对气瓶、调压器等燃气器具的充装和配送进行监管。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气瓶充装及配送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与控制,确保气瓶安全使用。

(1)该系统主要包括充装前检查与现场抽查两部分功能;

(2)该系统可将钢瓶信息、调压器信息、用户信息等统一存储,可实现实时数据共享与分析,还可以自动生成巡检记录,使瓶装燃气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更直观和有效;

(3)该系统提供气瓶数量和剩余数量统计功能,为建立气瓶动态管理机制打下基础;

(4)该系统可实现对从业人员信息的远程查询与录入、对充装过程的实时监控、对配送车辆 GPS轨迹和运输轨迹的查询与追溯等功能。

五、典型案例分析及未来展望

本文以A燃气公司为例,说明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

目前A公司采用的是单一 GIS平台,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对燃气网点进行管理,数据只能单向发送,不能进行交互。GIS平台将每个点的地理坐标与对应的液化石油气钢瓶信息关联起来,形成一个立体三维模型。同时还提供了固定 IP地址查询、网络流量查询、实时轨迹查询等功能。通过对数据库中存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获取用户每天的用气量、气瓶组压力值及使用时长等信息。经过A公司工作人员的统计和分析,瓶装燃气用气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提高瓶装燃气用气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引导力度的不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燃气安全信息化将会成为未来燃气行业发展和管理的必然趋势。

六、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瓶装液化气和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确保瓶装液化气的可追溯性,以及液化石油气的充装率、充装质量和残液率等数据准确、及时上传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与管理系统对接。同时,要加强对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管,坚持“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严厉打击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违反相关规定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对涉及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对瓶装燃气运输环节的监管,建议由地方政府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要求运输车辆必须安装 GPS定位系统。同时建立健全燃气运输行业规范,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手段,进一步强化对燃气运输行业各环节安全监管力度。同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手段体系。

(二)建立气瓶信息溯源制度,强化气瓶充装管理。对于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而言,应定期对其所销售的各类气瓶进行检验、报废处理;对于用户而言,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建立气瓶信息追溯系统,加强对其所销售的瓶装液化气的充装、运输以及销售等全过程安全监督管理;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时,用户应根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燃气经营者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和《液化石油气钢瓶》国家标准要求进行使用。

(三)建立气瓶充装制度与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对接。液化气充装站及液化气供应站在对气瓶充装后应及时上传充装量数据至监管平台以备随时核查。充装站应建立完善充装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充装单位对其所充装的液化石油气钢瓶进行定期检验,发现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应立即停止充装并书面通知钢瓶生产企业和供气单位;对逾期未检验或未办理使用登记的钢瓶,应严禁使用。建立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信息可追溯制度,充装站应将每只钢瓶的检验信息上传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瓶内残液、残气(包括残液和残气所含压力)等必须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不得排入地下管网或者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严禁在储罐间倾倒残液或直接向气瓶灌气。同时要对其充装、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四)要加强液化石油气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相关部门要对液化石油气用户进行用气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正确使用燃气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在用燃气软管等有泄漏现象的液化石油气用户应该积极劝导其及时更换;加强对液化石油气钢瓶及运输车辆的监督管理,杜绝违法运输液化气行为发生;建立完善举报机制和奖励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和充装的行为以及运输车辆加装或改装液化气钢瓶等行为。

总结

从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气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气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统一的物联网信息平台;二是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三是优化液化气供应站站点布局,选择优质气源;四是大力推广电子标签识别技术;五是加强液化石油气充装、检验环节监管,提高钢瓶检验水平;六是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七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举报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春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2,13(13):3.

[2]陈娉娉.信息化背景下浅谈瓶装燃气用气安全管理[J].科学与信息化,2017(23):2.

[3]吴斌.信息化背景下分析城市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J].科学与信息化,20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