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苏州市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新课标背景下苏州市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贾红萍

江苏省昆山市昆山文峰高级中学   215300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我国各个教育阶段都在进行着一场变革,以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校本课程是近年来为构建全国三级课程体系而推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它要求各学校结合自己的特点,开展课程开发,提高教学质量。文章阐述了苏州市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意义以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苏州市;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前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为切入点,突破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给予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自主发展,为学生身体健康和素质教育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何在不同的条件下,使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更好地进行,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一、新课标背景下苏州市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从课程观念的变化来看,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更习惯于按照教材讲授,对需要认真思考并精心设计的体育校本课程授课持消极观望态度。从体育设施上来看,许多高中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不足,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与新课改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高中体育设施的不足,制约着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从校本课程的质量来看,目前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走过场、消极应对、避难就易的现象。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来看,对学校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教学研究的热情较低,思维表达能力较弱,教育训练水平也较低[1]

二、新课标背景下苏州市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造成的影响

(一)课程融合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育教学将不再是一个单独的课程,而是要与其它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理论和身体的训练,来实现对运动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把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就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使二者有机结合,效果相得益彰。

(二)体育教学大纲更新

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使体育教师不能主动地进行体育教学。新体育课程改革可以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体育课的休息活动、学生的基本健康知识教育等。

注重体育课核心发展

在传统体育教育中,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忽略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良好发展。通过新课改,使各学校和家长更加重视体育课,让他们有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让他们行使更多的权力,这将有利于今后的体育校本课程改革。

三、新课标背景下苏州市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意义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把重点放在了考试科目上,而忽视了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关注。另外,一些学校还会缩短体育课时间,让学生们在体育课上少花时间,但校本课程的发展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育课程内容的辅助,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迅速地掌握运动技巧,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获得愉悦的感觉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之中[2]

(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行为

在学校里,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身体健康的运动,课后的自主运动,长期来看,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就会得到提高,这与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与合作能力

在开展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高中生的表达和协作能力得到提高,这是由于在班级里安排了更多的小组活动,比如跳绳、足球比赛等。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参加竞争,从而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情感表达。

四、新课标背景下苏州市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策略

(一)发展合适新课程改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体质、文化三个层面的发展,单凭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因此,要把明确的教学观念作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和研究方向,不断拓展创新途径,拓展体育教育的新视野,强化对学生教学方法的转变,如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健康的体育思维。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思路要与高中生的发展紧密结合,并在实践中得到切实的贯彻。比如,经常开展体育思想教育,可以邀请家长和同学一起参与,既能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又能增强家长对体育的重视,让运动与健康发展观念渗透于家长和学生的心中,以促进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改革的后续行动。

(二)建设标准高中体育课程开展基础设施

当前,要在体育教学中开辟创新的道路,就必须抛弃落后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好坏,取决于高中学校的地理位置,还有当地的经济状况。在这些方面,城乡高中体育设施的资源差异最大,这就需要各方面的资源统筹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关学校场馆和体育设备的建设[3]。学校体育设施的优化是最基本环节,在引入基本设施之后,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并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日常维修。在保障设备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二是教育部门的体制经费配置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加大对高中体育的投资力度,保证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体育基础设施。

三)保证体育教学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保障学校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专业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确保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达标。因此,对体育教师的聘用必须慎重。比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首先,要确保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能在教学中造成误导。其次,运动场和T台的训练必须严格按照大纲来进行,体育教师不得擅自改变体育课程的内容,学校可以定期与教师进行职业训练,促使教师在思想上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积极的创新精神,探索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配合学校开展体育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兴趣与热情。

(四)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课程相关资源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基本普及,新课标下的体育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并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共享。比如,对高中有关体育校本课程的开设进行研究,并定期进行一些学术交流的教学活动,使之相互补充。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我国高中开设校本课程提供借鉴和探索。

(五)集思广益深化课程开发

如果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没有多方面的参考,只凭以前的经验来做一些浅显的设计,那就没有什么作用了。这样,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就会失去学习的关键,更别说达到教学目的了。为此,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的培训,使他们清楚认识到校本课程的本质。比如,在开展校本操舞课程时,应该更多地组织年轻教师参加,把年轻力量注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合理安排课时强调课程质量

当前,一些高中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会给学生带来大量的学习任务量,同时也会给老师带来更大的压力。然而,这一认识是错误的,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并非单纯地发展,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课时不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也不会增加。校本课程更应注重“质”,而非“量”,要做到精益求精。比如,在操舞课程的开发上,可以对现有的学校舞蹈课程进行改良,而不必再开设其他的课程或项目。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高中体育校本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高中体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的创新,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新课程实施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需要广大学者的共同努力,突破传统的体育教育障碍,为体育校本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创造一个蓬勃发展的环境,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素质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彧.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策略[J].新课程,2021(18):64.

[2]黄叶相.解析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J].体育风尚,2019(10):285.

[3]周稳.基于新课改的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吉林教育,2016(4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