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艺术

张海燕

哈尔滨市汽轮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46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习近平

中国教育界的改革一波接一波。语文课程已经不是光对语文知识的传授。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是迫在眉睫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一方面。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有素养,那么自己就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用适合学生们的方法。让学生们,心甘情愿的接受语文教育,培养优秀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师;兴趣;实践

小学语文、数学、外语哪科最重要,可以这么说:得数学者得天下,得英语者安天下,得语文者定天下。数学是底线,如果说数学学不好,想当学霸几乎不可能,英语决定了孩子的成绩是中等还是名列前茅的,语文就是用来区分学霸和顶级学霸的。数学是这三科当中比较容易拿满分的,他也是可以拉开你和其他同学之间距离的。英语,一般都是知识点和单词,他靠的是长期努力,坚持去背诵。语文的差别就是日积月累,都是一分儿一分儿抠出来。数学考你的是思维,英语考的是耐力,语文考你的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语文的要素包括很多,包括识字的多少?语言表达能力的积累。所谓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前提,是提升自身修养的大前提。

一、识字和写字是重中之重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小学阶段的语文,识字和写字是一项重要任务。一二年级对识字要求较高,三四年级对写字要求较高,到了五六年级,重点已经是 名著古文、阅读理解、写作了。虽然新增的认字和写字不多,不过这500字,为后续的学习腾挪更多的时间。而低中年级的阅读和写作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前提又是识字和写字基础要打牢。以此倒推,一年级入学,识字量在800-1000左右,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有基本的控笔能力,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学前识字,以阅读为主,教师带着学习认字为辅,阅读识字两手抓,想要达到目标是不难的。

二、阅读的重要性

读书不能盲目,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出色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三、兴趣里奠定语文基础

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保持住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兴趣而读书的获得,远超过为利益而读书。愉快的体验就是不给孩子的学习增加压力,在学习上不指责、不批评孩子,切忌用孩子的短处去比别的孩子的长处,随时注意到孩子的细小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年龄小的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强,更需要我们的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孩子的学习情绪才会高涨,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才会提高。教师,远远不只是个“教书匠”,他还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想要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仅会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日前,浙江临海的小学生陈一逸在预习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书时,看到课文《鹿角和鹿脚》,发现文章的配图和内容不符合。“狮子生活在非洲大陆,梅花鹿生活在亚洲,它们不可能相遇……”于是陈一逸和妈妈写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希望换一张课文贴图。去年5月出版社回信称,课文选自《伊索寓言》,未说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但是在日前,母子俩发现新书发下来后,小鹿身上的斑点没了!陈一逸说,“希望小朋友都能多多发现问题,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学生独立判断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远超过机械的背课文。

四、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小学的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强,更需要来自教师们的表扬和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孩子的学习情绪才会高涨,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才会提高。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对于目标理想这类词没有确切的概念,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就对学习这件事总是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激发内在动力才能真正的对学习感兴趣。愉快的体验就是不给孩子的学习增加压力,在学习上不指责、不批评孩子,切忌用孩子的短处去比别的孩子的长处,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到孩子的细小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宁波各小学都结束了期末考,孩子们也要开始愉快的暑假,然而一份小学六年级的期末语文试卷却让教师们吵翻了。一位教师在当地某论坛上发帖表示,今年海曙区小学语文期末考卷的作文题中,给出的材料之一就是李子柒的故事,题目的最后面添加了李子柒粉丝数字的介绍,这一点让他无法接受。“会不会带偏孩子的价值观呢?”该教师的质疑,引发了网友一片争论,有人反对有人支持。针对热议,出题的杨老师解释,“我们出题时考虑到李子柒这个人物,各大媒体都做过正面报道。”杨老师表示,李子柒对于传统文化的贡献以及她认真做事的精神,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 108-112.

[2]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14.

[3]王明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06:53-55.

[4]孟广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北极光,2015,09: 90.

[5]曾得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朗读教学[J] .科普童话,2015,46: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