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季经纬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南通分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电梯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排查电梯事故的发生风险,而且也能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电梯检验本身作为一项高空作业,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事故风险,因此在近些年来的高层建筑项目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质量安全岗位人员应当有效针对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不仅对已经出现检验人员的伤害事故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优化,而且能够针对其中存在的环节隐患和防护措施问题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预防措施体系,为保障电梯检验工作的岗位人员人身安全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伤害分析;预防措施

引言: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深化,建筑行业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针对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电梯检验过程的事故,伤害分析和预防措施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引发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对于电梯检验工作的充分重视。不仅能够通过加强日常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有效提升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也能够对自身的人身安全起到保障作用。而且在另一方面也能够正确应对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事故风险,从按照相应的措施进行检验质量的规范和危险预防,最终为提升电梯检验工作管理体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分析

(一)坠落伤害事故分析

由于电梯检验工作在针对部分位置的结构进行操作时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因此时常存在坠落伤害的相关事故发生情况。例如一些检测人员在针对导轨的垂直度进行测量和确认的时候,需要针对电梯吊顶边框的投影范围之外进行放线和测量处理,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将身体探出的吊顶之外的空间,并且大大增加了从高空滑落的事故风险。此外,一些岗位人员在进行钢丝绳张力测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站在轿顶用弹簧拉力计针对重侧钢丝绳进行张力测量。如果缺乏足够安全的固定和防护措施,也会造成操作人员出现坠落的事故风险。[1]除此之外,电梯门层门的开锁装置检验过程中,需要检测人员在电梯厅门外打开厅门,这时电梯外部与内部之间会产生较大的高度差,如果岗位人员用力过猛或者站立不稳会发生较严重的坠落情况。最后,检测人员在针对轿底的电机超载装置进行检测时,往往需要在测试的过程中用手进行超载开关的人为操作,这不仅会造成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电梯关闭后的启动上行问题,而且也会大大增加检验人员的坠落风险。

(二)机械伤害事故分析

除了坠落事故之外,机械伤害事故也是电梯检验工作当中经常出现的事故风险来源之一,其中包含电梯设备系统当中能够旋转和移动的部件对于岗位人员的伤害,并且主要有以下几种伤害事故的风险类型。第一,咬入伤害的相关风险,这主要体现在检验人员在针对钢丝绳是否存在断骨断丝现象的近距离观察过程中,如果存在电梯设备的未断电突然启动情况,不仅会造成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的设备和手指关节代入到牵引轮当中,而且也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咬入伤害问题。[2]第二,撞击伤害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检验人员在坑底或者轿顶的工作环境当中,由于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测量工具和示数上,因此人会无意识地靠近旋转和移动的相关部件。例如在进行导向轮垂直度的测量以及限速器的动作实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就会受到导向轮移动以及限速器移动部件的撞击影响。第三,主要位于电梯层门的进出口位置容易对检验人员造成减轻伤害,并且主要对手指和脚部位置产生影响。

(三)电气伤害事故分析

电气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来源于电机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不符合相关要求,从而造成对具体危险源的忽略或者误操作使用,例如对不合格产品或者老化设施的使用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在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因为检测仪器错误使用或者人为接触到高压带电的相关部件,这样不仅造成了检验人员受到高压电的危害和影响,而且也容易设备使用失误而出现错误的检测决策,从而引发更大范围的违章作业和风险问题。

二、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预防措施探究

(一)有效提升检验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为了能够有效针对电梯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问题进行全面预防,管理人员首先应当结合多元化的培训工作针对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提升。第一,管理人员应当针对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不仅能够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更符合逻辑的科学操作来有效避免风险和危险的产生,而且能够为进一步健全检测制度起到重要的实践经验积累。除此之外,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能够帮助检验人员在遇到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过程中,尽快恢复冷静的思维和工作状态,不仅能够迅速针对事故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且能够对自身的人身安全和电梯检验的相关设备进行有效保护。[3]第二,检验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也是培训体系当中需要重点渗透的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杜绝检验人员在工作当中存在侥幸心理,从而降低人为风险的发生概率。而且在另一方面也能够将安全意识与责任心进行深度结合,有效引导检验人员落实必要的安全程序和防护措施。第三,检验人员的业务素养应当进行更加专业全面的培养和提升,不仅能够严格按照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相关规则进行严格的专业化落实,而且也需要针对检验人员工作过程中的专业态度和工作习惯进行有效优化。这样不仅有助于检验人员能够在现场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交流和合作,而且能够在检验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操作的优化和调整。

(二)全面加强检验环境的整体管控

除了针对人为因素产生的事故风险进行控制之外,管理人员也需要针对检验环境的整体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这不仅体现在检验过程中应当针对现场的灯光环境进行全面改进,从而有效降低检验人员因为视线不清晰而出现的坠落或误操作问题。在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当针对现场检测的操作环境进行及时的清理和除杂,并且严禁与电力工作无关的物品和设备进入现场。除此之外,对于检验人员提出的电梯验收条件和相关风险问题,应当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整改,检验人员也应当有权拒绝在风险环境下的验收工作。

(三)有效提升检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质量

检验人员的个人防护作为事故发生后个人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不仅能够帮助检验人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事故对自身身体的伤害,而且也能够为降低整体检验工作的失控规模和整体损失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管理人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和提升检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质量,首先进入检验现场应当严格检查岗位人员的安全帽工作鞋,以其安全带配备情况在确定防护措施配在正确的基础上再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其次,由于电梯验收检验过程时往往土建工程还在持续进行,因此检验岗位人员在进入到检验环境当中应当针对防电设施进行有效使用,从而避免意外的触电危险。[4]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应当周期性的针对检验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和使用性能进行检查,可能存在的功能性缺失和老化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换和购置。并且能够有效根据电梯检验工作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更新换代各个方面的个人防护用品质量和功能,并最终为有效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和社会对于未来建筑施工领域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核心要求指导下,电梯检验工作作为保障项目安全的重要工作途径之一,同时也对电梯的正常使用性能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因此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应当针对电梯检验岗位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和责任培训,从而有效在提升电梯检验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且在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及时的安全演练有效构建自我保护的工作意识和防护体系,从而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工作流程基础上降低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和人员伤害情况。最终不仅能够为提升建筑行业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能够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电梯使用安全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小丰.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预防措施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2(16):176-178.

[2]唐建富.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解析[J].装备维修技术,2019(04):132.

[3]郭赞轩.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7):140.

[4]牟永卫.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浙江建筑,2019,26(08):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