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案例

普新艳

昆一中富民学校(富民一中)云南省昆明市  650400

【案例背景】

富民一中是一所县级中学,我是今年9月份刚调入这所学校,我所上课的班级是一个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的班级,班上的男生普遍比女生要活跃得多,思维都比较敏捷,我虽然是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师,但是接触新课改统编版教材也是第一次,对于新教材和新教学方式都缺乏经验,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教材、新的学生、新的课标、新的教学模式都感觉措手不及。今天这堂课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为了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而开展的一次交流课。

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内容是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这一框下设三目,第一目论证规律是客观的,学生要掌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认识规律的含义和特点,学会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第二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要知道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知道意识的特点和作用,理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第三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让学生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本节课学习第二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为引导学生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好准备,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案例主题】

学课对于缺乏生活经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中生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学生学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涉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十五个部分,内容十分广泛,专业性较强,高中生由于学习时间限制和知识储备不足,鲜少有时间能认真学习其内容和精神。今天这堂课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打造一节活动型课堂,将二十大报告的部分内容和精神与晦涩难懂的哲学课相结合,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懂哲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和了解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和内容,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案例过程】

在课前,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我提前布置了学生查阅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搜集报告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意识范畴的内容,了解二十大报告中意识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上课时,我以党的二十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背景设置了凝聚磅礴力量 复兴号巨轮扬帆远航——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总议题,并设置了全面总结,擘画蓝图伟大思想,磅礴力量满载梦想   扬帆远航三个子议题。

全面总结,擘画蓝图我设置了情境材料:过去五年我国发展成就视频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节选,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特点,并分派代表对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并阐述对于意识的三个特点的理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准确阐述了二十大报告中的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等意识成果所具备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一环节通过对二十大报告内容的解读,既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思想,又引导学生认识二十大报告中与教材意识主观能动性相关的知识。

伟大思想,磅礴力量这一议题我设置了情境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精神和思想内容节选。学生们阅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节选内容,小组合作探究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到的大会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斗争精神、建党精神等意识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并选派代表进行交流和学习。学生们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阅读和解读,激烈讨论了我党当下的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伟大建党精神、斗争精神等思想、理论、精神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展现了对于我党先进意识理念和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满载梦想   扬帆远航这一议题我设置了情境材料拔苗助长清华学霸课程表,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前提。在写下梦想和撰写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现阅读了二十大报告后的孩子们写下的梦想竟与二十大报告中未来展望的内容契合度很高,学生们写下了教师、医生、脱贫干部、军人、法官、律师、科技工作者、传统文化宣传者等愿望,并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和自身的学业情况制定了贴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在分享梦想的过程中也引导了其他一些没有明确梦想的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做一名有志青年。

课堂的最后鼓励学生们发挥意识的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笔记本上写下两句激励自己的话,在追梦和圆梦的路上,当遇到学业困难、考试不会、成绩下滑、作业完成得不好等挫折和阻碍时,看看自己的梦想,看看自己制定的计划,再读读鼓励自己的话语。

【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交流,对于我这样一个缺乏新教材活动型课堂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而言,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启示:

情境的设置、活动的开展和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合适情境的设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包括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能力。学生应当在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探究、发现去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养成品格。因此,情境式教学是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节课设置了课前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后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目的,课堂活动落实了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四个自信的目的,课后活动实现了课堂知识迁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学是师生双方交流、互动、沟通、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情境和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观念、情感和体验,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情感的共鸣。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一堂课的关键,了解学生的教师才能设计引发学生共鸣的情境,布置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的任务和活动,充分信任老师的学生也才能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才能产生思维和知识碰撞的火花,而这些都形成平时师生相处和课堂氛围建设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教师营造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思政课应当守护学生的自信心和梦想。公开课、示范课的时候,由于想按时完成预设的探究任务和知识点讲解,往往会忽略课堂的生成,忽略课堂上个别孩子特别的看法,也就常常会磨灭孩子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例如,本节课在让孩子们分享梦想的时候就有一个孩子奇特的说他没有特别伟大的梦想,只想找一份离家近、活轻松、休息多、工资还高的工作,而为了迎合本节课二十大进课堂的主题,光顾着对提出契合主题梦想进行表扬而忽略了对这名同学的正确引导。但本节课设置的满载梦想,扬帆远航环节,还是有意识地在思政课上引导同学们立足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树立自己的梦想并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这一环节较好地引导孩子们做有梦青年,也在追梦的路上保护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作者简介:普新艳(出生年份:1993.03),女,籍贯:云南昆明,汉族,职务/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硕士毕业,单位:昆一中富民学校(富民一中),单位邮编:650400,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