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教学中增加人文项目的重要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护理教育教学中增加人文项目的重要性分析

刘晶菁1 ,袁敏2

四川省宜宾卫生学校  四川宜宾  644000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在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人文环境得到了积极地优化与完善,也进一步促使患者在进行诊疗服务时提高了对人文的需求。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护士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缺少科学合理的人文服务,从而造成护患在人文服务方面的需求出现较大矛盾。基于此,本文就以护理教育教学中增加人文项目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进行详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护理教育;教学;人文项目;分析

在我国陆续开展各项护理服务工程之后,护理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随后国家卫生中心等机构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高质量护理服务,护理服务再次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支持,同时在此环境下,也促使护理教育教学在当前基础上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1]。高质量护理服务,即以患者为中心并将人文关怀循序渐进的渗透到日常护理工作当中,进而在提供有效护理同时,强化与患者的交流预沟通。由此可见,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增加人文项目是十分重要的。

一、人文关怀梗概

人文关怀即以人文本,是对人的前途发展、生存等的关心与关护[2]。在医疗事业中引入人文关怀,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是对患者权利和尊严的维护,是帮助患者尽早康复的动力。作为护士人文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的综合护理能力,能促使健康可持续化发展。基于此,在进行护理教育教学时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引入,通过多样化模式增加人文项目导入,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确保护理质量,进而为推动护患关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护理教育教学中增加人文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流于形式

    在教育教学中增加人文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就目前来看,在开展护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流于形式,例如,教师在传授人文关怀知识时,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并没有注意到学生对于此部分知识的接受与消化能力,进而导致护士生缺少实践经验,造成在真实场景下出现此类情况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不足

    如今,大部分医学护理类院校基本上都没有开设关于人文类的课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医学护理类院校除正常专业课外,人文课程平均只占4%左右[4]。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医学护理类院校对人文的不重视,也正因此情况,导致护士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和学习人文知识,从而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显得束手无措。

(三)教师资源不足

    护理教育教学中引入人文项目的关键在于教师,就目前来看,医学护理类院校教师几乎都是在医学类专业毕业到校任教,或者在医学领域工作多年,具备足够的经验转入学校任教。然而,由于长时间面对医学护理知识的熏陶,导致人文知识的缺乏。据相关资料表明,有90%以上的护士生并未在学校接受过人文教育[5],由此可以看出,护理教师对人文教育的不重视,对引入人文项目的忽视,不能通过自身能力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知识进行相互之间结合,从而造成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淡薄。

(四)对护理本质、内涵理解不透

目前,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只看到了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但是对护理本质、内涵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得他们在踏入真正工作时产生较大的落差。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护理工作内容缺乏必要的理解,只是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繁忙,忽视了护理工作应有的责任感。

(五)人文关怀能力的匮乏

    我国护理教育教学在很长一段的时间内都在模仿西方的护理教育教学,只是将重点放在专业知识传授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文教育和降低了人文项目的引入,这不仅阻碍人文关怀教育的发展,而且还抑制了对学生对人文关怀能力的培育。

三、护理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必要性

护理专业教育被认为是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大量护理人才的重要输出地[7]。护士生人文教育的匮乏往往是因为教育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比如护士生的学制短、学校开设的人文学科的课程少等影响。就目前的现状来说,现在的人文教育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虽然已经有部分院校开设了相对比较丰富的人文课程,但是由于课程之间联系不是很紧密,往往会导致护士生不能够有效地将其联系起来,无法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所以就使得人文教育的目的也就背驰而终。

人们往往认为人文素养等同于人文学科教育,但在某种意义上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人文教育并非所谓字面理解的人文知识的学习,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人文教育的实现则需要去依靠职业素养,需要从职业角度出发,对人文教育进行恰当地融合,将其能够巧妙地贯通到学习的各个方面,从而能有效地提升护士生的人文素养。对于护士生来说,其人文素养往往关乎到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程度,这也是能否给病人带来优质的服务体验的关键因素,所以护士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医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应当从护士生的人文教育出发,加强对其人文素养的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并借助医院的大环境对其加以影响,从而不断地提高护士的全方面的人文素质,从而使得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

四、护理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措施

(一)建设“超期课程”

“超期课程”是护士生在课堂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到老师教学的知识外,还学习到了课堂之外的比如价值观念、职业态度等额外的知识。在此过程中,“超期课程”呈现的效果的好坏与教学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学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身为一个教学老师,不仅要教学护士生必备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念、举止行为和教学理念去影响护士生,使得护士生能在无声无息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品质。

此外,学校也要尽力地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从而去影响护士生,比如举办相关的人文教育比赛、邀请知名的人文教育学者、组织与人文教育相关的校园活动等[8],使得护士生时时刻刻地感受到人文教育带来的冲击,加深护士生对于人文护理的深入认知,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理念,并通过表彰优秀护士生、讲述优秀教师的光荣事迹等形成良性的人文素养循环,不断地带动身边人去感受人文意识。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人文教育开展情况,适当地强化专业课程中人文教育所占的比重,进一步细化人文护理中的考核标准和量化细则,强化护士生去重视人文教育。

(二)强化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的教材建设

教材是影响护士生极为重要的媒体传播媒介,如今人文护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下联合基础护理教师和社会人文教师编写出系列人文教材刻不容缓。在编纂一个好的人文关怀的教材之前,出版社和学校应充分地对人文关怀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详细地研究,并深入去发现能够体现人文关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人际交往等具有特色价值的专业课程。人文关怀的重点要注重结合护士生的可接受程度和汲取程度,能够以护士生可接受的形式,尽可能地从护士生的角度出发,形成一套完整的有价值的教材内容体系。此外,可结合现实生活中发现的优秀的人文关怀经典案例,落实到具体的护理细节,从案例中剖析出人文关怀在其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将其呈现在教材中,给予护士生更直观的感受[10]。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一套相关的人文关怀系列教材,这不利于人文关怀思想在院校的推广和深入教育。因此,推出一套完整的教材能够在人文关怀的指导思想、发展历程和选择内容上体现出优秀的人文关怀思想的学科化护理教材。此类教材将有助于实现院校实施人性化护理课程的重要保障。因此,人文关怀教材的建设对于眼下构建合理的人文护理专业知识和能力架构刻不容缓。一旦人文关怀的教材出版并加以推广,那么我国的人文护理系统化、规范化将会迈出重要性的一步,它不仅是教学文化的载体,而且能够填补我国人文护理能力培养的这一部分内容的空缺。

(三)强化实践,提高人文教育效果

发展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将人文精神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去,实现教育的最大利益化。因此,检验护士生生是否学习到人文精神,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考试和课堂的相关实践,重要的是护士生要能够深入到现实中,比如进入社区或者健康服务中心[11]。与现实生活中的患者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培养护士生的实际应对问题的能力,能够去倾听患者的需求,合理正确地理解患者的正当需求,能够让患者切身实意地感受到人文关怀,对患者提出的需求及时的帮助并解决。学校借助患者平台使得护士生能够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群,学习与患者的正确沟通,从而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的学习,为以后能够更快地融入到临床实践打下坚固的基础,从而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四)优化护理教育教学方法

(1)记笔记法:

笔记往往能反映人的正常内心情感。有必要去要求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每天坚持记笔记,描述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特别是教学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护士生的记录的问题能有效地解决护士生与部分老师存在的理念不一致、教学效果差等问题,从中不断地促进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体现护士生的主动性[12]。通过记笔记也可以培养护士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享自身学习中的感悟,加深学生人文关怀的理解。

(2)交谈法

交谈往往是促进交谈双方最为有效的方式。积极与护士生谈话,理解护士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往往能够帮助护士生走出困境,积极地感受人文关怀带来的情感。需要注意地是,交谈双方应该遵循彼此尊重,平等、相互信任的原则,真诚地对对方提出的问题能够应该考虑,双方能够敞开心扉,去认真倾听对方的感受并接纳对方的意见,谈话可使护士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教师也可以了解到护士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并及时发现护士生的动态及观点,有意识地对护士生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减少师生冲突,增强护士生的关怀意识[13]

(五)改善护理教育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于护士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平常的实践教学中,要积极地为护士生创造更接近于真实医院的情景,让护士生能够在真正生活中亲身去感受人文精神的意义所在,也可以定期地开展一系列的人文关怀演讲比赛,引导护士生去体会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14],理解病人在休养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需求,换位思考,并在之后的临床工作中为病人考虑。

结语

总而言之,在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实人文项目,积极有效开展人文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士生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从而为提升护理质量,解决护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惠驿晴.护理教育教学中增加人文项目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3):190.

[2] 范宇莹,孙宏玉,常广明等.高等护理教育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人文关怀护理教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4):1257-1266.

[3] 梁蓉,杨支兰,孙建萍等.国内外护理教育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研究现状[J]. 全科护理,2018,16(10):1171-1174.

[4] 张立力,翟慧敏,史瑞芬,等.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4):250-253.

[5] 陈嘉,向彦琪,秦小芬,等.基于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4):286-290.

[6] 贺利平,周芸.叙事教育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157-159.

[7] 王海丽,张秀伟,袁义厘,等.人文课程与目视管理相结合培养护士生关怀品质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2):5-7.

[8] 曹迎凤,吕建敏,刘娟,等.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的构建[J].华西医学,2016,31(2):267-370.

[9] 吴雪,金晓燕,尚少梅,等.中英部分护理院校大专护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104-107.

[10] 代辉娟,魏小雪,郑薇,等.契约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教育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5):711-714.

[11] 李琳,张琼.体验感知教学法对培养护士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2016(3):143-144.

[12] 王海丽,张秀伟,袁义厘,等.人文课程与目视管理相结合培养护士生关怀品质的效果分析[J].2016,23(2):5-7.

[13] 江霞,谭璇,刘义兰.运用知信行模式对护士生进行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研究[J].2016,31(60):81-83.

[14] 代雨,何玲梅,王俊峰.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2017,1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