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浅析

王健康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摘要: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序复杂、技术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因此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另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应用,施工水平显著提高,建筑行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建筑工程逐渐融入了智能化系统,为电气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及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夯实基础。智能化系统多应用于功率较小的弱电环境中,其作用在于实现建筑内部能源、信息等的转换。因为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起步发展时间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施工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建筑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发展的重点。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兴技术兴起,使智能化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成为未来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目前,人们对建筑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也要达到智能化、节约化发展的要求。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是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现代化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1、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应用

1.1建筑电气工程

建筑电气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电气工程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建筑强电系统(供配电、照明、接地等系统)、建筑弱电系统(安全防范、设备自动化、火灾自动报警、有线电视、有线广播、会议等系统以及综合布线)。现代房屋建筑施工建设对于电气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个子系统相关设备越来越精密、结构也更加复杂、艺术更加先进,且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为维护和保障电气工程运行和使用的安全稳定性,在建筑电气工程中也越来越重视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科学应用,能切实满足现代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人们生活所需,同时满足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1.2智能建筑工程

智能技术的不断提升也可以带动相关科技的提升。智能化技术中包括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如定位系统在车辆通讯系统以及智能手机系统中比较常见。此外,智能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配电系统、电力系统,比如配电站的智能化系统,让机器拥有独立的判断和行动能力,从而加快传统产业的发展。系统智能化不但增加了自动检测功能,还增强了透明性,可以确保电气系统的高品质、高可靠性运行。

2、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

建筑业和信息产业的有机融合标志着智能建筑发展起步。美国新建和改造的建筑中,智能化比例达70%,如著名的IBM、DEC公司总部大厦等3。日本智能建筑建造注重功能性,以人为本同时兼顾绿色环保4,在新建的建筑中,日本智能化比例超过80%,目前,日本许多城市建造了“智慧城市”“智慧街区”。英国在巴恩斯利市将一栋旧公寓改造成专为残疾人服务的智能建筑,名为“默特尔”,智能化的新兴技术使残疾人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5。1989年,我国第一座明确以智能建筑为定位的北京发展大厦投入使用。1992年,许多开发商开始投资建造智能建筑,沿海城市成为首批投资对象,逐渐向中部城市普及。20世纪末,我国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迅猛,吸引投资商加入。目前,建设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家先进的智能大厦代表主要有北京奥运会体育馆、深圳的地王大厦、南京金鹰国际商城、广州中信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大厦等。建筑智能化覆盖率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的体现。

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与探索

3.1智能化系统中综合布线的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输网络,其具有感应能力强、集成化、板块化等优势,又称作为结构化布线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语言和数据的传输。综合布线能够使智能建筑具有更多的功能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布线过程中要按照以下四点要求进行工作。一是灵活性。不能将布线工作固定化,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线路的分布。同时具有灵活性,便于后期调整,根据各区域的网络需求情况去建立信息传输网络。进而满足信息流通的需求。在需要的地方要安装移动设备,如电话机、计算机、打印机等。二是适应度。综合布线系统不仅要满足语音网络和数据网络的发展,还要适应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网络环境,保证视频、语音、多媒体等信息的高效传递,建立起良好的网络基础。三是可复制。在布置线缆时要根据不同线缆的功能特点以及设计要求进行设置,要求其对应的接口标准化、模块化,这样一来在后期进行维修工作时会更加的便利。四是拓展性。要对居民往后的网络需求进行预估,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3.2变配电所监控系统

在变配电所管理中,与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相比,人工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漏洞,控制人员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疏忽,造成突发情况发生。因此,有必要开展建筑工程项目变配电所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在建筑物电源集成中实现对相关电气工程项目的独立检测,通过传感设备,筛查电路运行的情况,然后把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上,这样一来,技术人员就可以直接参考电路知识,为系统设定好应对的程序,保证各项电力装置的稳步运行,及时有效的控制故障以及危险源。并且,智能化系统具有强大的逻辑推算能力,面对突发的异常现象能够做到及时、精准地把控。

3.3智能监测

智能监测是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中的重要内容,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监测技术的嵌入效果。通过有效衔接建筑工程的相关设备与智能监测系统,保证智能化系统中的设备拥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借助相关的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对设备具体运行状况的实时监管,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排查,从而保证系统的合理化运行,稳定系统的既得利益。智能监测的应用过程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能够实现人脸识别的安全防控技术,针对空气质量、室内环境监测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数据,发现监测数据与设定值不符时,实时调控,保证用户的舒适度,增强用户居住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3.4智能消防系统

(1)参考智能化系统发展要求,对建筑内消防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降低系统运行能耗,提高系统运行过程的综合效益。通常情况下,需要对系统的开启条件进行梳理,也需要区分不同区域消防要求进行梳理,如走廊区域、室内消防系统的布置位置、布置数量均存在一些差异,这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做好系统的优化设计,以满足建筑联动的相关要求。(2)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特性来对整个消防系统布局进行优化。消防预警装置需要安装在最为显眼的位置,走廊内布置的摄像装置需全面掌握走廊中情况,以加快区域火灾问题的发现速度。各个楼层应在醒目位置设置人工报警按钮,如果自动化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手动打开报警装置也可以起到相应的报警作用,同时系统会和应急照明系统进行联动,报警同时应急灯亮起,为人员逃离提供方向指引。

结束语

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对于智能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施过程中会发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程序较多,且较为复杂,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较为广阔,涵盖的专业知识较多。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提高对设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制定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坚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去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系统的利用率,进而增加使用期限,推动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最大程度上为建筑工程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彭生旺.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分析[J].居业,2020,(02):118-119.

[2]陈惠华.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分析[J].河南建材,2020,(01):234-235.

[3]胡定华.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研究[J].农家参谋,202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