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响

王天增

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内六科    福建  沙县  36505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这些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在治疗期间分别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血压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且用药后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保证血压值平稳,治疗安全性高。

【关键词】沙库巴曲缬沙坦;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发病的原因是心室泵血功能降低,心排血量减少,难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诱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充血。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上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三种类型。常见的诱因包括大量液体摄入、情绪激动和呼吸道感染。如果在发病后不尽快进行对症治疗,很容易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其中50例为男性患者,30例为女性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平均值为(74.9±5.2)岁。随机均分后开始研究,组间样本没有统计学差异,这样得到的研究结论说服力更强。入组的全部患者均经检查后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对治疗所用药物不存在过敏的情况,精神和神志无异常,能配合完成全部的研究。排除伴发其他严重组织或器质性疾病,在研究中途因为某种原因临时退出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依那普利治疗,口服依那普利片,起始剂量为2.5mg,bid,服药2周后用药剂量增加为5mg,bid,4周后用药剂量增加为10mg,bid。研究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国药准字H20170344),起始剂量为100mg,bid,4周后用药剂量增加为200mg,bid。全部患者所接受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均为充足的休息、控制食盐的摄入等。

1.3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显效:用药后各种不良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恢复,且心功能改善程度超过2级;有效:用药后各种不良症状和体征有改善,且心功能改善程度超过1级但不足2级。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2)心功能观察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血浆N端脑钠肽。(3)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情况。(4)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种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40

34

5

1

97.5%(39/40)

对照组

40

13

15

12

70.0%(28/40)

X2

8.524

P

P<0.05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上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mmHg,x±s)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血浆N端脑钠肽(n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0

35.18±6.08

48.81±7.54

62.39±8.62

57.37±5.72

902.27±45.27

336.52±15.34

对照组

40

34.83±6.17

40.57±6.23

62.62±7.04

59.36±4.59

902.17±45.66

416.77±15.23

t

0.245

8.435

0.351

8.537

0.334

8.21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血压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mmHg,x±s)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0

153.18±10.58

128.68±10.74

98.68±8.64

72.73±4.62

对照组

40

154.38±10.47

137.25±12.03

99.78±7.56

79.06±4.55

t

0.207

8.357

0.117

8.087

P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低血压

肝硬化

血管性水肿

发生率

研究组

40

0

1

2

7.5%(3/40)

对照组

40

3

4

7

35.0%(14/40)

X2

8.637

P

P<0.05

3.讨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复合药物,由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药物缬沙坦和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按相同的比例混制而成。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因为患病会降低心排血量,减少肾血流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机体大量分泌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出现水钠潴留,同时重塑心脏,不断降低心功能[2]。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抑制效果,从而使血管被扩张,并延缓心室的重塑,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有效改善使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得到改善,从而保证预后更好。此外,脑啡肽酶作为中性肽链内切酶,对多种肽类有降解作用。脑啡肽酶抑制剂对这些内源性利钠肽的降解有抑制效果,可以保证机体有更强的排钠排水效果。脑啡肽酶抑制剂还可以抑制激活醛固酮系统[3]

临床目前常通过一些心功能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进行评价。常见的左室射血分数如不足25%时,评估价值不高。而血浆N端脑钠肽由心室肌直接合成并分泌,对心室功能可以进行直接反应,其在外周血中的浓度与患者心功能的受损严重程度呈正比[4]。血浆N端脑钠肽为无活性肽段残片,是脑钠肽在合成期间产生,与脑钠肽相比,血浆N端脑钠肽有更大的分子质量,更长的半衰期,清除部位以肾脏为主,所以可以长期、稳定存在于血中,在进行临床检测时效果更好。其含量会随着心脏前后负荷增加造成的室壁压力增加而改变,将该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时,其含量与患者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呈正比[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后均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血管性水肿,所以在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时要注意实时监控血管性水肿的情况,且不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时应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6]。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低血压患者时更易出现不良反应。此外,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低血压,但程度均较轻,适量对药物减量后可以改善该症状[7-8]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且用药后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保证血压值平稳,治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王本文,周睿,蒋煜,等.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不同病因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4):84-88.

[2] 武云涛,王玉红,姚璐,等.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5):559-561,564.

[3] 李陈.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20):23-25.

[4] 兰潇,梅林辉,王凌志.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4):5-8.

[5] 张立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108-111.

[6] 黄馨谅,张盼,屈璇,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8):1001-1003,1011.

[7] 侯磊,孙纯刚,孙雷雷.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4):9-11,15.

[8] 叶腾腾.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效果对比[J]. 吉林医学,2022,43(10):2701-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