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化容易咳嗽,如何针灸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天气变化容易咳嗽,如何针灸治疗

张磊

江油市第五人民医院621715

天气变化时人们经常会出现咳嗽,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若是不及时检查、治疗,后续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害,而很多人在治疗咳嗽时多会选择西医,比如吃药、点滴等,但须知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尽量不吃药,因此可以选择我们西医,比如针灸,其也能对咳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且很多情况下针灸能一针止咳,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以下我们就来聊怎么用针灸来治疗咳嗽,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点帮助。

1.咳嗽常见病因病机有呢些?

咳嗽病因病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数点:

外邪侵袭

气候多变、天气冷热失常,使得人体难以适应,卫外功能失调,让六淫之邪直接从口鼻进入身体,也有从皮肤进入身体,从而内犯于肺、肺失肃降,引发肺气上逆,并因实际情况而不同,在临床上表现出燥热、风热、风寒等诸多证候,多是以风寒咳嗽为主。

情志刺激

情志刺激主要表现在气机不畅、肝失条达、郁怒伤肝、日久气郁化火以及气火上逆犯肺等。

其他

以上只是一部分中医里列举的咳嗽症状,还包括其他特征,比如饮食失当、肺脏虚损、水气犯肺、钩虫感染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情况严重化。

2.咳嗽如何针灸治疗?

中医里的针灸治疗,一般是通过查看临床表现再进行病症治疗,以此来保证治疗的针对性,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举例分析:

风热袭肺

表现为咳嗽不凉、口干咽炎、头痛鼻塞、痰黄或黄白厚重、脉浮数、舌苔薄黄、轻厌风寒、体热悲风有汗等。针对该种病症,治疗方法上选择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穴位上选择风门、列缺、合谷,而病位取穴则是循经取穴为外关穴,局部取穴则是肺俞穴位。治疗主义则是:病性取穴为风寒束肺证基本处方,其中肺俞能起到宣肺止咳的作用,且外关通于阳维、阳维主阳主表,以此针灸外关穴,能起到解表散寒、疏泄阳邪的作用,选择的针灸方法是针刺泻法,若是患者存在严重症状,需要加灸风门穴位。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针灸,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加减。

风寒束表。

表现为浮紧缓、舌苔薄白、关节疼痛、恶寒恶风、恶寒恶风、头痛发热、鼻塞清热、咽喉重痒、白痰稀少、咳嗽。针对该项病症针灸的穴位可以选择风池、风门、曲池、列缺,若是患者鼻塞,还需针灸迎香,若是头痛,还需针灸太阳穴,若是纳呆,还需针灸足三里穴,具体的做法是平补平泻,必要时还需准备一些艾条灸石门穴、足三里穴,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针灸,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加减,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风寒犯肺

风寒犯肺主要表现为喉燥咽痛、痰黄或稠黏、咳嗽咳痰不爽,有时还会伴有口渴、鼻流散涕、头痛肢楚、恶风身热、脉浮数、舌苔薄黄等症状。针对该种情况,可选择曲池、尺泽、外关三处穴位,具体做法如下:毫针刺、行泻法,而尺泽、大椎位置可选择以点刺出血法来治疗;曲池穴位是大肠经合穴与肺经合穴尺泽相配,起到疏散热邪、解表清热的作用,而大椎是诸阳经交会穴,用针灸治疗能够疏泄阳邪、退热,各个穴位按照固定手法刺之,能够形成协同作用,起到疏风清热解表的作用,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针灸,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加减,对治疗咳嗽效果较好。

燥邪伤肺

主要表现在咳嗽、干鼻咽喉发痒、咳嗽中无痰、痰带血,或者是不易咳嗽、痰少黏稠,严重时会出现胸痛、脉浮、苔黄、舌红、寒热等。可以选取肺俞、列缺、合谷、太溪、照海等,有润燥止咳的功效。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针灸,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加减。

痰湿蕴肺

主要表现为痰多出于咳嗽、痰多白、咳嗽,有时会有饮食不当、胸腔闷热,也会出现脉湿滑、舌苔白腻、遇肿胀。这种症状可以选择选取中脘、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肺俞、列缺等穴位,主要是起到燥湿化痰的功效。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针灸,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加减。

肺阴虚。主要表现在口咽干燥、体薄、或痰带血、痰少而黏稠、久咳不止;有时还会出现阴虚火旺,并伴有脉细数、少苔、舌红、胸痛、少气、盗汗、潮热等症状。可以选取肺俞、中府、太渊,三阴交、鱼际和太冲等,有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针灸,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加减。

肝火犯肺

表现为痰出不凉、咳嗽气逆,或伏虚难咳、或梅花结石,面红、咳嗽且威胁疼痛,脉弦数、皮薄黄干、舌头边红、易激惹。针对这种病症,处方选择行间孔最,随病配穴可按照以下方式:若是咳嗽,需加上针灸中府穴、天突穴,若是咯血,需要配合针灸列缺穴,若是耳聋、耳鸣,需要配合针灸听宫穴、耳门穴,若是头晕、头痛,需配合针灸百会穴,若是胁痛,需配合针灸阳陵泉、日月穴,针灸方法选择针刺泻法。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针灸,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加减。

肺气虚

主要表现在脉弱、苔薄白、舌轻柔嫩、易感外邪、动则出汗、面色苍白、痰瘦、咳气短。针对这种病症,处方选择肺俞、膏肓、膻中三处穴位,随病配穴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若是气虚感冒,需要配合针灸合谷穴、列缺穴,若是自汗,需配合针灸复溜穴、合谷穴,若是咳嗽加剧,需配合中府穴,若是哮喘,需配合针灸天突穴、定喘穴,若是肺胀,需配合针灸太溪穴、肾俞,若是痰饮,需配合针灸丰隆穴、中脘穴,若是水肿,需配合针灸三阴交、阴陵泉。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针灸,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加减。

肾气虚

主要表现在四肢微肿、疲乏加重、呼吸困难、咳嗽极多溺水、痰清泡沫细、咳嗽,有时还会伴有脉微沉、苔白质淡、腰寒、痰肿等。这种病症,可以选择的主穴有照海穴、太溪穴、肾俞穴、肺俞穴,配穴方面,若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可以配合针灸气海穴、高肓俞穴,若是腰膝酸软,配合针灸三阴交、足三里穴。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针灸,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加减。

综上,以上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对咳嗽进行了辨证治疗,详细大家对此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希望大家对针灸治疗方法给予一定的信心,并在出现咳嗽相关问题时,到专业医院寻找专业中医来进行针灸,避免因医生手术水平不行或者其他因素而造成针灸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还可选择配合一些中医药疗法,这对我们的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负担与负面影响,可较好的保障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