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类体育游戏对儿童感觉失调的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平衡类体育游戏对儿童感觉失调的干预研究

郑昌萍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桂林 5417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在儿童感觉失调的干预方案中,探讨了对其实施平衡类体育游戏的效果。方法:研究的样本为30名我院收治的感觉失调儿童,通过抽签法分为两组,将常规体育活动施以常规组,将平衡类体育游戏施以研究组,调查各组儿童经两种方式干预后的前庭功能失衡评分、本体感觉失调评分。结果:分析两组儿童干预前后的前庭功能失衡、本体感觉失调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对感觉失调儿童实施平衡类体育游戏干预,可显著改善儿童的感觉失调情况,促进儿童的恢复,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关键词:感觉失调;研究;儿童;平衡类;干预;体育游戏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多种功能障碍,如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的信息整合和组织不协调,从而造成信息在整合过程中出现障碍,导致机体出现行为顾此失彼、对刺激过分敏感或不敏感的情况。据分析相关数据显示,感觉统合失调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心理、生物、社会等因素紧密相关[1]。目前,对于感觉失调儿童实施平衡类体育游戏进行干预,效果颇为显著[2]。为了进一步明确平衡类体育游戏对儿童感觉失调的效果,择取我院30例感觉失调儿童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1年11月20日到2022年11月20日;研究样本:我院收治的30例感觉失调儿童,分组方法:抽签法;组别:研究组、常规组;样本数量:每组15名。

常规组儿童信息:年龄最大、最小、均值分别为13岁、4岁、(7.01±3.48)岁,男性、女性儿童分别为8例、7例。

研究组儿童信息:年龄最大、最小、均值分别为12岁、3岁、(6.89±3.29)岁,男性、女性儿童分别为9例、6例。

经过分析对比符合参与研究儿童的基本资料后可知,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所以可纳入分析。
1.2方法

研究组实施平衡类体育游戏干预,详细的内容为:游戏项目:滑板、独角椅、方台接球、踩踏车、晃动独木桥、触觉球、S形平衡木等;游戏顺序及详细操作,首先儿童在晃动独木桥上走4次,趴在滑板上进行10米滑行,之后在独角椅上做5min,趴在触觉球上5min,在S形平衡木上走2次,最后站在方台上进行50次的接球。上述游戏项目1日2次,1次30分钟,1周5次,12周为一个周期。同时在实施以上干预措施时需提前与家长沟通,并将此干预方式优点告知家长,如游戏项目便于实施、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等,进而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促进训练项目的完成。

常规体育健康活动施以常规组,仅指导儿童进行康复中心常规体育康复活动,锻炼的时长与研究组相同。

1.3评价标准

将不同组别儿童经不同方式干预后的前庭功能失衡评分、本体感觉失调评分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评估标准,详情如下:

1.3.1组间前庭功能失衡评分统计分析:对两组儿童经不同方式干预前后的前庭功能失衡评分进行检测记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探讨分析[3]

1.3.2组间本体感觉失调评分统计分析:对两组儿童经不同方式干预前后的本体感觉失调评分进行检测记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探讨分析[4]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2、结果

2.1组间前庭功能失衡评分对比分析,详情见表1。

表1两组前庭功能失衡评分调查分析(±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15

33.47±5.32

46.23±6.86

常规组

15

33.75±5.18

34.02±4.38

t值

-

0.146

5.810

P值

-

P>0.05

P<0.05

2.2组间本体感觉失调评分对比分析,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本体感觉失调评分调查分析(±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15

35.23±6.79

42.23±5.46

常规组

15

35.71±7.58

34.38±5.45

t值

-

0.183

3.941

P值

-

P>0.05

P<0.05

3、讨论

     人体各种感知觉发展最快的时期为儿童期,亦是人体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该阶段在环境、生物、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导致儿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5]。经过相关数据分析得知,感觉统合失调的高发阶段为儿童时期,现今,对于此类症状通常采用平衡类体育游戏予以干预,该方式主要是针对儿童的注意力、行为问题、学习困难、身体运动协调性、情绪问题性等情况进行改善。平衡类体育游戏是在视觉、本体感觉、前庭器官等感觉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综合神经肌肉活动过程。儿童在参与游戏练习中,可使其触觉及视觉的敏感性、本体感觉水平、前庭功能得到显著提高,并且还会提升其大脑分析综合能力,具体地表现为儿童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良好的竞争性和趣味性,能够产生顺应性反应,心理得到极大满足,对儿童感觉系统协调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主要是将常规体育健康活动干预与平衡类体育游戏干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前庭功能失衡评分、本体感觉失调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在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前庭功能失衡评分、本体感觉失调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对于感觉失调儿童来说,实施平衡类体育游戏干预可使其感觉失调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黎芹冰,王秀杏,郑丽纯.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调查及感觉统合训练效果评价[J]. 黑龙江医药,2020,33(03):680-682.

[2]施冬柳,龙耀斌. 个体化前庭训练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效果[J]. 中国康复,2020,35(05):232-235.

[3]王娜,胡艳丽,崔丽娜. 学龄前听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0,18(03):195-197.

[4]黄晨,孔勉,张月华等. 儿童感觉统合及感觉统合失调[J]. 现代临床医学,2019,45(02):145-148.

[5]樊玲,高徐,向荷璇. 浅谈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象及体适能运动干预的探索[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