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对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护理程序对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影响

赵蕊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程序应用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2021年10月-2022年12月,主体为我科室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1例,将研究主体随机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探究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者应用护理程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数据结果分析探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探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大,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率,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的整体护理价值较高,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护理程序;临床效果;满意度

白血病在实际临床中依据发病状况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近些年在临床中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发病后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较大的威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病症控制有重要意义,护理程序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症制定护理程序,在多种病症护理中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1例,研究护理程序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满意度,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共8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具体采用信封随机方式,探究组41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资料,最小7岁,最大16岁,平均值为(12.1±2.4)岁;对照组4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资料,最小6岁,最大17岁,平均值为(11.3±2.6)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开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义。选取标准:选取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选取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参加的患者;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过敏体质的患者;排除精神状况不佳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遵照医嘱予以患者护理干预。探究组患者进行护理程序运用,具体有:(1)护理方案建立: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病症确诊后及时完善患者相应的资料,除基本资料以外,护理人员需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状况、生理变化以及心理变化,及时针对患者的状况制定和完善护理方案;(2)护理问题明确:对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罗列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式,同时依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生理和心理评估,及时予以患者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去除不良心理对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同时观察患者的生理状况,对患者的生理变化需要及时告知责任医生,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治疗;(3)护理方案设计与实施:对患者病情进展、生理耐受以及心理变化进行评估,对患者每日的饮食、运动以及休息等进行详细计划,具体计划内容后需注明针对的护理阶段,另外需特别标明治疗和护理注意事项,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需依据患者的状况,病情发生异常变化时及时予以对应治疗和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可以良好满足患者的各项护理内容,患者没有意见)、一般能够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患者有部分意见)和不满意(不能良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患者对诸多项护理内容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0.0对两组的临床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测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探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 探究组护理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率的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探究组        41         24         16         1         40(97.56%)

对照组        40        15         18        7         33(82.50%)

x2                                                        5.159

P                                                         0.023

2.2探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探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大,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状况的对比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探究组       41        22        17          2        39(95.12%)

对照组       40        16        15         9        31(77.50%)

x2                                                      5.357

P                                                       0.020

3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又称之为血癌,现阶段这一病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其能够良好的控制病症,但不能完全治愈,且因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需承受生理与心理两种折磨,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稳定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采用护理程序方式,临床中的在整体护理效果较好,且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原因为:现阶段临床中的医疗技术发展较快,可以较好满足多种病症患者的治疗需求,但要有效治疗患者的病症,除了先进的治疗技术手段以外,还需要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护理程序应用不仅能够疏导患者的心理,稳定其心理状况,也能有效去除不良因素对患者生理的影响,促使患者良好进行临床治疗,护理干预还能有效针对患者的病症状况进行护理,促使患者逐渐恢复生理健康,在临床中可以有效针对多项病症开展护理干预。综合来看:护理程序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护理中,临床护理效率较高,护理满意度也明显较高,在临床中的护理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郑鸿玉,叶海燕,蔡清华,等.延续性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21,43(02):167-168.

[2]徐慧.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69.

[3]孙秀娥.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4):80-82.

[4]栾飞飞.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0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