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 落实习作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3
/ 2

基于单元整体 落实习作指导

李美玲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

【摘  要】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不是文字的堆砌,更不是材料的简单叠加,它是需要借助思维的认知理解、分析评价、综合运用等思维活动参与文字的处理。为了提高小学生写作的能力,教师要考虑的是基基于课程整体,精准“定位”语文要素同时需要依据单元特点,“差异性”落实语文要素,进而对习作教学做出符合学生能力生成的设计与指导。

【关键词】单元整体习作指导

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应的过程。梳理单元习作指导路径,旨在让学生通过精心阅读,寻找散落在单元内的习作要点,通过阅读单来追问,教师在一旁巡视、辅助、陪伴。学生自主在单元学习中,发现写作的奥秘,反复推敲,自主绘制思维导图、鱼刺骨图、金字塔图等,让学生深度思维可视。因此而生成写作时选材、结构、立意、语言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易学以致用。统编教材中普通阅读单元的结构是这样的:单元导语,点明语文要素;单元课文,落实语文要素;交流平台,总结语文要素;习作,尝试运用语文要素。教师在落实单元习作教学设计时,如能进行语文要素的梳理与统整落实,才能让单元内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基于教学实践,笔者进行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习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一、纵向梳理,精准定位

《国宝大熊猫》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内容,语言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关于信息的整理,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指出: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则要求: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国宝大熊猫》是学生第一次在习作中运用资料,重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意识,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初步学习整合信息的方法。

介绍事物对于三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学生已经学习过“仔细观察,把贯彻所得写下来”。此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前两个单元都是通过仔细观察、看一看、听一听的方式来了解事物,而本单元则是从教材的图表或者查找的资料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获取习作的内容。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己查找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包等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从文字资料中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多种方式呈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是多样的。同时,提取信息时要抓住关键准确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时可以用上恰当的句式。学生在感受、实践中逐渐清晰信息提取的路径。

二、链接文本,习得写法

四、五年级的习作单元分别强化了写人、记事、状物、写景、说明等写作方法的学习,达到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的目的。本单元则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中心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选材构思能力。《夏天里的成长》是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媒介,既为学生体会怎样写提供了阅读素材,又为学生完成单元习作提供学习的范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初步体会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围绕中心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写出动植物长得快变化大的?这些问题的设计都体现了精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的本质。《夏天里的成长》围绕“万物迅速生长”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在每个方面的具体描写中,又列举了不同的事物作为例子。教师可通过单元内容的统整设计,充分引领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从阅读中发现围绕中心意思进行选材和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如此,课文便发挥了范例的价值,以课文为范例学习如何表达。

三、任务推动,分步落实

“任务推动式”是教学时,教师将习作要素的学习转化为一种学习任务,并以此作为推动学生习作的目标和抓手。教师巧妙地将总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子任务,带着学生分步落实,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笔者在执教的《我想养的小动物》中,借助于“交际语境习作”的理念,将单元习作的要素转化为一种有任务的活动与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执教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阐述理由,通过“同桌互相说——整体分享”,这是从发现到再次语言实践的转化板块,也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从说到写,从发现到实现,从思维的单一到多元,从表达的片段到表达的综合。整堂课紧紧围绕“为什么要想养小动物”展开,特别重视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实践,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言语交际的情境:劝说妈妈同意自己养小动物。又以具体的任务来唤起了学生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孩子们在驱动下,积极展开思考,努力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并且能够从几个方面完整地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以此来达到交际的目的。一个具体的言语情境场,让孩子们明确了表达的目的,从被动的完成老师要求变成了有目的的主动。

四、要素统领,把握核心

有些单元的语文要素,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并列式的结构,围绕一个能力点,可以有多种样态。在单元教学时,可以贯彻“要素统领式”的思维,把握住一个核心点,分别在不同的单元板块中落实不同的“分策略”,而作为习作板块则是将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语言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统领整个单元。本单元中的阅读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从“天空的珍藏和大地的珍藏”展开描写;《海底世界》围绕“海底世界的景色美丽和物产丰富”进行了细致地刻画;《火烧云》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而本次习作板块中,在习作要求中,其实也为学生提供了描写角度的思考:熊猫的饮食、居住、外形和“国宝”的由来等方面。

教学中,可以运用教材提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准确地提取信息并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尝试多方面描写熊猫。将习作信息巧妙地转化为大熊猫的名片,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名片,学生从名片中提取了食物和分布地区这两方面的信息,解答了大熊猫吃和住的问题。事实证明,我们以“要素统领式”思维设计和指导习作,学生的习作路径会更加清晰思维会更加开阔,习作效果也会趋向更优化。

统编教材单元结构严密,同册教材单元之间和不同册教材单元之间建立了联系,使不少知识能力点形成螺旋上升的态势。如果教师能在习作指导前进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习作课学生习作能力得到了扎实有效的提升。

[1]余楠.《小学语文习作教材的内容与呈现方式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吴勇.习作单元:“读写结合”教学的新动向[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