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新时期下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策略

谢雪英

44078319880926664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在务实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环保产业也得到了扩大。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基本手段与依据支持,在环境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及时、准确的预测信息与监测信息,可以为环境治理政策、方针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但要想提升我国生态监测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和有效性,环境保护部门还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引入,确保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在现实应用中能够真正地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不过,在深入探究应用策略之前,我们还需对其发展路线有充分的认识,以此提升技术应用及工作开展的针对性。

关键词: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技术;应用策略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技术已经从原本的人工检测转变成了自动化检测,这使得多个检测地区获取的数据信息质量更高且同步效率更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环保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技术要求为有关地区配置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加快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使得环保技术难以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的发展,对此应当秉承着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原则,促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配置升级。

1生态环境监测的意义及价值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同时其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就使得生态环境监测也呈现出长期性的特征,同时由于生态环境所囊括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使得生态环境监测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资源的开发、污染物的破坏都会使得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影响,所以要想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要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完善的、有效的周期性监测,从而才能够进一步明确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才能解决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进而使得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平衡。同时,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环保技术,也必须要以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作为基础,只有通过生态环境监测获取相应的数据和结果,才能够进一步对于环保技术加以应用。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更好地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环境污染以及环境破坏的原因和问题都较为复杂,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而随意采用环保技术,会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如果通过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加以有效的应用,往往就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从而使得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二是能够进一步地推动环保技术的改革,通过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及时地发现影响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和问题,同时基于此对绿色技术加以开发,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进而有效地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三是助推绿色经济的发展,通过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推动环境保护的进步,而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发展经济,就能推动绿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常见的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

2.1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的本质是分离与分析,在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工作中通常被用来分离待检测物中的有机物,色谱技术分为气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法等。

2.2光谱技术

与色谱技术不同,光谱技术一般按照被检测物的原子光谱强度来检测其含量,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光谱技术通常分为发射光谱分析与吸收光谱分析两种,后者的基本依据为朗伯比尔定律,当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以光谱技术为核心的水环境监测技术标准,这为光谱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GPS技术

GPS技术在生态环境检测与环保工作中优劣势显著,通过全球定位体系的建设来实现生态环境的动态化检测,有助于保障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GPS技术主要与卫星建立定位系统,再通过三维导航的功能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全球性的监控功能。与RS遥感技术相比,GPS技术可以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率收集与处理,在不同的监测条件下都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监测。

2.4GIS技术

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与整合,通过计算机将地理信息进行存储与共享。而数据平台在运作期间还可以根据当前的地理空间情况进行环境分析,对不同的环境问题信息进行处理,实现空间动态信息的动态化管理。GIS技术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受到了环境监测管理单位的重点关注,在应用实践中也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保证地理信息监测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2.5RS技术

RS遥感技术主要运用卫星实现远程监测,根据电磁波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监测目标中的生态环境信息。在监测期间,RS技术还可以凭借自身的拍摄与扫描等功能来获取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生长情况、空气污染指数等信息。

3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现代化应用

3.1加强平台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基础是信息化平台,只有在信息平台建设的前提下,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才能凭借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提高环境监测的有效性。对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将“互联网+”的理念渗透到环境监测、保护工作中去,结合环境信息资源优势,实现虚拟数据的系统整合与动态拓展,形成动态管控、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智能系统,为水体质量、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及污染程度的监测、预警和环境风险分析提供支持和依托。然而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必须结合不同监测技术、环保技术的应用状况,对平台功能进行优化和升级。譬如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平台管理者必须构建出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存储模块、分析模块、应用模块及共享模块。此外在平台建设中,还需要添加自动化技术,促使特定区域的水体、大气、土壤信息自动整合或自动拆分开来,让监测数据的分析更加便捷。与此同时,也能为后续的信息技术应用奠定基础,提供支持。

3.2推动资源整合

遵循统一管理、消除孤岛效应及资源整合等基本原则,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标准,做好“云化迁移部署”工作,积极吸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其他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数据,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与“上下联动”,汇聚固体废物、土壤、大气、水体、噪声及生态环境等数据信息,挖掘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形成涵盖监控污染源、监控环境系统、预警环境风险等层面的管理应用系统,从而实现对环境形势的精准预判、信息的及时发布以及治理与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在构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应将重金属企业、工业企业在生产中所存在的污染因子、环境污染事件纳入环境监测的范畴中。此外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积极应用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技术,让监控数据的获取、存储及分析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譬如在数据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确保环保人员及时发掘监测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让相关数据融入到环境技术应用的不同环节中。

结语

目前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保证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发展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应当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灵活运用环保技术方法,为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更有利的开展条件,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凌莉莉.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11):43-45.

[2]马丁园.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20):154-156.

[3]常光远.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