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4

 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影响

张立1,2 ,花淼2,辛贵乐2 ,王璐2,李季2,冉茂花2,杨可钦2△

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结合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次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天,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改良Bathel指数(MBI)、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来评估患者的情况。结果: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VAS、BMI、SPADI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肩痛;电针疗法;运动机能贴布

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脑卒中后2-8周,其发病率最高可达84%。临床常表现为患者肩部疼痛或放射痛、感觉功能异常、手或腕部水肿,严重影响患者主动康复的进程,继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中医学将其辨证为“痹证”、“偏瘫肩”,是由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壅滞于肌肉关节,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发病[2]。电针疗法则是中医治疗中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可活气血、通经络。且配合运动机能肌贴可起到疗效叠加的作用,可有效缓上肢疼痛、消除水肿和其他并发症[3]。有研究表明运动机能贴布的操作相对简单方便,对于运动控制障碍、感觉输入异常等棘手问题,可在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情况下,还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4]。本研究中,我们用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均为脑卒中后肩痛,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 ± s)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年龄(岁)

病程(d)

治疗组

30

18

12

53.63±8.02

40.67±8.36

对照组

30

16

14

50.70±9.07

38.53±9.7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标准[5],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

1.3纳入标准:影像学证实为首次发病;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存在脑卒中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且上肢Brunnstrom分期在Ⅱ-Ⅲ期;能理解并遵循医嘱;签订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严重肩关节半脱位及肩手综合征;肩部手术或创伤史;恶性肿瘤或其他恶性疾病。

  1.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且每次训练为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天,连续治疗4周:

仅对患者进行基本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PT治疗主要包括躯干和四肢痉挛控制训练、主被动运动训练、平衡训练等功能活动训练。注意抑制异常运动方式,采用正常运动方式。OT治疗主要用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训练,包括穿脱衣服、使用餐具、饮食、个人卫生、如厕等。

2.2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及运动机能贴布治疗。

电针治疗:①以通经止痛为原则,患侧可选取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曲池、阳陵泉为主穴,配穴按经络辨证加减;如患者腕部屈伸不利加阳谷、后溪等穴。②操作方法:嘱患者取健侧卧位或坐位,使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直径0.35mm,长40mm)准确取穴后进针,选取长城牌脉冲电针仪KWD-8081,将3-5组输出导线端的金属夹正极与负极分别加在相邻穴位针灸针的螺纹柄上,选用疏波、密波交替出现的疏密波,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持续治疗4周。

运动机能贴布治疗:①固定肩关节:I型贴布,起于肱骨头中点,两端分别向肱骨头前后自然贴扎,覆盖肩关节;②痛点贴扎:X型贴布,起于痛点,以痛点为中心,向四方自然贴扎;③冈上肌:I型贴布,患者上肢水平内收,起于肩峰,跨过冈上肌止于肩胛骨内上角;④斜方肌:Y型贴布,起于肱骨头,一条跨过斜方肌上束止于颈椎中上段(避免贴布贴到头发),另一条跨过斜方肌下束止于上接胸椎,下连腰椎的第12胸椎。所有贴布使用自然拉力。1周扎贴2次,持续4周,共7次。

  1. 疗效观察

3.1疗效观察

3.2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使用0-10刻度的VAS量表,患者给出代表疼痛程度分值。 0分:无痛;0-3分:微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疼痛无法忍受。

3.3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MBI共10项,每项分值5~15,有5个等级,依次分成完全依赖、较大帮助、中等帮助、最小帮助、完全独立。共计100分,分值超过60表示患者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6]

3.4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SPADI)

SPADI问卷由2部分共13个问题构成,第一部分为疼痛程度,包含以下5项:疼痛最严重、患侧卧位、从高处够物品、触及颈后方、牵拉患侧肢体;第二部分为功能障碍,包含以下8项,独立洗头、清洁背部、穿套头衫、扣衬衫纽扣、穿短裤、举高物体、提起9g物品、从裤子后侧口袋拿东西。所有项目由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给分。每项均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及活动无任何困难;10分表示疼痛剧烈到难以忍受及功能障碍十分严重,需要帮助[7]

  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型变量(计量资料)采用 (X±s ) 表示。两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Wilcoxon秩和检验(数据分别成正态或非正态分布时);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数据分别成正态或非正态分布时)。

  1. 治疗结果

5.1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分,x ±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6.90 ± 1.12

2.66 ± 1.23 #﹡

对照组

30

6.46 ± 0.89

3.40 ± 1.2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5.2 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治疗前,两组患者MBI评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较治疗前具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治疗前后两组MBI评分比较(分,x ±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39.16 ± 4.20

57.73 ± 5.11#﹡

对照组

30

37.16 ± 4.73

47.00 ± 6.0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5.3 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SPADI)

治疗前两组患者SPADI评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PADI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SPA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治疗前后两组SPADI评分比较(分,x ±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55.53 ± 4.91

20.67 ± 5.22#﹡

对照组

30

53.13 ±4. 68

32.30 ± 5.6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1. 讨论

脑卒中后有较多患者会引起肩痛的并发症,具体的原因和机制至今仍不是十分清晰。罗金发通过归纳大量相关文献,发现其病理机制有以下几点[8]:①脑卒中后肩关节的解剖学改变,肩关节稳定性降低、肩肱节律失常;②异常的肩关节解剖结构使得关节发力不正确,常常会导致肩关节软组织的损伤;③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会导致肌肉张力的改变,肌张力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运动障碍,使肩关节失去保护;④局部的炎症或水肿可能会造成周围神经的卡压,引起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改变。研究表明,近1/5的患者存在并发肩痛或其他症状,不仅阻碍了肢体的功能恢复,影响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9-10]。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治疗师研究了大量治疗方法,发现物理因子、药物、针灸、运动机能贴布、运动疗法等都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并发症有较好疗效[11]。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本课题组发现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肩痛的治疗效果较好,为探求二者对脑卒中后肩痛治疗是否有效,进行了本研究[12]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运动肌内贴布治疗后,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据我们所知,电针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呈现针刺和脉冲电的叠加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刺激肩部肌纤维,有通利关节、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协调肌群间功能作用,还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局部血液流通,其疗效比普通针灸更显著[13]。在脉冲电治疗的各类波形中,疏密波不断交替的频率和波形可以调节人体组织中离子浓度,进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肽类物质的释放,发挥镇痛的作用

[14]。为了制定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计划,结合了电针和运动机能贴布两种我院常用于缓解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其中运动机能贴布不同于传统的白贴,其自身有弹性和回弹性弹性体现在在外力作用下,贴布可延长到自身长度的1.5倍,回弹性是指在运动机能贴布贴扎完毕后,它会沿着贴扎的方位,向贴扎起始点弹性回缩,而回弹性也是运动机能贴布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15]。研究认为,其治疗疾病的机理可能是[16]:①疼痛闸门控制理论认为,贴扎后贴布会对机体产生持续的触觉刺激,而触觉刺激的传导速度较快,从而抑制痛觉刺激的传导,减轻疼痛;②贴扎后,贴布通过其特殊的材质改变运动神经的兴奋性,使肌肉收缩状态回归正确;③贴布的回弹性可增大皮下空间,起到了促进局部血液流通、消除水肿的作用;④贴布通过自身的回弹性调整局部的筋膜张力,使筋膜和肌肉重新排序,从而起到矫正作用;⑤贴布的弹性和回弹性持续刺激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增加了本体感觉的输入,从而起到调控作用。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增加了电针和运动机能贴布,4周后,VAS、SPADI评分具较治疗前下降、BMI评分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脑卒中后肩痛有较好疗效,且治疗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也说明了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的有效性,与之前的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治疗时间也较短,也并未对脑卒中肩痛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不足之处,期待以后有更深入的研究,为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支持。

参考文献

[1]夏静,曹娟娟,黄彩霞,.自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电磁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20,35(05):247-249.

[2]熊杰,刘佳,刘凯,.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08):903-907+916.

[3]翁萍璇,陈锦波,郑金利.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1):42-43.

[4]郑淞尹,王艳,项栋良,等.运动机能贴布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足外翻疗效观察[J].康复学报,2020,30(03):230-234.

[5]陈艳,胡发云,吴波,等.《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解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12):865-868.

[6]李峰,陈劲松,涂美.浮刺结合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ET-1和CGRP水平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07):42-45.

[7]吴伟,黄粉燕,林彩娜,.《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中文版》在肩痛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09):846-848.

[8]陈飞宇,刘小平,包烨华,.基于主客配穴的针刺对脑卒中后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07):808-812.

[9]ZhangS , Fu W , Pan J , etal.Acute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fatigue in the forearm of tennis players[J].Journal of Science & Medicine in Sport,2016:459-464.

[10]Dyer S , Mordaunt D A , Adey-Wakeling Z,et al.Interventions for Post-Stroke Shoulder Pain: An Overview ofSystematic Review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Medicine,2020,13:1411-1426.

[11]王延武,王翀敏,陈华德,.电针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8,38(01):17-21.

[12]刘阳,林坚,李琳,等.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19, 41(05):34-37+45.

[13]杨润成,杨建花,毛芝芳.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02):239-241.

[14]励莉.中风后偏瘫肩痛的防治与康复护理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1):144-146.

[15]丁丹阳,王艳,裴飞,.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06):705-708.

[16]Kalichman L , Frenkel-Toledo S , Vered E , et al.Effect of kinesio tape application on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nd motor ability: a pilot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2016, 39(3):272.

作者简介:张立(1975-),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康复基础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杨可钦(1983-),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主管治疗师,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运动损伤的康复研究。

作者简介保留,不要删除,谢谢